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法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18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二次断脐法,即在新生儿娩出后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在保留脐带残端1.5cm处剪断脐带并挤出残血,于新生儿出生后24~48h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在结扎下方进行二次断脐。同时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168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气门芯摘脐法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断脐后1~2min消毒、结扎,待其自行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以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48h内进行二次断脐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加用百炎净粉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1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二次断脐组和加用百炎净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脐带干燥时间、脐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用百炎净组在降低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率和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次剪脐法加用百炎净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全年在本院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且无宫内感染的新生儿80例,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新生儿,观察组给予改良式脐部护理(二次断脐),对照组给予传统脐部护理(即不给予二次断脐处理)。结果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组照,P〈0.05。结论与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相比,改良的二次断脐的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初生婴儿钳脐24h后剪平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局部采用75%酒精湿敷的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即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改良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75%酒精棉球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结果改良组在护理后的第1~3天脐部干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脐部渗血、渗液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改良组脐痂脱落时间和脐部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组采用75%酒精棉球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渗液,有利于脐部干洁、有利于脐部创面愈合,能预防脐部感染,防止发生新生儿脐炎及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于7~15d自然脱落。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王菊飞[1]报道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为2.1%,王歧英等[2]报道感染发生率可达7.1%。二次断脐有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缩短脐部脱落时间的作用[3]。笔者2011年1-6月共二次断脐333例,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二次剪脐促使新生儿脐部残端脱落时间缩短,出血与感染的概率减少的临床观察。方法新生儿出生后48h后进行二次剪脐。结果50例二次剪脐的新生儿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剪脐后未发生感染,明显缩短脐带脱落时间。结论二次剪脐掌握好剪脐时机,加强日常护理,能有效地促进脐带残端脱落,减少脐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险预测评估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按双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暴露法对新生儿脐部的影响,评估:①新生儿营养状态和生产过程对新生儿的影响及脐部的情况;②断脐后,暴露其部位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③家属与产妇对暴露脐部的方法接受程度等.脐部暴露方法的处理: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包扎24 h后暴露脐带至脐带脱落,这期间每天用75%酒精消毒脐部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包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天数、脐部愈合时间、脐部红肿、出血、分泌物、新生儿呼吸改变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脐部红肿1例(0.20%)、脐部出血2例(0.40%)、脐炎12例(2.42%)、脐带脱落时间(6.59±1.85)d、脐部愈合时间(2.14±0.59)d,对照组脐部红肿12例(2.41%)、脐部出血11例(2.21%)、脐炎80例(16.06%)、脐带脱落时间(7.52±2.21)d、脐部愈合时间(2.35±0.65)d、呼吸改变5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部暴露法应用于新生儿可促进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儿2次断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正常健康单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等待脐带动脉搏动停止后断脐。观察组于新生儿娩出48~72h后行2次断脐;对照组不实行2次断脐。观察2组脐部愈合时间,比较2组脐带感染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带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2次断脐能有效促进脐带愈合,减少脐部感染及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姚丽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02-1703
目的 探讨二次断脐及康脐宝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来行二次断脐;改良组实施二次断脐及康脐宝脐部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残脐脱落时间等指标.结果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改良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脐部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雅琴 《安徽医药》2008,12(1):78-79
脐部对新生儿而言是个重要的部位,是其接触外界的伤口,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我院自90年代起探索采用气门芯胶圈套扎断脐法和两次剪脐法相结合处理新生儿脐部,延用至今,在促进脐部有效愈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回顾总结了近年来采用此法处理脐部出现的常见问题、探讨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派酸粉敷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的比例将10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二次断脐,活力碘消毒后用氟派酸粉敷脐;对照组采用二次断脐后活力碘消毒,脐带保护带或脐帖遮盖。结果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活力碘联合氟派酸敷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效果满意,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脐部与血管相通,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通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局部感染,轻则引起脐周围炎性反应,重则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1]。晚断脐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和病死率[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正常健康单胎新生儿100例,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展延伸护理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延伸护理,即新生儿出院后2d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上门通过现场示范、口头讲解、发放宣传册等,给年轻父母普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知识,帮助产妇及家属解决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和认识上的问题。对照组从产科出院后未进行延伸护理。结果两组新生儿在脐炎发生情况、脐带脱落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新生儿延伸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确保新生儿脐带正常脱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22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延迟断脐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断脐法,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残端创面干燥良好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4%),且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6.45±1.67)d,低于对照组[(10.13±2.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脐部感染、脐部出血、脐周发红发生率分别为3.5%、1.8%、2.7%,均低于对照组(21.2%、15.9%、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法可有效促进脐带残端脱落,降低脐部感染、渗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后的效果,以期完善脐部护理方法措施,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预防出现炎症和其他并发症,确保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0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脐部容易感染,脐部炎症的发生与脐带本身粗细、残端的修剪及剪脐时间、结扎位置高低有关;经脐部护理,未发现有脐部轻微炎症,90%脐带在1周左右完全愈合。结论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很重要的是要重视脐带的结扎,且要掌握剪脐的适宜时间及手法技巧,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愈脐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 2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2组断脐方法、日常护理及出院指导相同。结果试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和渗血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暴露的最佳时期.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0例,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残端.观察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住院期间由专人观察并记录,出院后由同一人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A组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C、D组(P<0.05);A、B组脐部感染发生率为5.0%、6.8%,显著低于C、D组(P<0.05).A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短于B、C、D组(P<0.05).结论 新生儿断脐即刻是暴露脐部残端的最佳时期,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促使脐部残端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按前半年后半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脐带,常规护理,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实验组在气门芯结扎的基础上,于出生48~72 h后对残端进行二次剪脐。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二次断脐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脐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愈脐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 2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2组断脐方法、日常护理及出院指导相同.结果 试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和渗血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愈脐胎毒清对剖宫产新生儿黄疸及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4年2月~2016年11月出生的足月、剖宫产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脐部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应用愈脐胎毒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胎便排出情况、脐带脱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消退时间提早,出生第2~5天的黄疸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首次胎便及黄便排出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d的脐带脱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脐带残端分泌物、红肿、渗血、皮肤破损、肉芽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脐胎毒清可有效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提高脐部愈合速度、降低脐部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