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危重症患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为主要临床特点.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是一个强烈的应激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代谢变化,包括分解代谢激素(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以及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和其他局部炎症介质产生的增加等,导致静息状态下能量消耗过多,心输出量和二氧化碳排出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加.一旦患儿无法自主进食,其机体组织必需消耗自身能量贮存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1].应激状态下脂肪的应用受限,肌肉和内脏储存的蛋白质被分解,且被作为能量来源而消耗,尿氮排出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外科病人实施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 87例小儿外科住院病人分别经口、鼻胃管及空肠造瘘管予以小儿安素,自然过渡到正常饮食。对比肠内营养前后患儿的体重、身高、上臂肌围、三角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及血清总蛋白,通过前后比较就肠内营养对患儿的营养状态、肠道功能的影响作前瞻性随机化研究。结果 受试患儿身高、体重、上臂肌围、三角肌皮褶厚度于2周后开始增加,8周后明显增加。长期测量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及血清总蛋白均有所增加。结论 小儿外科病人施行肠内营养是可行的,能避免负氮平衡,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儿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在恶性肿瘤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999年 7月~ 2 0 0 1年 2月 ,66例 2~ 1 2岁恶性肿瘤患儿接受化疗期间进行 30d的肠内营养支持。配方采用雀巢公司提供的NutrenJunior。分别测定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 1 3d及 30d的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及CD4/CD8等免疫指标 ,并计算预期感染营养指数 (PI NI)。结果 患儿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0 1 )。平均身高和体重也有所增加 ,但差异不明显 (P >0 .0 5)。前白蛋白于D1 3即表现显著升高 ,血清白蛋白D30明显上升。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 ;但PINI指数显著降低。结论 肠内营养可改善肿瘤患儿营养状况 ,提高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是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于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能改善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肠道屏障,减少肠源性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且早期肠内营养(入院48 h内)更具优势。若胃肠道功能能耐受,尽早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的实施并不局限于空肠喂养,经鼻胃管喂养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邓婕  钟燕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2):1075-1078
危重症患儿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从而加重患儿病情。对患儿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预后,所以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情况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同时主要介绍了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并阐述了早期肠内营养、免疫肠内营养及补充肠外营养等新型营养支持方法,以期更好地为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营养支持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手术或化疗)的耐受能力,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结局.临床营养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需要专科医师、营养专家、护士、药剂师等多学科的合作.中国规范化的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运作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上海新华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运作较为规范的NST,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对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认识的深入和进步,逐渐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应用和管理,甚至病人的特殊饮食管理也纳入NST的工作范围.近年来儿科临床营养蓬勃发展,相关儿科肠外与肠内营养治疗规范及指南也逐渐建立,儿科NST也在上海、北京、浙江、南京、广州、苏州、安徽等儿童专科医院建立.但应用的规范性和普及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合理应用中的问题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伍烽综述金先庆审校自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以来,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儿童,PN使残留小肠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儿童胰腺肿瘤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肿瘤外科收治的胰腺肿瘤患儿15例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配对收集早期肠外营养(PN)组病人15例,监测两组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体质量变化、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范围、术前体质量、术前营养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早期EN组术后第7d淋巴细胞计数、血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术后第14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以及早期PN组术后第7d和术后14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26~5.63,P<0.05)。早期EN组术后第14d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第7d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早期PN组,差异有显著性(t=2.23~3.4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胰腺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早期肠内组在改善机体的营养指标、减少体重丢失、缩短住院时长、减轻住院费用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危重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早期机械通气在手足口病危重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PICU收治的66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指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分2组,A组(2008年7月5日至10月31日)根据传统机械通气指征上呼吸机,B组(2009年4月21日至9月30日)予早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42例患儿治愈18例,好转4例,死亡20例(其中放弃治疗后死亡8例).B组24例患儿治愈22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A组治愈率42.6%,B组治愈率91.7%,A组病死率47.6%,B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Hc值=16.7856,P<0.001).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是提高手足口病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孙欢  韦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127-1130
新生儿危重症评分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评价新生儿的方法,对于估计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死亡风险、评价治疗效果、指导危重患儿转运等均有重要意义。现就现有的各种评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进对新生儿危重症评分法的认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危重患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探讨危重患儿高血糖发生相关机制.方法 检测2007年1至12月我院PICU收治的51例危重患儿入院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变化,并与15例健康体检儿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各种基础疾病下的危重患儿入院24 h内血糖均值均高于正常范围,以感染性休克组为最高[(11.35±6.21)mmol/L];患儿入院5 d内每日血糖均值波动情况以入院当天为最高,其后持续高于正常.(2)人院24 h内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儿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7.65±16.85)mU/L、(13.45±7.33)mU/L、(16.24±12.41)mU/L,均高于对照组[(8.70±6.57)mU/L],而先天性心脏病组[(6.75±3.22)mU/L]略低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0.356,P=0.127);入院当天和第3天、第5天患儿血胰岛素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70±6.57)mU/L];根据血糖水平,将患儿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两组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44±3.38)mU/L、(14.22±12.29)mU/L,高血糖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患儿危重评分(PIM Ⅱ)均值为12.69±16.82,共死亡8例,病死率为15.6%;死亡患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儿(P<0.05).(4)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危重症评分和血胰岛素水平无线性相关性;血糖和危重症评分间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危重症患儿常出现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也是判断预后的间接指标;高血糖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至于其确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血液净化技术是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已从单纯肾替代扩展到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支持治疗,近来血液净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杂交式血液净化技术可用于不同疾病和不同毒物的清除。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疾病变化快,需要个体化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虽然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使用普及度较高,但仍不够规范,也存在盲目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儿童相关的循证证据较少,需要今后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The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or supplemental PN??SPN?? are necessary and safe for patients with contraindications of enteral nutrition??EN?? or patients with EN failing to reach caloric targets. But the PN start time is controversial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conflicting. In terms of current research??in low-risk patients PN can be delayed for 7 days. In high-risk patients the PN starting 3 days after admissicn is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daily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metabolic status monitoring ar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4.
