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毒型痢疾(以下简称毒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一种类型,为常见的严重疾病,以往病死率高达30%左右。1958年以来,我院在北京市有关单位的协作下,采用人工冬眠治疗毒痢,取得很好的疗效,使病死率逐步降低到1%左右。1961年钱潮同志又提出用阿托品治疗毒痢,也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应用人工冬眠治疗毒痢,在城市医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体克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需紧急处理。鉴于本病早期即出现的微小动脉痉挛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是造成休克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采用了舒血管药山茛菪硷,疗效尚称满意。现将我院74年以来感染休克32例的疗效观察整理如下:病例选择本组32例中,中毒性痢疾(以下简称毒痢)13例,重症大叶性肺炎8例,暴发性流行脑膜炎(以下简称暴脑)5例,败血症6例。休克程度按照第七届儿科学会传染消  相似文献   

3.
1958年以来本科对中毒型痢疾(以下简称毒痢)采用了人工冬眠疗法,抢救了不少严重病例,病死率逐渐降低至1%左右。我们在这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毒痢的护理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有力地配合了抢救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我们实行了毒痢人工各眠四级护理。由于病情变化发现较早,并积极采  相似文献   

4.
中毒型菌痢抢救与转归72例临床分析兰医一院传染科高评,李文凡,梁莉中毒型菌痢目前仍是严重威助人们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如不能早期诊断和积极抢救,预后十分凶险。过去毒痢病死率高达20%~30%,,以654-2为主的综合疗法处理毒痢病死率已降至l%左右。我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广泛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过去死亡率很高的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下简称暴脑败)亦相应地减少。自提高了对微循环的认识后,采用了舒血管药物抢救本病休克型的治疗方案,病死率不断下降。又由于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下称DIC)有了较多的研究,采用了肝素综合疗法,有效地防止了出血倾向,所谓华弗氏综合征(即肾上腺皮质出血)的抢救亦收到较好的效果。我院在1974~1976年5月间用肝素综合疗法治疗15例“暴脑败”,仅1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兹将我院抢救15例的经验与教训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山莨菪碱又名654,目前常用其人工合成品654-2。654—2的药理作用与阿托品相似。因其安全性高,已广泛取代阿托品。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断M一胆碱受体。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治疗,也用于治疗内脏平滑肌痉挛绞痛。随着对654-2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人,发现本药能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故近十多年来国内又将其试用于多种认为可能与微循环障碍等有关的内科疾患,如血管神经性头痛、眩晕症、脑血管痉挛或脑栓塞所致早期瘫痪等。针灸临床根据上述药理作用研究及其治疗经验,多采用穴位注射方法,将其应用于外科有关疾…  相似文献   

7.
重症肺炎时微循环障碍,其严重程度与肺炎程度及器官功能衰竭成正比,在菪碱类十酚妥拉明可以有效解除肺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减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恶化,随着肺微循环的改善,心肌功能加强,脑微循环改善,心衰、呼衰等迅速纠正,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暴脑)病情险恶,病死率高。1960年国内外资料报道死亡率为60~70%,1984年以来,北京、宁波等医疗单位由于采用胆碱能阻滞剂阿托品、山茛菪碱、东茛菪碱等治疗暴脑,病死率有了显著降低。1980年12月至1981年6月,我院以山茛菪碱为主,抢救治疗51例暴脑,病死率降为5.88%。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107例小儿暴发型流脑的观察,总结高海拔地区小儿暴脑特点是:①微血管痉挛持续时间长,微循环障碍严重。②血气资料证实高海拔地区暴脑患儿不论轻重均有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占80.8%。③高海拔地区小儿暴脑混合型44.9%,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临床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DIC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DIC,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毒性菌痢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毒性菌痢(简称毒痢)是儿科极为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病机制与细菌内毒素导致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和个体反应性有关。目前认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以增强内毒素的致死性作用,加重感染性休克。研究对象:毒痢组20例,急性菌痢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显示:毒痢时血清TNF.含量明显高于急性菌痢时的血清TNF。含量,而急性菌痢时的TNFa含量又明显高于正常时。说明血清TNF。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菌痢感染的严重程度。TNFa含量越高,患儿病情越重。还表明血清TNFo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毒痢(休克型)预后的指标之一。TNF。…  相似文献   

11.
中毒型痢疾(简称毒痢)多见于2~7岁的健壮儿童,其起病急骤,很快呈现严重中毒症状、循环呼吸衰竭而威胁生命。我院1963年以前病死率高达70%,近十多年来,我科医护人员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诊疗水平,病死率已下降到2.8%。现将我院传染科1972~1978年中住院治疗的70例毒痢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山莨菪碱是我国首先从茄科植物唐古特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天然品称为“654-1”,人工合成品称为“654-2”。现已用于临床的主要是“654-2”。 众所周知,山莨菪碱是一种抗胆碱药,临床一般用于感染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痉挛性绞痛等疾病的治疗。但常因有口干、面红、视近物模糊、心跳加快等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应用不是很广泛。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一些新的用途,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治疗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暴脑”) 患者在患“暴脑”时,体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α受体兴奋性增高,而山莨菪碱能直接阻断α受体,使  相似文献   

13.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毒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1999年1~12月中,我院共收治小儿脑型毒痢58例,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83101对实验性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盏花系菊科草本植物,中医以全草入药用于散风寒、通关窍、治疗毒。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报告该药具有抗炎和改善微循环作用。我们选用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提供的灯盏花83101(以下简称83101)对60只大白鼠实验性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进行了疗效观察。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78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HSI),其GCS评分均在3~8分,存活55例(70.51%),死亡23例,病死率为29.49%。认为采用颅内压(ICP)监护,GCS评分和观察瞳孔改变相结合的方法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病死率的高低及预后与原发或继发性脑损害的程度有关,而ICP的高低是判断原发或继发性脑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脑缺血、受压、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脑继发性损害、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脑损害适情尽早手术,积极防治脑缺血,有效地改善脑微循环,早期应用脑保护剂,注意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和调节各脏器的正常机能等,是提高老年人HSI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儿中毒型菌痢(简称毒痢),是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病例。多见于身体较健壮2~7岁的小儿。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呈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循环、呼吸衰竭是威胁生命主要原因。过去病死率高达20~40%,近十多年来,经过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中毒型痢疾(以下简称毒痢)多见于小儿,常表现为脑循环障碍型。成人则多为休克型。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毒痢的发生原因,现来定论。中医很早就有毒痢、疫痢的记载,所述与本病顿相似。现代医学认为,在痢疾杆菌及其内毒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防卫反应:例如皮肤湿冷伴有花纹、面色苍白、甲床青紫,就是为了保证重要脏器血流供应充分,而使体表血管收缩的结果;高烧、寒战也是体温中枢  相似文献   

18.
<正> 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毒痢)以急性起病、抽搐、意识障碍为其特点。其病死率根据就诊时间的早晚,诊断技术的优劣及治疗水平的高低而有很大差异。如何提高对该病早期的认识及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以降低其病死率,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00例婴幼儿暴发型流脑(简称暴脑)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其中MOF发生率为34%,病死率为33%。同时证实了病死率随器官衰竭数量增加而递增,并就暴脑并发MOF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粗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痢疾是当前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本科1973年1月至1977年10月共收治2940例,几乎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2,其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毒痢)293例,占9.97%。为了掌握毒痢的某些临床特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特将资料完整的218例总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