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链甘油三酯脂肪乳剂的代谢及临床应用(讲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一种含中链甘油三酯的脂肪乳剂,其代谢途径不同于以往使用的长链甘油三酯脂肪乳剂,本文对这种新一代的脂肪乳剂在体内的代谢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概述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Triglyceride,MCT)脂肪乳荆中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含有的碳链长度为6~12个碳原子,以往我们使用的长链甘油三酯(Long Chain Triglyceride,LCT)脂肪乳剂中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的碳链长度是12~24个碳原子。一些天然的油类如椰子油中含有含量较高的MCT。MCT经过水解,分离出中链脂  相似文献   

2.
脂肪乳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乳剂应用于临床已有 4 0年的历史 ,在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脂肪乳剂的种类和组成成分都得到了发展 ,在单一成分长链甘油三酯的基础上引入了中链甘油三酯、鱼油甘油三酯及结构甘油三酯 ,同时剂型浓度由 10 %提高到了 2 0 %和 30 %。对脂肪乳剂代谢的研究表明 ,其颗粒的血液清除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预先水解即可直接被组织细胞摄取 ,并受其自身颗粒大小、组成及机体膳食、疾病等状态的影响。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也由单一的能量、必需脂肪酸供应拓宽到了对多种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药物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3.
4.
脂肪乳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肪乳剂应用于临床已有40年的历史,在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脂肪乳剂的种类和组成成分都得到了发展,在单一成分长链甘油三酯的基础上引入了中链甘油三酯、鱼油甘油三酯及结构甘油三酯,同时剂型浓度由l0%提高到了20%和30%。对脂肪乳剂代谢的研究表明,其颗粒的血液清除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预先水解即可直接被组织细胞摄取,并受其自身颗粒大小、组成及机体膳食、疾病等状态的影响。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也由单一的能量、必需脂肪酸供应拓宽到了对多种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药物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长链脂肪乳剂在早产儿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20 %中长链脂肪乳剂(力保肪宁 ,Lipofundin)在早产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 :治疗组分别于生后第1天(A组 ,14例)和第3天(B组 ,15例)经外周静脉按0.1g/(kg·h)输入0.5g~3.5g/(kg·d)脂肪乳剂2周 ;C(11例)、D(12例)组不用脂肪乳剂 ,分别与A、B组对照 ,并于实验前后监测血气、血生化、脂肪酸生化指标和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生后第1、3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胆红素、转氨酶、血脂和血糖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 :自生后第1天或第3天开始经外周静脉输入脂肪乳剂 ,逐渐增加剂量 ,第1天0.5g/(kg·d),每2天增加0.5g/(kg·d)至最大量3.5g/(kg·d) ,供给早产儿20 %Lipofundin2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应用脂肪乳剂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20%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在早产儿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分别于生后第1天(A组,11例)和第3天(B组,12例)经外周静脉按015g/(kg·h)输入05~35g/(kg·d)脂肪乳剂1周;C(11例)、D(12例)组(不用脂肪乳剂)分别与A、B组对照,并于实验前后监测血气、血生化、脂肪酸生化指标和血糖的变化。结果生后第1,3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过氧化脂质、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及血糖浓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自生后第1天或第3天即开始经外周静脉按015g/(kg·h)速率,逐渐增加剂量,从第1天05g/(kg·d),每天增加1g/(kg·d),至最大量35g/(kg·d),供给早产儿20%intralipid1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脂肪乳剂对临床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3~10月胎龄30~34周、体重1200~2000g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出生24h后给予脂肪乳剂1.0g/(kg.d),每天增加1.0g/kg至足量,对照组出生24h后给予脂肪乳剂0.5g/(kg.d),每天增加0.5g/kg至足量。观察两组临床情况、血小板计数、血脂及肝功能,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胃肠外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5±0.9)天比(6.6±1.1)天,(6.9±1.6)天比(8.8±2.4)天,P均<0.05];两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血脂及肝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较大剂量脂肪乳不影响体内胆红素代谢,不引起出血、高脂血症、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并且可以缩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胃肠外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Hu JT  Xie ZD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94-797
脂肪乳剂是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TPN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脂肪乳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脂肪乳剂不仅是高效供能物质,而且能提供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可用于治疗或预防必需脂肪酸缺乏症(essential fatty acids deficiency,EFAD)。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脂肪乳剂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易受体内自由基的攻击而产生脂质过氧化,进而损害脂质、DNA和蛋白质,从而造成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对63例创伤儿童进行了随机性、前瞻性研究以期了解不同剂量脂肪乳剂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创伤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按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低脂TPN组(22例),高脂TPN组(20例),7天为一研究期。结果表明儿童术后1周应用不同脂肪乳剂含量的TPN营养支持后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对TPN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因素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鱼油脂肪乳剂和中长链脂肪乳剂对肠衰竭相关肝损害患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99年1月至2017年5月65例接受肠外营养肠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最初均采用中长链脂肪乳剂(按患儿体重计算,平均剂量1. 2 g/kg)进行治疗,此时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当TBA、ALT、AST、AKP、γ-GT、Tbi、Dbi中任何3项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2倍水平时进行干预方案调整,本组中有31例更换为鱼油脂肪乳剂(按患儿体重计算,平均剂量1g/kg)治疗,余34例继续应用中长链脂肪乳剂治疗。治疗过程中每周监测一次肝功能。结果鱼油脂肪乳剂组ALT、γ-GT、Tbi水平均显著下降(P 0. 05),而中长链脂肪乳剂组仅AST、Tbi水平出现下降(P 0. 05)。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前鱼油脂肪乳剂组ALT、Dbi水平显著高于中长链脂肪乳剂组(P0. 05),干预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 05)。鱼油脂肪乳剂组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中位数为22(17~32) d,中长链脂肪乳剂组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中位数为28(15~52. 5)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比于中长链脂肪乳剂,鱼油脂肪乳剂更有助于减轻小儿肠衰竭相关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Background