肠黏膜屏障损伤是危重患儿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造成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源性感染,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诊断肠黏膜屏障损害,积极纠正肠屏障功能障碍,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本文就危重患儿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概念、诊断方法及营养支持的进展等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危重患儿肠屏障功能障碍及肠内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重病患儿由于摄入不足、分解代谢旺盛以及糖原消耗增多,易导致负氮平衡,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危重病患儿出现肠屏障功能障碍,营养支持在小儿急救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危重病患儿肠屏障功能障碍1·1肠屏障相关概念及肠屏障结构的组成肠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的  相似文献   

16.
Bai ZJ  Ji W  Xie MH  Li Y  Hua J  Ren Y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1):860-864
目的 分析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10月1日至12月25日,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14例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平均年龄(4.91±4.14)岁,男女各7例,发病到入院时间为(3.09±1.30)d,从入院到入PICU时间为(0.95±0.96)d,所有患儿均表现出明显的低氧血症,入ICU时平均PaO2/FiO2(氧合指数)为(191.27±80.58)mm Hg(1 mm Hg=0.133 kPa),11例(78.6%)出现ARDS,10例(71.4%)行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为(12.51±10.03)d,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2.58±10.65)d,平均rRT-PCR检测甲型H1N1核酸呈阳性时间(17.27±5.57)d;8例(57.1%)患儿有缺铁性贫血、脑瘫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肌钙蛋白)和LDH(乳酸脱氢酶)在这些患儿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入院时第3代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较高和危重病例评分(PCIS)较低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即出现显著的低氧血症,甚至ARDS,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早期发现不利因素加以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足月危重症新生儿,运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监测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糖、血清Na+、K+、Ca2+、pH、碱剩余(BE)、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和好转率。结果观察组9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a+、K+、pH、BE、PT、APTT、IL-1、IL-6、BUN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前后血糖、血清Ca2+、IL-8、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6例,病死率66.7%,对照组死亡7例,病死率6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极危重新生儿有助于内环境及凝血功能的稳定,并可致部分炎症因子下降。换血疗法可能是极危重症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已成为危重患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支持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包括与营养支持通路相关的机械性损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肠内营养不耐受和代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部分可以预防,评估和控制风险因素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保证成功进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对院际转运安全性、成功率及患儿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未开展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前及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开展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后出诊转运危重患儿分别作为Ⅰ组(n=1015)、Ⅱ组(n=1431),进行对照分析。对Ⅰ、Ⅱ两组病例的出车准备时间、转运到达后危重症评分、转运成功率及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转运前危重症评分Ⅰ组为(81.73±18.11)分,Ⅱ组为(78.45±20.96)分,Ⅱ组明显低于Ⅰ组(t=4.154,P<0.001),病情较重。Ⅱ组较Ⅰ组转运途中需要使用呼吸机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明显增多(50.5%vs.30.2%;60.8% vs.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Ⅱ组出车准备时间分别为(19.34±6.45)min、(16.19±5.89) min,Ⅱ组接到求助电话到实际出车时间较Ⅰ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功转运到达后危重症评分Ⅰ组(83.01±16.73)分,Ⅱ组(83.97±17.50)分,Ⅱ组患儿危重症评分改善情况比Ⅰ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Ⅱ组转运成功率分别为94.8%和97.6%,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1.0%和94.5%,Ⅱ组较Ⅰ组转运成功率、治愈及好转率高(P<0.01)。结论优化危重症患儿院前急救系统的应用,可提高患儿的转运效率、安全性、成功率及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