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的应用优势。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结果:2组治疗前JOA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上升(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组内与组间VAS评分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杨勇  孙先润  李维朝  姚绍平 《重庆医学》2018,(13):1812-1814,1818
目的 比较丝线与带线锚定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颈后路单开门治疗颈段多节段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23例(丝线组),带线锚钉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组16例(锚钉固定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 (1)一般情况:39例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JOA评分: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脊髓功能明显改善,但术后4周组间比较差异不大,术后8周及12周后锚钉固定组的JOA评分优于丝线组(P<0.05);(3)最窄椎管面积:两组固定方法术后4周较术前比较,最窄椎管面积明显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锚钉固定组最窄椎管面积明显优于丝线固定组(P<0.05);(4)两组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丝线组出现2例再关门现象,轴性症状发生率高于锚钉固定组.随访影像学观察锚钉固定牢靠,未出现断钉、锚钉松动等现象.结论 丝线和带线锚钉固定在颈椎单开门中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后者固定更加牢靠,能有效防止再关门现象,轴性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应用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Hoffmann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肩臂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计算出神经功能JOA改善率(IR)。通过颈椎MRI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C_2~C_7 Cobb角和C_2~C_7 矢状面轴向距离(SVA)]。患者IR为结果变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BMI、病程、吸烟史、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等指标与疗效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变量与术前各指标的关系。术后患者C_2~C_7 Cobb角和C_2~C_7 SVA变化与疗效关系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病程长、术前JOA评分低是总体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C_2~C_7 Cobb角及C_2~C_7 SVA增大减小两组间神经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者年龄、病程、JOA评分及术后C_2~C_7 Cobb角、SVA变化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法敬 《重庆医学》2022,51(3):520-524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可导致四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治疗CSM的经典术式,但术中颈后肌群的大范围剥离及韧带复合体的破坏,使得术后颈部肌肉萎缩、颈椎曲度丢失及轴性疼痛症状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如影随形.因此,临床上针对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术式改良从未中断过,如保留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院骨科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3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30例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行之有效的术式,操作不复杂,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颈后路单开门缝线悬吊门轴干预;观察组实施丝线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Centerpiece支撑钢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影像学观测指标(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2~C7 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结果: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C2~C7 Cobb角、颈椎活动度、最窄节段椎管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4、C6门轴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C4、C6门轴骨愈合情况比...  相似文献   

7.
<正>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5月间收治的应用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共21例,经3年以上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9.
孔凡磊  聂志红  侯市宾 《海南医学》2012,23(13):111-112
颈椎轴性疼痛是一种常见但缺乏特异性定位特征的主诉。颈部疼痛常伴有肩部及上肢的放射痛,但是多数并不符合神经皮节分布。在现代社会中,颈部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变得越来越高,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颈椎手术的广泛开展应用,轴性症状这一常见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其主要发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疼痛范围广,常常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广大学者通过改良传统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来减少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本文就轴性疼痛的病理机制及后路单开门术式的改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Z"形钛板内固定技术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颈椎病患者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后使用"Z"形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1~23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时根据患者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1例。未见螺钉和钛板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Z"形钛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术后患者颈部轴性症状轻,维持"开门"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7年1月9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2组,颈前路组(n=45)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后路组(n=46)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  相似文献   

13.
在以颈椎管狭窄所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个经典的术式。近年来治疗理念不断更新,手术方法也各有不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因其手术技术难度不高,治疗效果满意,在临床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该术式日臻完善和成熟,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比如轴性症状、再关门、颈椎不稳等。下面针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及其并发症综述如下,剖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飞  马玉泉  强华  顾树明  王国栋 《北京医学》2009,31(11):660-662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伤口深部感染及并发化脓性脑脊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12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术后发生伤口深部感染4例患者的资料,其中2例因脑脊液漏并发化脓性脑脊膜炎。结果4例患者均彻底清创后一期关闭伤口、置管持续冲洗,2例同时行腰穿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4例均治愈且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并发脑脊液漏引起化脓性脑脊膜炎,如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伤口清创持续冲洗,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及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等是基本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锚定钉在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Unilateral open-door laminoplasty)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26例因颈椎病行ELAP手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12例用锚定钉进行"门轴"侧固定的患者为研究组,另1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轴性症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增长率等均无差别,轴性症状发生率锚定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提前下床活动(P〈0.01)。结论锚定钉的使用避免了传统ELAP手术对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肉的缝合干扰,有效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利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6.
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常规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门轴侧C3、C5、C7的侧块上,采用Magerl方法置入直径3.5mm、长度14mm的钛质松质骨螺钉。开门后将预先系在螺钉尾部的10号丝线穿过对应棘突基部的预穿孔打结固定。术后颈托保护2周。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24个月)。平均JOA评分术前7.4分,术后14.6分。术后3个月仅有轻度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维持椎板位置牢靠,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轻微,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LAP)中应用椎板支撑钢板固定技术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1年2月采用传统缝线悬吊ELAP治疗的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A组,同期采用传统缝线悬吊辅以椎板支撑钢板固定ELAP治疗的35例患者为B组,比较术后及术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术后及术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A组为(58.57±2.32)%和(61.09±5.14)%,B组为(59.83±3.16)%和(62.51±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为41.94%(13例),B组为17.1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为3.23%(1例),B组为2.86%(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ELAP中应用椎板支撑钢板固定技术能减少术后近期轴性症状的发生,但对术后远期的轴性症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9,(3):192-196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19.
李君 《当代医学》2016,(7):84-85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中应用掌指骨螺钉的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单开门手术,观察组采用掌指骨螺钉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为(4.3±1.3)分;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为(5.7±2.4)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评分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4,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出现颈部的轻微疼痛,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仍有轻度6例,中度3例,重度1例,2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用掌指骨螺钉进行固定,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方法 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68例,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个月,术后病人均获不同程度症状改善.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结论 该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术期处理,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可防止脊髓损伤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