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人C型肝性脑病发病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峥 《中国医药》2007,2(10):579-581
目的了解国人C型肝性脑病发病诱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国内已经发表的11个研究样本(患者总样本量1131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9类纳入统计分析的诱因中:消化道出血占43.8%、各种感染占33.9%、电解质紊乱占29.1%、医源性因素占28.2%、饮食不节占14.2%、肾功能衰竭占13.0%,分居前6位,另外腹泻占2.4%,便秘占1.8%,原因未明/无占2.7%。其中医源性因素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大量利尿和/或放腹水占14.5%、手术/创伤占6.0%,药物占4.5%,输血/输复合氨基酸占3.2%。结论警惕肝性脑病多种诱因的存在,尤其不能忽视医源性因素。按照发病概率积极寻找并消除诱因,对于改善顸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齐桂芹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9):130-130,152
<正>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lopathy,HE)又称肝昏迷,是在严重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精神综合征,该病为功能性障碍,经积极治疗护理,一般能完全逆转。研究表明,在临床型HE发生前已存在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临床表现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扑翼样震颤,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昏睡或昏迷。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6—05开始对8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进行了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西医药结合治疗,同时,进行预见性护理,延缓了肝性脑病发生及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探讨预见性肝性脑病防治,预见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肝性脑病60例诱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的诱因,探讨其诱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肝性脑病的诱因依次为医源性因素(包括利尿、放腹水、手术、药物)29例次(48.33%),感染21例次(35.00%),上消化道出血11例次(18.33%),肾功能不全9例次(15.00%),高蛋白饮食5例次(8.33%),便秘4例次(6.67%).诱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12年收治4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护理,明显减少并发症,也改善预后。结论良好的护理对于减少肝性脑病并发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选出80例,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3±2.0)d比对照组的(17.2±3.6)d更少,P<0.05,最终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其余全部好转出院。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死亡,5例转院治疗,31例出院。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 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观察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保持大便通畅清洁肠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密切观察感染征象、加强安全防护、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与一般性常规护理比较.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死亡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3/60)、11.67%(7/60)较一般性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1.67%(7/60)、25.00%(15/60)低(P<0.01).结论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阻止或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的诱因,探讨诱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肝性脑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性脑病的诱因依次为电解质紊乱28例(51·8%)各种感染11例(20·4%),消化道出血9例(17·4%),使用镇静剂3例(4·7%)高蛋白饮食2例(3·7%),原因不明1例(2%)。诱因的多少和肝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尽早祛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依据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接收的共64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执行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2个月后的病死率及苏醒率差异。结果研究组病死率为3%,苏醒率为87%;对照组病死率为9%,苏醒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1例肝性脑病患者所运用的循证护理所取得的结果令人满意,本次实验可得出通过采取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能够降低病死率,且促使肝硬化肝性脑病昏迷患者苏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HE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 56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肝性脑病的诱因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23例次(41.1%),高蛋白饮食21例次(37.5%),感染19例次(33.9%),医源性因素(包括利尿、放腹水、药物)17例次(30.4%),电解质紊乱15例次(26.8%),肾功能不全9例次(16.1%),便秘5例次(8.9%);诱因的死亡率依次为肾功能不全(55.6%),各种感染(42.1%),上消化道出血(34.8%),电解质紊乱(26.7%),医源性因素(23.5%),高蛋白饮食(14.3%);诱因的多少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控制和预防肝性脑病的诱因可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积极去除和治疗诱因可降低肝性脑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HE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往往预后较差,如不及时正确地抢救和护理,将会导致生命危险.在临床护理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诱因对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其对于预测肝性脑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24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结果感染是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其次是摄入过量的含氮食物,再次为消化道大出血,氮质血症、便秘、低血糖、镇静剂也是肝性脑病的诱因。诱因容易消除者预后较好,肝功能较差,其预后也差,感染所致的肝性脑病预后最差,病死率最高。结论肝性脑病多有明显的诱因,及时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以寻求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4月的19例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根据临床经验及患者个体差异,结合患者及家属需求,动态搜集体征和症状,提出临床护理问题,并通过系统文献查询,得到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获得最佳研究实证。根据各因素及相关知识,来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结果:发生肝性脑病Ⅲ级以上的病例分别是3例和9例。经统计学处理,χ^2=6.1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过程证实,肝性脑病患者在实施循证护理后,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另外,这种循证护理是非常有效的,护理实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临床表现及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对肝性脑病患者68例患者早期症状的临床观察,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早期发现、早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结论去除诱因,减轻症状;维持适当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或缓解感染、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尽快恢复意识;恢复期获得预防复发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是各类严重肝病发展至肝功能衰竭 ,导致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和昏迷 ,死亡率高。严密的观察 ,精心的护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为患者减轻痛苦。故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我科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8月收治的 47例 76次肝昏迷作出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报告期内收治肝硬化患者 10 3例 ,代偿期患者 12例 ,失代偿期患者 91例 ,发生肝昏迷 47例 ,占失代偿期患者的 5 1.6 % ,发生肝昏迷 76例次 ,平均每个患者发生 1.6 1例次。1.2 临床表现 :烦躁 2 0例 ,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