Several studies proved the anti-inflammatory role of erythropoieti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nti-inflammatory role of lymphotoxin alpha (LT-α).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s of erythropoietin (EPO) and LT-α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rty-two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were prospectively subjected to serial estimation of EPO and LT-α levels, during the first 10?days of admission to one of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of Cairo University. Thirteen healthy children served as control.

Results

Serial EPO and LT-α measurem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over time early in their critical illness (P?<?0.001, respectively). Both cytokine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urvivors (P?<?0.001, respectively). Kaplan Meier survival analysi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ortality with LT-α levels below 108.7?pg/ml, (P?<?0.01) on admission. However, EPO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urvivors and non-survivors. For both LT-α and EPO, levels at day 1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eptic patients. EPO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on day 1 of admission in non-anemic [mean hemoglobin level (11.8?±?0.9)?g/dL, mean EPO level (110.85?±?44.5)?mIU/ml] compared with anemic patients [mean hemoglobin level (9.3?±?1.3)?g/dL, mean EPO level (69.84?±?30.763)?mIU/ml], 95% CI [13.896–68.112], P?<?(0.01).

Conclusions

Both EPO and LT-α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ment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especially in survivors. Our data strongly suggest that, LT-α may have an anti-inflammatory role in children with acute critical illness.  相似文献   

13.
儿童急重症生命支持技术培训主要涵盖基础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儿童创伤生命支持、儿童危重症基础培训课程以及高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本文简要介绍和总结儿童急重症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的相关内容,并就各项目在国内的现状和展望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患儿病情严重度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 将收住人ICU的88例急性感染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后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所有患儿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比较三组患儿主要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危重组PT、APlT较非危重组延长,极危重组PT、APTT延长更明显(P<0.01).极危重组PLT较非危重组低,而危重组PLT较非危重组高(P<0.01).结论 急性感染患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凝血功能紊乱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加重,凝血功能紊乱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分期处理的理念,在成人创伤外科研究较多,本文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小儿胃肠外科危急重症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进行损失控制性手术和15例进行常规手术的临床资料,对二组患儿术前的危蓖评分(CSS),术后的T、pH、FT以及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术前CS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术后pH、PT监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监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控制组体温恢复趋势较常规组平缓;二组术后最终转归比较,控制组痊愈比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处理小儿腹部外科危重疾病效果优于常规处理,在小儿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进行危重病例评分.选择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凝血指标,分析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凝血指标在不同危重评分患儿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小板计数[(185.74±116.26)×109/L vs (287.10±90.01)×109/L]、纤维蛋白原[(3.51 ±0.50) g/L vs (3.15±0.15) g/L]、D-二聚体[(1.39 ±2.18) μg/ml vs (0.36 ±0.07) μ g/ml]、可溶性P选择素[(110.07±83.47) ng/ml vs (33.74±9.4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疾病危重程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1.154+0.003×可溶性P选择素+0.089×D-二聚体-0.001×血小板(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重症肺炎患儿D-二聚体、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非危重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和儿童重症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儿童重症肺炎易伴发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症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相关及伴随指标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儿可能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伴随的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改变,为危重症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收治的<14岁危重症患儿为危重症组,以入住PICU时的2次静脉血糖均≤6.1 mmol·L-1为正常血糖亚组,均>6.1 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IC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住院的重症MPP患儿,根据PICS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从病史中截取年龄、性别、发热时间,入院48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ECG和胸部X线和CT描述。对上述指标行3组间的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与PICS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重症MPP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1例,女53例。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29例,消化系统损害23例,神经系统损害18例,血液系统损害27例。非危重组77例,危重组30例,极危重组7例,3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异常ECG比例、合并2个及以上系统损害比例、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病程12 d比例、前白蛋白、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比例(OR=7.147,95%CI:1.435~35.59)、D-二聚体水平(OR=1.507,95%CI:1.054~2.156)与PICS呈正相关,前白蛋白水平与PICS呈负相关(OR=0.914,95%CI:0.845~0.990)。结论儿童重症MPP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D-二聚体、前白蛋白水平和PICS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P-MODS)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ICU收治的51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28 d结局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CIS、PELOD-2、P-MODS在PICU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存活组488例,死亡组28例。死亡组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86(82,88)分比89(84,92)分],PELOD-2及P-MOD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ELOD-2:6.5(4.0,8.0)分比0(0,2.0)分,P-MODS:3(2,6)分比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59.500、14.228、4.68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IS、PELOD-2、P-MODS 3种评分评估PICU脓毒症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61、0.916、0.761(Z=6.127、14.228、4.688,均P<0.05)。结论PCIS、PELOD-2、P-MODS均可较好地预测PICU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尤以PELOD-2评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