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进行vimentin、Bcl-2、CK、EMA、desmin、HHF-35、syn、CgA、S-100蛋白、HMF45、LCA、CD34染色,观察1例成人肾透明细胞肉瘤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镜下见瘤细胞小圆形,胞浆少、淡染或呈空泡状;瘤细胞丰富、致密,弥漫分布,其间掺插的分支状纤维血管间质分隔成巢团状.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和Bcl-2弥漫阳性,其他上皮性、肌源性、神经源性等标记均为阴性.结论 肾透明细胞肉瘤是成人罕见的恶性肾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分析和免疫表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颅内转移性肉瘤的病理特点,对27例颅内转移性肉瘤进行光镜、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表明,27例颅内转移性肉瘤有10种类型肿瘤。10种免疫组化试剂对这10种转移性肿瘤表达各有不同。超微结构对每一类型肿瘤观察也各具不同形态特征。27例中除4例成骨性骨肉瘤通过光镜即可明确诊断外,其余须通过免疫组化或(和)电镜观察才能确诊。结论:电镜和免疫组化在颅内转移性肉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扬  宋国新  潘敏鸿  王震  张智弘 《江苏医药》2015,(1):101-102,125
目的分析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6例脊索样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HE染色病理表现及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并结合文献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HE染色镜下见黏液样嗜碱性基质中分布小梁状或条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质淡染或嗜酸,部分细胞呈液滴状类似脊索瘤样细胞,可见典型脑膜瘤结构。免疫组化结果示,上皮膜抗原和波形蛋白均阳性表达,而广谱细胞角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表达。结论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脊索样脑膜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6例滑膜肉瘤中5例为双相型,1例为单相型。组织病理学观察表现为具有一定程度上皮分化的间叶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上皮和间质标记阳性。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临床和遗传学上独特的病变,确诊需要常规病理学观察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女各1例,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B超或CT提示膀胱占位,膀胱镜下见膀胱内肿物,活检病理2例均提示移行细胞癌。结果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均为膀胱癌肉瘤,显微镜下主要由高分化移行细胞癌和肉瘤成分组成。免疫组化显示:CK及Vimentin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索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预后。方法对2例原发性精索肉瘤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病人分别表现为右侧腹股沟肿物和左侧阴囊内上方肿物;病理学类型分别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平滑肌肉瘤。结论原发性精索肉瘤是一种很少见的肿瘤。诊断依赖其病理形态擘特点及免疫表型,此病易局部复发,预后一般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例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肺透明细胞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胞浆透明或粉染,间质有薄壁的窦状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S-100、HMB45、Melan-A均阳性,与肺透明细胞瘤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表型极为相似。由于患者曾有皮肤背部色素痣的切除史,且现发现原皮肤活检处存在肿瘤原发灶,应诊断为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多样,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时应仔细观察病理切片,同时详细了解临床病史,并结合临床相关辅助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尺骨和股骨原发软骨样副脊索瘤(附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骨样副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原发于尺骨和股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标本,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和会诊及病理读片讨论会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大部分由脊索瘤细胞和小部分软骨肉瘤细胞两种成分构成,呈大小不等的小叶状排列;小叶边缘为软骨样小梁或纤维性间隔;脊索瘤小叶内瘤细胞呈巢片状、小梁状或岛状排列,细胞大小不一,核较小而深染,核异型性不明显,胞质丰富呈大空泡状,间质为淡蓝色或粉染的粘液样物质;软骨样肉瘤小叶内可见具有软骨陷窝的双核和单核细胞,间质为透明的软骨基质和/或粘液样基质,构成了典型的软骨肉瘤图像。免疫组化(ABC法):EMA、CK、S-100蛋白、波形蛋白、NSE染色均呈阳性,Desmin、CD34均为阴性。会诊和读片讨论会均确诊为软骨样副脊索瘤。结论原发于尺、股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非常罕见,常规HE染色很难确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期望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1例宫颈黑红色肿物组织做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镜下见瘤细胞呈巢片状分布,浸润生长,HMB45及S100均呈阳性,CK呈阴性。盆腔淋巴结见肿瘤转移。结论当临床检见宫颈黑色斑点或结节,镜检示梭型、上皮样、小痣样细胞呈巢片状浸润性生长,应高度警惕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诊断中应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6例肿瘤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诊断,包括特殊染色[胶原纤维染色(Masson染色)、黏液染色(PAS染色)、刚果红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及联合诊断肿瘤阳性率;比较不同肿瘤疾病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阳性情况]检测结果。结果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肿瘤阳性率87.88%与Masson染色的84.85%、PAS染色的81.82%、刚果红染色的80.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肿瘤阳性率为100.00%,均高于免疫组化技术、Masson染色、PAS染色、刚果红染色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肿瘤、肝内胆管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CK阳性率分别为78.79%、83.33%,均高于血管瘤患者的37.50%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23.08%;血管瘤患者免疫组化检测CEA阳性率87.50%均高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5.38%、转移性肿瘤患者的30.30%、肝内胆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横结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进行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电镜、流式细胞观察。结果光镜检查,肿瘤细胞由束状、编织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细胞和混杂的小淋巴细胞组成,界线不清,胞质略嗜酸性,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楚,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可见核仁。免疫组化:S-100、CD68阳性,SMA、CD20、CD23灶性阳性,CD21、CD45RO、CD34、CD117、EMA、CK阴性,Ki67肿瘤细胞20%阳性。流式细胞:G0/G1(+)、G2(+)、S(+)提示为肿瘤,反应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电镜:肿瘤细胞具有复杂的指状突起,可见散在溶酶体,无Birbeck颗粒。结论指状突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需借助免疫组化、电镜及流式细胞术。  相似文献   

12.
