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NSICU空气环境的微生物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空气环境的微生物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空气采样的方法,监测某三甲医院NSICU空气环境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大病房各月份空气环境平均细菌数量,均高于小病房相应各月份空气环境平均细菌数量;在大房间中,秋季空气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冬、春、夏三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冬、春、夏季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小房间中,各季节细菌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ICU空气环境中细菌数量受患者数量的影响,且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也有少量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因此设立≤2张床位的小单元管理模式,强化NSICU空气中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的消毒灭菌措施,是防控N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非培养法检测医院室内和室外空气中可吸入微生物含量及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方法用双通道空气采样仪采集冬季、春季上海市某医院病房、门诊、急诊和院外广场空气PM2.5和PM2.5~PM10样品。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品中微生物浓度及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结果院内各采样点间PM2.5细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院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采样点PM2.5真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场PM2.5~PM10的真菌浓度分别是门诊和病房的3.2倍和8倍;医院室内、外环境中仅真菌浓度在PM2.5与PM2.5~PM1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PM2.5与PM2.5~PM10微生物中细菌占有率分别为99%和97%,院外真菌占有率分别为8.8%和29.8%。样品中未检测出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可吸入微生物含量的方法,明确了医院室内和室外空气PM2.5和PM2.5~PM10中的微生物分布状况,在医院感染监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空气环境的微生物学分布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9月对NICU的大(6人间)、小病房(2人间)采用密闭式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每日上、下午对大、小病房空气环境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病原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大病房中各月份空气环境平均菌落数高于小病房相应各个月份空气环境平均菌落数,大房间中,秋季空气菌落数量最多,最多时达到233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患者医院感染率,透析室为41.6%、血管通路为12.4%、呼吸道为25.1%、其他感染为11.3%,2011年患者医院感染率,透析室为38.3%、血管通路为10.5%、呼吸道为22.2%、其他感染为8.1%,采取密闭消毒后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自2010年后显著下降,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类感染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空气中细菌数量受患者数量的影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也有少量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等致病菌,于NICU实行密闭式空气消毒可以全面降低细菌总量和医院感染率,提高NICU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医用空气洁净器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 ,目前 3%~ 2 0 %的医院感染率中 15 %~ 2 0 %是由空气微生物引起 ,全国医院感染监测显示各科医院感染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1 ] 。医院现主要采用紫外线、臭氧消毒空气 ,对手术室、ICU病房、烧伤病房等经常有人的场所缺乏合理的消毒手段 ,为此我们对能在有人状态下进行空气消毒的医用空气洁净器 ,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材料与方法1 材料 江川牌MKJ12 0 0 1型医用空气洁净器 :采用三级净化原理 ,过滤、吸附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 ,静电除菌 ,持续换气 ,并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2 方法  (1)模拟现场试验 :选择 1间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科病房空气环境的微生物学特征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病房空气中的微生物学分布特征与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3~11月某医院神经内科所有住院患者1149例为医院感染监测对象,选取此病区大、小病房各1个,作为病房空气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对象。结果神经内科病房不同月份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率各月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部位呼吸道78.31%、泌尿道10.84%、胃肠道4.82%,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3.06%,神经内科呼吸道的医院感染率与空气中细菌数量呈正相关(r=0.682,P0.05);真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其在空气中的月份分布具有一致性。结论神经内科病房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是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空气中的真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紫外线灯消毒控制急诊病房医院感染的效果,为降低急诊病房的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10间急诊病房461例入住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同期环境结构相同的10间病房536例入住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房空气细菌总数、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结果消毒前两组病房内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1、2、3h观察组病房空气细菌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房空气细菌总数(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31例,感染率为5.78%,对照组患者感染58例,感染率为12.58%,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11株占28.20%,真菌2株占5.13%;对照组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4.06%,革兰阳性菌22株占34.38%,真菌1株占1.56%。结论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在急诊病房中运用效果优于紫外线灯,并更加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急诊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结核病房空气细菌状况,降低空气传播医院感染机会.方法 随机选择结核科10间病房,于病房使用前后各进行一次空气细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病房使用前本底细菌总数平均为164 CFU/m3,使用2年后细菌总数平均为682 CFU/m3,前后比值平均为1∶3.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的活动是病房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外周环境、清洁卫生、开窗通风以及加强消毒管理可以降低病房空气细菌含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 (ICU)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 1999年 1月~2 0 0 1年 11月入住综合ICU ,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的 36例患者 ,感染原因、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综合ICU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年龄、住ICU时间及APACHEⅡ评分皆高于非肺部真菌感染者 (P <0 .0 5 ) ,其基础疾病与普通病房有所不同 ,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 5 3% ,非白色念珠菌占 4 7% ,肺部真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 39%。结论 综合ICU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及真菌类型有自己的特点 ,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 ,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科多重感染患者病原学及其病房环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重感染的病原学及其病房环境主要微生物学特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9月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对其所住病房的空气和床单位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481例中感染110例占4.43%,多重感染42例,占感染患者的38.18%;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92%;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4.73%、肺炎克雷伯菌占19.35%;病房空气和床单位中以藤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并检测到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等少量条件致病菌;其中3例多重感染患者,在病房的空气、枕头、棉被中同时检测出表皮葡萄球菌,1例多重感染患者同时检测到大肠埃希菌.结论 神经内科多重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和病房空气及床单位中微生物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病房空气及床单位环境中的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空气消毒器临床应用效果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许多传染病都是经空气传播的 ,目前全球院内感染患病率为 3~ 2 0 % ,而其中 15~ 2 0 %是由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医院的一些重要部门如 ICU、烧伤病房、母婴同室等进行紫外线或臭氧直接照射消毒不能与病人治疗、入住同时进行 ,所以就需要一种对人体无害又能合理消毒保证空气洁净的消毒器械。为了探讨对流动空气消毒的新手段 ,本文对江阴市光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消毒器 (KT-B80型 )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试验。