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BP)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行PCI;对照组48例,行冠脉造影。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及术后血清CBP浓度。结果:观察组CBP浓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CBP浓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PCI术损伤血管内膜,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B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12):1637-164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持续4周;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5 d每日晚饭前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8、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TG、TC、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CRP、IL-6、IL-18和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CRP、IL-6、IL-18和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hs-CRP、IL-6和IL-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CI术前强化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心血管炎症反应程度,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再形成,降低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ACS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在术后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50例在术前2 h接受1次瑞舒伐他汀治疗,术后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心肌酶(CK-MB)值与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 h对照组患者cTNT、CK-MB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手术前,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可促使术中患者心肌损伤概率大幅降低,降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对心肌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35):4987-498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40例)和低剂量组(41例)。高剂量组患者在PCI术前12~24 h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术前2 h再给予40 mg;低剂量组患者在PCI术前12~24 h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储备分数(FFR)、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FFR、C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术后IMR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K、CK-MB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剂量组患者CK-MB和CRP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实施PCI术前,对NSTE-ACS患者预先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80→40 mg)可显著改善患者微循环障碍,同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并分析术后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 2 7例 ,行PCI;稳定性心绞痛组 :2 1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择期仅行冠状动脉造影 ,显示有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 ,而未行PCI,且两组病例均严格执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上述两组病人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术后 1天 ,术后 14天外周静脉血清CRP ,并以冠脉造影正常病人 2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 (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组 ,其血清CRP水平呈逐渐递增趋势 ,尤其是ACS组较稳定性心绞痛CRP水平升高更显著 ;PCI术后 2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CRP水平的急剧升高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 ,并随着血管开通 ,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豆静  刘寅  王林  刘婷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11,39(1):38-40
目的:探讨血清中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1例,其中ACS组7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6例;另设经CAG证实冠脉无狭窄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入选者入院即刻,ACS组与SAP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对照组CAG术后即刻,ACS组与SAP组PCI术后1周血清sLOX-1浓度。结果:入院即刻及术后即刻,ACS组外周血清sLOX-1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CI术后1周,ACS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比较,3组术后即刻血清sLOX-1水平与入院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血清sLOX-1水平较入院即刻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外周血清LOX-1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Apelin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60例(AC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ACS组PCI术前及术后第5d血清Apelin、NO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Apelin、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PCI术后血清Apelin、NO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elin和NO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Apelin有望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未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高负荷剂量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其血小板聚集率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PAR计数均出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心源性死亡外,观察组患者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负荷剂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48例患者给予强化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B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均有所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为27.1%,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8.7%,B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为15.0%,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0%,B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大量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STEMI患者80例,均行急诊PCI治疗.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急诊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mg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急诊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mg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术后90min ST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umSTR)及住院治疗期间出血事件.结果HT6K 观察组TIMI3级血流获得率高于对照组(92.5%和75.0%,P<0.05),观察组心肌MBG分级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0.0%和57.5%,P<0.05),观察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85.0%和60.0%,P<0.05).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1例、穿刺局部血肿1例,对照组发生皮肤瘀斑1例、穿刺局部血肿1例,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有效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张义升 《江西医药》2021,56(6):828-830
目的 探讨急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阿哌沙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ACS接受PCI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口服小剂量阿哌沙班(5mg,2次/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程均为4周.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加用阿哌沙班可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义升 《江西医药》2021,56(6):828-830
目的 探讨急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阿哌沙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ACS接受PCI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口服小剂量阿哌沙班(5mg,2次/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程均为4周.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加用阿哌沙班可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义升 《江西医药》2021,56(6):828-830
目的 探讨急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阿哌沙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ACS接受PCI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口服小剂量阿哌沙班(5mg,2次/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程均为4周.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治疗后,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加用阿哌沙班可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s—CR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期间成功行PCI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术前1小时及术后72小时测hs—CRP,根据hs—CRP值,分为两组:A组(hs-CRP≥10mg/L)和B组(hs—CRP〈10mg/L),随访6月,观察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YL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小时两组在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总体心血管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只在总体心血管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hs-CRP可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术前CRP预测较术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110例老年ACS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55例),对照组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ACS患者行PCI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50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42例,作为ACS组,66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12h内及其患者入院时的血清BNP浓度,同时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性质及程度,比较2组别血清BNP浓度的差异以及冠脉造影结果积分和与血清BN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CS组,血清BNP浓度分别为(16.84±6.06)pg/ml,(283.15±57.66)pg/ml,ACS组血清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2、3支病变组血清BNP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ACS冠脉病变程度不同患者的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清BNP浓度与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相关,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成功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缬沙坦组(38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缬沙坦组术后6个月CR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g(P<0.05).结论 缬沙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CRP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介入术后炎症反应预防支架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给予3~7d阿托伐他汀口服,40mg/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2组其他常规治疗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CRP水平均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在术后3d和术后1周时出血中CRP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具有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可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均于起病8~12d行PC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中即刻经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后持续静脉泵入36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4周内出血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3.6%,MACE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择期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PCI经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20 mg/d,观察2组用药后4周、12周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心肌梗死、心绞痛、再次进行血运重建、心脏性猝死)、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12周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血脂均下降,LDL-C达标率分别为76.4%和55.8%,A组高于B组(P<0.05).hs-CRP水平降低,A组降低幅度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服药后4周A组3例、B组1例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正常上限值3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阿托伐他汀80 mg治疗提高LDL-c达标率、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等方面效果明显,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