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糖效果,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药物继发性失效,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神经病变、肾脏损害、眼病变、心脏损害)。结果,35例2型糖尿病和患者血糖控制稳定。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夜间3时左右出现低血糖反应,减少胰岛素量后,夜间低血糖反应消失。认为胰岛素30R 1d 2次注射,能平稳控制血糖,并可避免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糖效果,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药物继发性失效,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神经病变、肾脏损害、眼病变、心脏损害).结果,35例2型糖尿病和患者血糖控制稳定.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夜间3时左右出现低血糖反应,减少胰岛素量后,夜间低血糖反应消失.认为胰岛素30R 1d 2次注射,能平稳控制血糖,并可避免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渝汉  邓静 《四川医学》2002,23(4):393-393
我院内分泌科 1998~ 2 0 0 0年收治 2型糖尿病病人 116例 ,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 16例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6例糖尿病患者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行静脉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在治疗中有 16人次发生低血糖反应 (发生率为 13.8% ) ,其中男性 9人次 ,女性 7人次 ,年龄 5 6~ 88岁 (平均年龄 6 5岁 )。1.2 低血糖反应诊断标准 :1血浆血糖 <2 .8mmol/L或全血血糖 <2 .5 mmol/L。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多为神经兴奋症状。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4经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好转。1.3 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 :16例患者均因在原有…  相似文献   

4.
口服葡萄糖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反应的最佳剂量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为探讨低血糖反应后口服葡萄糖最佳剂量 ,我们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根据 WHO诊断标准确认的 型糖尿病患者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皮下注射胰岛素共 2 987例次 ,发生低血糖反应 78例次 (每个患者都有低血糖反应经历 ,少则 2次多则 4次。低血糖标准为血糖 <2 .78mm ol/L ,并具有典型临床症状 )。年龄 2 0~ 6 4岁 ,病程 5个月至 14年。入院空腹血糖均≥ 9.7m mol/L。用普通胰岛素注射液 (徐州万邦生物化学制品厂生产 ) ,用量按实用内科学方法 [1 ]计算 ,三…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伟  张春  吴齐放 《疑难病杂志》2005,4(3):152-154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餐前短效、睡前中效胰岛素1日4次强化治疗,2~3周使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FBG<7.0mmolL,2hPG<10.0mmolL)且稳定2周,分别应用饮食运动和药物(降糖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1年后FBG、2hPG、FINS、2hINS、HOMAβ、HOMAIR、TG、TC、BMI等指标的变化,以及1年后降糖方式与治疗时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1年后FBG、2hPG、HOMAIR显著下降(P<0.01),2hINS、HOMAβ显著上升(分别为P<0.05和P<0.01),FINS、BMI、TG、T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时胰岛素用量少、达标时间短的患者1年后仅饮食和运动即能控制血糖,但治疗时低血糖发生率高。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敏感性,为今后血糖控制奠定基础;强化治疗达到目标血糖难易程度可以预测后期血糖控制及降糖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意义.方法 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即门冬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各60例.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平均三餐后2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方面,能有效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较少的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和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8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2个月,随诊1年。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前后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迅速达到良好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性(P<0.01),1年后,14例患者仅需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维持良好水平,4例患者需口服降糖药物。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使其自然病程回到更早阶段,为长期控制血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胰岛素的应用逐渐增多。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25%的2型糖尿患者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病情。在使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现将1998年2月~2002年10月我科收治的2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胰岛素注射笔在老年糖尿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年人使用普通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时 ,常常出现胰岛素剂量上的误差 ,使血糖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并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我们采用胰岛素注射笔 (诺和笔 3)及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诺和灵 30R笔芯 )治疗 1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7例均为 1999年~ 2 0 0 0年我院住院患者 ,按照 1983年WHO标准诊断为 2型糖尿病 ,受过糖尿病教育 ,经严格控制饮食并配合监测血糖 ,使用传统胰岛素 3周以上 ,血糖控制仍差的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 >8% ,胰岛素用量 >0 .5U/kg ,每日注射 2次以上[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前后的FBG、PBG、HbALc和BMI变化情况,严密观察低血糖反应次数.结果:治疗后FBG、PBG、HbALc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重指数也有下降,但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3次,经过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结论:赖脯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事件发生少,是应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理想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3%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症状;29.4%的患者为神经性低血糖,且此表现中66.7%为老年患者;13.2%表现为非特异性低血糖,其中66.7%为老年患者。主要发病原因与血糖过度控制、饮食、运动与胰岛素剂量之间不协调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反应呈多样化,应加强对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的健康宣教和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脆性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8例老年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根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同时观察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复查患者尿糖、尿酮全部阴性,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降低,仅有2例发生低血糖事件共3次,未有低血糖昏迷。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是一种有效治疗老年脆性2型糖尿病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分别采用每日早晚餐前注射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比较4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频率和12周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仅1例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两次注射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R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例数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或阿卡波糖片组)30例,B组(预混胰岛素组)30例。治疗4周,观察血糖变化情况,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反应例数。结果:除A组1例及B组2例外,其余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达到控制目标。在治疗过程中A组1例及B组7例出现低血糖。结论:两组治疗均能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P〈0.05),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出现低血糖的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控制达标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下降4.5 mmol/L,餐后2 h血糖下降6.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55%,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糖化血红蛋白更易达标,降血糖安全、平稳,低血糖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王江宁 《安徽医学》1998,19(6):93-93
<正>我院从1994年4月至1995年7月对住院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病人需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其中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应,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53至67岁,均诊断为非胰岛素依赖型(Ⅱ)糖尿病,病程5至17年,其中,合并肺部感染1例,高血压冠心病足背麻木1例,肾功能受损2例。在给予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正常范围的情况下(4例空服血糖均>11.2mmol/L),改用正规胰岛素(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于三餐前半小时(24U至30U三餐总量)皮下注射,同时监测血糖及尿糖变化,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一、严格血糖控制与低血糖 严格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的预后,但是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临床研究表明在常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接近10%~30%。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中,每天臂部接受1~2次胰岛素注射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低血糖发生率为10%。  相似文献   

20.
一、严格血糖控制与低血糖 严格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的预后,但是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临床研究表明在常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接近10%~30%.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中,每天臂部接受1~2次胰岛素注射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低血糖发生率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