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为四川大学华西附一院内科监护室 ,面积为12 0 m3,收治四个病人 ,陪护人员 3位 ,医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烟雾状气体扩散到房间进行熏蒸消毒,观察熏蒸消毒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痴呆病房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后,医院感染率为10.52%,明显低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18.18%(χ^2=23.449,P=0.000),且2组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均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观察组从104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致病菌为23株,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离出69株致病菌(χ^2=13.348,P=0.000),且2组患者的常见感染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观察组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条熏蒸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能降低痴呆病房感染发生率,也可以有效减少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病房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目的 了解综合病房医院感染状况。方法 用前瞻性方法,对1998年4月-2000年5月期间收治的2602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6.42%,例次感染率8.15%;≥60岁患者分别占77.25、80.66%;部位分布为呼吸道(66.04%)、胃肠道(12.26%)、泌尿道(8.49%);高发时段为住院时间>20d;主要基础病为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4.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1.81%)等。结论 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的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应受到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来所有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共分离出48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89株,占59.22%;革兰阳性菌95株,占19.47%;真菌104株,占21.31%;真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这3种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药耐药率80.33%。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导,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且呈多药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重视病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林桦  王伟  高淑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74-3475
[目的]通过规范空气层流洁净病房内人员流动与物质流动,探讨洁净ICU区域人物流管理对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制定ICU人物流进出的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每月两次不定期对洁净ICU病区进行空气培养,与采取传统模式管理的专科ICU病区的空气培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9~2010年对洁净ICU及普通ICU各进行48次的空气培养,每月2次,洁净ICU细菌超标1次,合格率97.9%;普通ICU细菌超标7次,合格率85.4%两组的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结论]规范的人员流动与物质流动管理能有效降低层流洁净环境的空气污染程度,控制或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变迁.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2003-2010年共分离出病原菌6684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0.5%、20.9%、18.6%;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8年间病原菌总排名前7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糖非发酵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在总病原菌的构成比例及种类均呈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70.82%,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生殖道、血液、痰,分别占27.85%、24.48%、24.24%;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条件致病菌(非发酵菌、真菌)成为主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预防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呼吸病房医院感染痰培养的阈值监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一种能在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直接监测的预报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方法 阈值监测法。结果 医院感染菌占痰培养检出致菌的26.8%,医院感染人数占同期出院人数的2.04%;医院感染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次之,白色念球菌为第3位,乙酸钙不动杆菌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菌;新老病区医院感染菌的P(基次感染率)值分别为1.8%和2.5%;预报了1990年8、9月份呼吸病房将要发生医院感染流行,并得以验证。结论 阈值监测法可行,肜其曲线进行统计分析,可简捷直观地找出医院感染率是否显著增加,如果每 几年根据基准感染率对曲线进行修改,将会有效发挥重要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8年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特点。方法血液培养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病原菌构成比中,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构成比上升最为明显,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明显下降;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结论医院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成为医院感染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3年1月-2017年12月ICU患者的病历资料,逐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ICU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见,2014年和2015年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2016年和2017年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真菌感染率超过革兰阳性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4.11%;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在20%以下;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结论温岭东方医院综合ICU目前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所检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医院应加强和分析ICU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变迁的动态监测,便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Hospital environment represents a congenial situation where microorganisms and susceptible patients are indoors together.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fundamental data related to the microbial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wards, to estimate the health hazard and to create standard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The microbial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seven wards of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was determined. Passive air sampling technique, using open Petri-dishes containing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was employed to collect sample twice daily.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bacteria and fungi aerosols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f the wards ranged between 2123 – 9733 CFU/m3.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bacteria that were measured in all studied ward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p-value=0.017),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fungi that were measured in all sampled ward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p-value=0.850). Moreov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bacteria that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morning and afterno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value =0.001).

conclusion

All wards that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heavily contaminated with bacteria and fungi. Thus, immediate interventions are needed to control tho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favor the growth and multiplication of microbes, and it is vital to control visitors and students in and out the wards. Moreover, it is advisable that strict measures be put in place to check the increasing microbial load in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2005年内科住院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54.5%,G^+球菌占35.7%,真菌占9.8%,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糖、意识障碍、乱用抗菌药物、吸氧、侵入性治疗等。结论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警惕危险因素,加强监控意识,是成功救治危重糖尿病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