黄玮  田添  孙国平 《安徽医药》2013,17(11):1877-188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癌、胃癌和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包括转移淋巴结41枚,行能谱cT扫描并检测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的cT值、碘(水)基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能谱衰减曲线及其斜率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除肺鳞癌转移淋巴结外,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之间、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之间以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主要能谱特征性参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但它们与胃癌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在中低能量区CT值、碘(水)基含量和曲线斜率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肺鳞癌转移淋巴结与其它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在中低能量区下的CT值和碘(水)基含量的差异比较皆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比对分析肿瘤原发病灶及其转移淋巴结能谱CT特征参数,对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sarcoma is a rare tumour with a low-to-intermediate grade of malignancy. It frequently occurs in cervical, mediastinal and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approximately 30% of cases an extranodal localiza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nsils, oral cavity, mediastinum, liver, and spleen).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possible treatment options and overall prognosis. This case reports a 66 year-old patient, who underwent surgical removal of a persistently enlarged right cervical lymph node. T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spindle cell tumour with lymphocyte and plasma cell infiltrates. Neoplastic cells stained positive for CD21, CD23 and CD35, thus confirming the diagnosis of FDC sarcoma. The neoplasm recurred two years later and partial regression was achieved by IGEV rescue therapy. We briefly discuss clinical history, histopatholog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of FDC sarco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7例实性乳头状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浸润将SPC分为两组,即单纯SPC组(12例)和SPC伴有浸润组(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等的差异。结果 发病年龄45~68岁,以血性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者16例(16/27,59.3%)。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肿瘤数目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0.3~5.5 cm,单纯SPC组和SPC伴浸润组患者间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行单纯全乳切除术,11例接受改良根治术,仅1例SPC伴有浸润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均阳性,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70.4%)神经内分泌指标突触素、CD56或嗜铬素A表达阳性,两组间神经内分泌指标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2017年7月31日,总体生存期4.5~47.5个月,中位生存期19.5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或者转移。结论 SPC好发于老年女性,常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或者乳头血性溢液,多预后较好,腋窝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不多见,SPC具有独特的病理及免疫表型,需与其他浸润性癌鉴别,避免过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胃癌原发灶、转移灶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体外药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实现胃癌个体化化学疗法(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来手术切除的36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转移淋巴结标本和外周血标本,采用MTT法分别检测氟尿嘧啶(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氟尿嘧啶+顺铂和氟尿嘧啶+奥沙利铂6种方案对3种不同组织细胞的抑制率。结果:3种不同组织细胞对6种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转移淋巴结和癌组织细胞对4种化疗方案(FU、L-OHP、CPT-11、和FU+L-OHP)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与癌组织细胞对5种化疗方案(FU、CDDP、L-OHP、CPT-11和FU+L-OHP)的敏感性呈正相关,而转移淋巴结细胞与PBMCs以及癌组织细胞与PBMCs仅对部分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术后病人根据转移灶药敏结果指导个体化化疗具有科学性。根据原发灶体外药敏结果指导化疗亦可能获得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FNAC)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效果.方法 12例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学HE染片,采用高锰酸钾-草酸褪色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淋巴组织针吸细胞涂片进行标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染色细胞学诊断:5例无恶性细胞,4例核异质细胞,3例可疑恶性细胞;HE染片褪色行免疫组化标记后诊断:3例转移性癌,3例可疑恶性淋巴瘤,6例无恶性细胞.结论 FNAC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判断及肿瘤分型有重要意义;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简便易行,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转移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余祥  罗小平 《江西医药》2007,42(2):110-1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6例甲状腺转移癌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证实.原发食道癌2例,肺癌、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各1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单发结节型4例,表现为甲状腺叶内单个结节状低密度灶,重度强化,但仍呈相对低密度,边缘清楚或部分模糊,其中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强化.多发结节肿大型2例,表现为甲状腺显著肿大伴内多发结节低密度灶,不均强化伴内不规则坏死区,其中1例伴有粗钙化灶.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CT表现多种多样,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肿大型,厚壁囊变型,病灶内可伴钙化及有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性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表现相似,无特征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但有恶性肿瘤既往史,年龄大于50岁,CT发现甲状腺单发结节、多发结节肿大或厚壁囊性灶的患者应考虑甲状腺转移癌可能,CT能为临床提供转移灶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及有无同时伴颈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的推移、侵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方法 对l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体检B超发现右肾肿瘤,无临床症状;双肾CT及核磁共振检查示肿瘤巨大,但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见肿瘤无包膜,瘤细胞成梭形,排列成管状,漂浮于黏液样基质中;免疫表型: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显示CK8/18(+)、Viminten阳性.病理诊断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手术切除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类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