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7,(11)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DD)的MRI特征及临床价值,为临床评估LDD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LDD患者5例,对患者先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CT组),后进行MRI扫描检查(MRI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及显像效果等。结果两组临床检查率统计情况比较,MRI对LDD术前诊断总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t=3.647,P=0.024)。MRI对LDD病变的诊断灵敏度(t=2.87,P=0.026)、特异度(t=3.03,P=0.022)、阳性预测率(t=3.64,P=0.019)、约登指数(t=6.51,P=0.032)更优于CT组。结论对于LDD术前诊断,MRI扫描具有快速、有效、分辨率高及特异性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等特点,加强术前神经外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并作出良好的术前评估,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38岁。主因头部不自主摆动15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头痛,无恶心及呕吐,近1个月出现头部不自主摆动加重,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左侧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发作性头晕伴乏力1个月于2013年12月2日来院,患者于家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头部活动不能,持续约3~5 min可白行缓解,发作时伴有乏力,偶有眼前黑蒙,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共发作5次.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6年以来,手术治疗3例小儿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均经病理证实.女2例,男1例.年龄3~11岁,平均9.5岁.发现肿瘤时间最短7d,最长2年.肿瘤所在部位均为左肾上腺. 相似文献
5.
6.
7.
全前脑畸形(holoprosencephaly)也称前脑无裂畸形,是前脑发育障碍引起的一组复杂的颅面畸形,病变几乎累及幕上所有结构。全前脑畸形是一种神经系统和面部多发性的畸形,该畸形发生率约1/8000,86%的病例可由产前超声检出,此类畸形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很差,故加强对此类畸形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时终止妊娠是十分必要的,对优生优育的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8.
1 病历介绍 患儿女性,生后10日。足月顺产,出生后发现腰骶部肿物来诊。查体:神志清楚,反应低下。头围43.6cm;骨缝分离;前囱2.6cm×3.5cm,饱满;头皮静脉扩张。颅部叩诊破壶声。双眼球向下凝视,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正常。心肺(-),肝肋下1cm,脾(-)。外阴正常。脊柱腰骶部见约3.0cm×2.2cm软性肿物自基底部骨板缺损膨出,表面光滑。双下肢肌张力低下,活动较少。诊断:脊柱裂伴脊髓脑脊膜膨出并脑积水。家属拒绝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分析CT诊断小儿纵膈及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CT诊断的22例小儿纵膈及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患儿,对其CT影像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其中这些患儿中16例进行了增强型扫描。结果经过CT诊断,22例患儿中14例为腹膜后出现肿块,8例为后纵膈出现肿块;患者的肿块类型为:16例为卵圆形、6例为三角形。所有患者的病灶边缘均比较清晰。结论采用CT对小儿纵膈及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进行诊断,可以清晰的对患者的肿块位置、形状等进行显示,因此CT在小儿腹膜后及纵膈神经节细胞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肺透明细胞瘤(clear cell tumor of the lung,CCTL)是肺部原发的一种极为罕见的良性肿瘤,亦名"糖瘤"。1963年由Liebow和Castleman[1]作了首次报道,并于1971年再次阐述。到目前为止,国内文献报道不足50例(其中多发病例更是少见,仅有5例),且多为案例报告[2-4]。近年来,诸多文献将CCTL归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differentiation,PEComa)家族[5-7]。该肿瘤多为良性, 相似文献
14.
浆细胞瘤是克隆性的浆细胞增生,颅内浆细胞瘤是指侵犯颅骨脑膜的浆细胞瘤。本病十分罕见,自1947年French报告首例后,至今,文献报道仅数十例。现报告1例我院诊治的颞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例嗜铬细胞瘤并高血压危象的患儿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嗜铬细胞瘤为儿科少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不易诊断。结论:对可疑病例应引起医生高度重视,及早进行实验室检儿茶酚胺代谢物的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 ,2 8岁 ,因阵发性血压升高伴视物模糊、心悸、出汗、头晕 1月入院。患者曾于 10多年前发现阵发性血压升高 (最高达 2 80 /160mmHg) ,当时检查发现左下腹壁有一约 3cm直径包块 ,手术探查于左侧腹直肌下取出直径约为2cm的包块 ,经病检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 ,随访多年血压正常。近 1月来 ,上述症状再发 ,血压波动于 2 4 0~ 160 /90~ 60mmHg。血压升高时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 ,大汗、乏力 ,持续时间数分钟至 10余分钟。体格检查 :腹部未扪及包块。胸、腹部B超、X线、CT ,MRI分别提示右下腹占位性…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女,41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半年于2002-10-15入院。临床检查左侧肢体肌力IV级,左下肢皮质觉减退。CT:右顶部肿物。于入院后第4天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顶部脑膜附近,约5·1cm×4·1cm×3·0cm,呈灰褐色,似有包膜,易出血。临床诊断:右顶肿瘤(脑膜瘤?)。送检灰褐色不规则软组织一堆。光镜所见:瘤细胞排列弥漫呈片状、巢状、腺泡状,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甚清楚,可见脑实质内大量浸润灶。大血管增多,出血明显,血管周围可见较多小圆细胞浸润。瘤细胞呈两种形态表现:一种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多偏位于细胞一端(…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及文献复习,探讨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临床诊断与治疗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胸外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例胸骨SP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影像学特征、外科手术、病理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计算机体层成像(CT)示胸骨体可见肿块影,呈膨胀性生长,并伴有骨质破坏,边缘较清,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改变。术后病理提示胸骨浆细胞瘤,结合血红蛋白、尿本周蛋白、血钙、肌酐水平、免疫球蛋白、骨髓细胞学及X线等,临床诊断为胸骨SP。结论 诊断胸骨SP需综合分析影像学、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诊断是关键;手术结合适当的放疗是其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