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使用IABP治疗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变化。结果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减少,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IABP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2.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尽早接受IABP辅助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尤其对于联合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患者尤为明显[1]。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02—2012-03对20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治疗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逐渐由外科手术的运用转到内科针对缺血的运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如能尽早使用IABP治疗,可以使血液动力学很快趋于稳定,从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何天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85-186,18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照组采用急诊心脏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皮下血肿及泌尿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扩张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排血量及动脉血压,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18例患者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经治疗好转出院;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被动撤机后死亡。结论熟练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支持,是保证疗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的介入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尤其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但应用IABP治疗时也会带来相应的并发症,如下肢缺血及感染等,严重者可致生命危险。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治疗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IABP治疗,同时采用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顺利出院,2例中途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终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球囊破裂、1例为血栓。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也能争取更佳的治疗时机,若能积极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策略,可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7 ~ 50岁.根据是否应用IAB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IABP治疗组(32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升高更多,心率降低更明显,血Cr、NT-proBNP明显降低,EF值明显升高,提示肾功能、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2例死亡,而对照组死亡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72±3.98)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60±4.8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1ABP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观察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项检测指标(EF、HR、MAP、CVP)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病情迅速控制或好转,由烦躁转为安静,心率、呼吸频率减慢,血压恢复正常,肺部啰音减少,均好转出院。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表现,提高患者存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康  余羚 《北方药学》2013,(5):127-127
目的:分析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IABP治疗两组,于每组中随机抽取患者25例,组成药物组合I-ABP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方面,IABP组明显短于药物组(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1个月后存活率方面,IABP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可尽快恢复患者休克症状且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术(PCI)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9例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IABP纠正休克,维持有效循环落实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合理的监测与综合护理,28例患者术后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分别在术后1~7天拔出IABP,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PCI中应用IABP辅助治疗,术中认真落实各项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经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前后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58例患者按入选单双数排序分为1ABP组、常规药物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应用酶联吸附免疫法试验(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心功能测定:采用Swan2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各组NT—proBNP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IABP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后NT—proBNP值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治疗后NT—proBNP每日下降幅度均较常规药物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IABP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动脉收缩压(SBP)、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治疗后MPAP和PCWP各值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药物治疗组,SBP及CI上升幅度大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ABP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泵功能及降低血NT—proBNP值,NT—proBNP可以客观准确评价心功能,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衰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梁宇  韩吉  姜明燕 《中国药房》2014,(30):2876-287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及开展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7月期间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治疗的33例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开展了多方面的药学监护,包括抗栓治疗监护、肾功能监护、预防感染、药物相互作用监护等。结果:多数患者发生轻微的指标异常或不适,有并发症或药品不良反应者共10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血小板下降和肌酐升高,2例患者发生的指标异常及不适症状经鉴别为药品不良反应所致。药学监护的开展帮助医师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和药品不良反应,优化了治疗方案,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行IABP术的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肾功不全、感染等并发症,且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应用药物品种繁多、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大,临床药师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药学服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鹏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85-86
目的观察分析依诺肝素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持续静滴肝素800~1200IU/h,每4小时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静滴速度,使APTT延长2倍,至拔除IABP。治疗组给予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至拔除IABP。观察IABP治疗期间内死亡、出血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各型出血事件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死亡、栓塞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ABP中使用依诺肝素较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6例,其中死亡3例,出现阿一斯综合征4例。最终治愈12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