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对照组),30例HBV携带者(HBV携带组)和65例CHB患者(CHB患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CHB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HBV携带组(P<0.05),HBV携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对照组到HBV携带组及CHB患者组外周血IL-6水平依次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HB患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与血清IL-6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TLR4可能与CHB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HBeAg水平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免疫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78例HBeAg阳性患者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HBV DNA水平的变化,统计学分析基线及治疗期间HBeAg水平与HBV DNA转阴的关系。结果治疗48周,HBV DNA转阴66例(84.6%),HBeAg转阴28例(36.6%);基线HBeAg水平<436 s/co或治疗12周时HBeAg下降>2.5 log10的患者更易发生HBV DNA转阴及HBeAg转阴。结论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HBeAg水平可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曾宏  刘集鸿  周华坚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02-160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可溶性Fas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观察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后IL-18和IL-10及sFas的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L-18和IL-10及sFas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抗病毒有效者,血清IL-18和IL-10及sFas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无效者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上述细胞因子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与肝脏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密切相关.对观测抗病毒疗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及抗郁治疗后其浓度变化,探讨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对患者的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52例,经体检为健康老人5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2例抑郁症患者抗郁治疗前后及52例健康老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2、IL-1β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浆白细胞介素(IL)的浓度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抗郁治疗后实验组血浆白细胞介素的水平下降,比对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在老年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抗郁治疗对血浆白细胞介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20℃保存,通过ELISA法同步检测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IFN-α无效应答组(n=15)治疗前血清中IL-2水平较有效应答组(n=10)和正常组(n=10)高(P<0.01);但治疗后则明显下降,而有效应答组治疗后则明显升高;sIL-2R血清水平在IFN-α有效应答组治疗前明显高于无效应答组和正常组(P<0.01),但治疗后则明显下降,虽然无效应答组治疗后略有上升,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FN-α除本身对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外,还可能参与体内免疫调节,对病毒复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8例患者进行血清含量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1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IL-10、IL-13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5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及IL-8的浓度。结果:CHB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B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IL-6和IL-8参与CHB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8在判断CHB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IL-6、IL-8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进行血清IL-32、IL-6、IL-8及ALT、ALB、TB、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做比较。结果:(1)病例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HB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随轻度、中度、重度分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与ALT、TB水平呈现正相关(r=0.54,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血清IL-6、IL-8水平与ALT、TB水平也呈正相关(r=0.39,P<0.05;r=0.36,P<0.05),与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3)血清IL-32与IL-6、IL-8水平成正相关,(p<0.05);IL-6与IL-8也成显著正相关(r=0.6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2、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能够反映出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52例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水平含量进行测定,并与2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患者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以上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P〈0.05).结论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变化对了解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及明确机体免疫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宏  李军  傅晋翔 《江苏医药》2007,33(1):76-7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3、IL-6、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94例初诊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3、IL-6、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诊患者血清IL-3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ALL完全缓解(CR)患者血清IL-3、IL-6、IL-8水平恢复正常,而AML-CR患者血清IL-3水平较初诊时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IL-6、IL-8水平恢复正常;ALL未缓解(NR)及AML-NR组与初诊组相比无性差异(P>0.05).AML初诊患者血清IL-3水平与ALL-初诊患者无显著性差异,IL-6水平明显低于ALL患者(P<0.05),而IL-8水平明显高于ALL患者(P<0.01).AML各亚型之间血清IL-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M1及M5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M4及M5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结论 IL-3、IL-6、IL-8与AL发生发展有关,其水平与AL类型有关,观察IL-3、IL-6、IL-8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AL患者病情及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9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TGF-β1、IL-18水平,并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B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升高: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血清各项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1);HBeAg阴性组血清中TGF-β1水平较HBeAg阳性组明显低(P<0.01),HBeAg阳性组血清中IL-18水平较HBeAg阴性组明显低(P<0.01)。结论CHB患者血清TGF-β1、IL-18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指标呈正相关,这对于了解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TGF-β1及IL-18水平有助于肝脏炎症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0例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IL-6、IL-10和IL-18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半年治疗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CD4/CD8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判断病情及其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申保生  高海丽  宋新文 《中国药房》2006,17(21):1646-164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均为12wk。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较快,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从而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1及IL-6含量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56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40例及正常对照40例血清IL-1、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174例血清HBV-DNA。结果 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IL-1、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IL-1、IL-6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IL-18、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IL-18、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观察组IL-18、IL-33水平降低(P〈0.05);治疗6、12个月后,IL-18、IL-33水平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主要方法,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清IL-18、IL-33水平有关,可以将检测血清IL-18、IL-33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晓惠  张捷  廖华伟 《中国药房》2007,18(14):1093-1094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细胞因子IL-13、IL-18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LN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LN患者口服泼尼松0·8~1·2mg·kg-1·d-1和静脉滴注环磷酰胺8~12mg·kg-1·d-1,每月连续冲击2d,治疗12wk,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IL-13、IL-18水平。结果:LN患者治疗前血浆IL-13、IL-18分别为(71·92±5·86)、(712·46±256·42)pg·mL-1,治疗后分别为(32·46±4·28)、(286·54±82·46)pg·mL-1,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IL-13、IL-18虽有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N患者血浆IL-13、IL-18水平升高,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IL-13、IL-18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陈芳  马亚丽  陈宝平 《中国药房》2010,(28):2645-2647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加口服厄贝沙坦(150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2组疗程均为3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R明显降低(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FPG、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对早期DN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IL-18有抑制作用,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治的支原体性大叶性肺炎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患儿均随访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变化,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IL-6、PC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咳嗽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胸片示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F 25%~75%为(1.86±0.53)L/s,FEF 75%为(0.95±0.48)L/s,FEF 50%为(1.99±0.83)L/s,FEF25%为(3.42±0.68)L/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PCT,均较对照组水平低(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血清CRP、IL-6、PCT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2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4、IL-13和IgE的含量。结果: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中IL-4、IL-13、Ig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IL-4、IL-13、IgE高于缓解组,IL-2的含量低于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IL-4、IL-13和IgE水平的变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进程及临床诊治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刘政芳  黄伟  李芹 《安徽医药》2017,21(2):263-266
目的 动态观察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CLF)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病程时期(第0周、第8周)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肝衰竭组(ACLF)、慢性乙型肝炎组(CHB)、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第0周与治疗后第8周与其他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前(第0周),ACLF组的IL-2、IL-4、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CH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CLF组经过治疗第8周时,ACLF组的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但ACLF组水平仍高于CHB组和对照组;(3)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病人IL-2、IL-4、IL-6、IFN-γ、TNF-α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病人IL-10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检测ACLF病人的IL-2、IL-4、IL-5、IL-6、IL-10、IFN-γ、TNF-α水平,对病情轻重及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