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761-1764
肝细胞癌(HCC)血管介入治疗是不能手术切除HCC的最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随着新型材料和新术式的研发及应用,上述治疗方案也得到改良和优化,诸多临床研究探讨了各种不同方案对HCC的治疗效果并取得系列新进展,为临床HCC血管介入治疗提供新策略和理论基础。现探讨HCC血管介入治疗临床研究领域相关新认知。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建  王松  李子祥 《山东医药》2005,45(10):64-65
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二部分:经皮血管治疗技术及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US)、CT、MR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与物理损毁治疗。1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主要适用于以右叶为主或肝内多发病灶以及术后复发而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有以下作用:1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2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应,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3破坏肿瘤的血…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9 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根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分别行出血动脉的栓塞或缩血管药物局部灌注治疗,对不能明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者行试验性栓塞和/或灌注治疗。结果:本组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21 例,主要表现为肿瘤性病变5 例、血管性病变5例、造影剂外溢和滞留11例。栓塞治疗18例,即刻止血率94.4%(17/18);灌注缩血管药物6例,即刻止血4 例;试验性栓塞和/或灌注治疗5 例,即刻止血2 例。结论:消化道大出血在急诊血管造影的基础上行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血管造影对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即使在药物支架时代和采用多种术式,如Crush技术、Culotte支架术和V支架术等,无论手术成功率还是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靶病变重建、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方面,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目前仍充满挑战,目前必要支架术策略为术者广泛接受,但是对于分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双支架术仍然必需。血管内超声可以精确提供血管和管腔的大小、粥样斑块空间定位和几何学特征,所以血管内超声在术前评估斑块负荷、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随访期间理解支架失败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血管内超声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常规血管造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崭新血管造影技术。近年来,由于肝肿瘤的介入性放射学治疗的广泛开展,对肝脏血管造影的兴趣大为增加,DSA已成为肝脏疾病和介入放射学处理的常规手段。目前,肝脏DSA主要用于肝肿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术后评价以及Budd-Chiari综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胡国栋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2)胡国栋教授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通常分成血管内和血管外治疗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经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其中又可分成消化道出血、肝脾外伤和消化道肿瘤等三个部分。1消化道出血的血...  相似文献   

7.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58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药物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58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率74.1%。其中27例行栓塞治疗,16例行药物灌注,均成功止血。结论血管造影为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为止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4例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静脉桥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支架治疗后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64例91处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将术中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和术中应用的其他介入治疗辅助装置一并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5.3%;术中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1例(1.6%)。一过性无再流现象4例(6.3%),其中1例置人支架后无再流而出现室颤,经电除颤、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后血流恢复正常。应用血管远端保护装置7例(10.9%),X-sizer取栓系统4例;术中或术后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25例(39.1%)。住院期共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2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结论静脉桥血管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加支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和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是一非生理性过程,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肾上腺系统功能的失衡,组织器官灌注压和灌注流量降低致多器官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刺激机体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水平的升高,在手术期间及术后早期发生血管收缩反应,致全身血管胆力和动脉血压升高及心输出量减少,继而可致组织灌注不良...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与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的关系及其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包括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及不同ST段回落程度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程度的关系。结果在4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142例。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室性加速性心率失常285例,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或R-on-T 203例,心室颤动行非同步电复律62例,出现新的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45例,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10例。介入治疗后ST段明显回落即ST段回落>50%为301例,ST段部分回落即ST段回落<50%为57例,ST段无变化29例。结论梗死相关血管(IRA)再灌注血流恢复正常时常可出现心律失常,有时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均可转危为安;当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冠状动脉血流较好时,ST段回落较多;而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或冠状动脉血管在术中、术后再次闭塞,ST段回落较差,可伴有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因此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护理十分重要,是保证介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经支气管动脉行灌注化疗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直接栓塞肿瘤的主要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从而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又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厚包膜,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肺癌介入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本文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为20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现将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冠心病小血管介入治疗2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人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进行小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97例。入选标准:年龄≥60岁,小血管定义为直径<3.0 mm。所有患者采用标准植入技术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术前、术后均正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结果: PCI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7例(2.4%)。术后12个月随访MACE发生9例(3.0%)。术后18个月随访MACE发生9例(3.0%)。结论: 老年人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仍然能够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关于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适应证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资料表明,约25%的脑血管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卒中的机制主要为不稳定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以及血管狭窄引起局部脑组织低灌注[2]。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通常包括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高血压药;(2)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颅内外血管旁路术等;(3)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激光或机械辅助血管再通术等。在颈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Dotter首次成功为1例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83岁女性患者施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1972年Gruntzig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使这一技术发展成熟.此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非常迅猛,治疗范围也由原来的肢体动脉发展到大动脉以及静脉,甚至几乎全身的血管,越来越多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通过经皮血管介入治疗[1],其优点是药物及手术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下面就老年人重要的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实施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试验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恢复良好比例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6%,重度残疾比例为2.2%,低于对照组的1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显微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脑肾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重要诊治方法,而血管人路问题仍在积极探索中。目前,常见的是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径路。股动脉具有直径粗、血管径路较直等特点,易于穿刺,有利于较大直径导管和支架的通过,但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和患肢制动,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移植血管的通畅度。以前,术后造影复查是了解通畅度的唯一可靠方法。近来,核心脏病学显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估价心肌灌注的可靠方法。本文报道采用该技术测定术后运动和休息的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的选择性造影,研究术后心肌灌注和移植血管通畅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管生成与胰腺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的新的血管。生理状态下,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血管生成加速可见于伤口愈合、炎症反应、月经周期和胚胎发育期;在病理情况下,血管生成加速可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主要通过灌注作用、转移作用、相互旁分泌效应促进恶性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自从Folkman et al首先提出肿瘤的生长取决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疗法可用于治疗癌症以来,大量的实验证实,血管生成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1 血管生成与胰腺癌 1.1 血管生成与胰腺癌的生长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血管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成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超早期血管再通是迄今最为肯定的治疗方法。相对于静脉溶栓,各种模式的血管内治疗能扩展治疗时间窗和增高血管再通率。此外,介入治疗还能通过提高侧支循环灌注来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文章就既往临床研究中验证的各种血管内治疗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住院诊断为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89例(伴有/不伴有消化道出血)。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48例,非老年组患者41例。分别对两组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发病部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内镜下治疗方法、治疗后再出血及相应处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内镜下治疗方法、治疗后再出血及相应处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的小肠和结肠血管畸形发病率高。内镜下止血术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