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104例经CT或MRI证实病灶在2-10cm间的腔隙性脑梗塞病年龄50-70岁占71.15%,男女比例为3.73:1。急怀及亚急性发病占93.27%。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分别为52.88%、28.85%。初地忖诊或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耳源性昏晕、颈椎病等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及内囊区,分别为56.73%、17.3%、10.58%,双侧多发病灶占63.36%。治疗结果治愈64例,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大脑深部的小灶性缺血性梗塞,其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20mm。由于其病因、临床及预后有其特殊性,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卒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CT是诊断腔隙性梗塞的重要手段。现将我科自1987—01~1990—10经CT证实的腔隙梗塞120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 临床资料:男96例,女24例。年龄39岁以下1例,40岁—49岁11例,50岁—59岁38例,60岁以上者70例。既住史:高血压病史88例,5年以上者61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3例。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实质深部小于 10 m m的小梗塞病灶 ,以往只能在尸检中发现 ,近年来由于 CT及 MRI的广泛应用 ,2 mm左右的腔隙性梗塞灶都能检出 ,因此 ,腔隙性脑梗塞由病理诊断变成临床诊断 ,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现将几年来我院诊治的 4 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及 CT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17例 ;年龄 39~ 83岁 ,平均 6 1.6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 18例 (45 .0 % ) ,有脑中风病史4例 (10 .0 % )。1.2 检查方法 :用 PICKER12 0 0 SX全身 CT机检查 ,取听眶线作颅脑横断面扫描。层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诊断检查技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实际意义,以便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病例对照均为2014年9至11月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针对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技术后的相关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和比较本组入院对象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后的病灶检出数和病灶具体分布情况。结果 1比较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采用MRI技术的病灶检出数明显多于采用CT技术的病灶检出数,且两种方法组间比较,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60.4467,P=0.0000);2采用MRI技术检出的额叶和内囊位置的病灶数显著的高于采用CT技术的检出数,且两种方法组间比较,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7.4492,P=0.0000;χ2=40.4082,P=0.0000)。结论在临床针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诊断的实践过程中,与CT技术相比较,采用MRI诊断技术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患者病灶数检出情况更好,是临床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和CT两种不同影像学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已确诊早期腔隙性脑梗塞并均已经行CT、MRI检查的患者共326例,分析所有患者CT及MRI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所用时间、花费情况的满意度.结果 本次研究共回顾326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整理筛除7例图像得不到专家一致诊断意见的病例.余下319例患者中,行CT平扫后发现268处病灶,病灶大小约0.5~1 cm左右;行MRI检测发现病灶472处,其中病灶多小于0.5 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9例患者中有231例对MRI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2.4%;有235例患者对CT比较满意,满意度为7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MRI要比CT更为敏感,且不具有辐射,安全系数较CT更高.但是319例患者对CT的满意度略高于MRI,除了因为MRI耗时需十多分钟、部分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不能耐受以外,更主要的因素还是MRI费用要比CT高得多,可见低收费与高检出率在患者心中均占有较大比例,进一步增强CT敏感度、降低MRI的消耗成本是接下来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7.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位于大脑深部的小灶性梗塞,多发生于高血压的基础上,自 CT 同世以来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导,对其病因和临床特征多有阐述,本文就我院自1988年以来经 CT 证实并住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塞7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64例,在6例,男:女=10.6:1,年龄35岁~76岁平均52.8岁.既往病人有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是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可反复发作,脑部多发性腔隙称为腔隙状态。本文收集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991~1994年经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7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61例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均做了头颅CT扫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查。CT扫描证实有腔隙性梗塞的27例中,伴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5例,而CT扫描未发现腔隙性梗塞的34例中,出现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4例。因此SEP、BAEP与CT检查的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及可靠性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腔隙梗塞(Lacunar infarct)或腔隙卒中(Lacunar stroke)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脑深部软化灶。直径多在0.5~15mm 之间。最大直径尚无定论。Fisher 曾把直径在10mm 以上的腔隙称为巨腔隙,其最大的1例直径为17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MRI、CT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人进行MRI和CT检查及对照。结果 30例病人MRI检查,T_2W及T_2W/IR水压抑扫描发现病灶254个,CT扫描发现病灶37个,敏感性为MRI的14%。MRI对微小的病变,早期的病变及颅底、颅顶部的病变的显示均较CT优越。结论 MRI应作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在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小儿颅脑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CT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梗塞灶全部位于基底节区,31例合并基底节区点状钙化。伤后10~30d第3次复查,仅有4例病灶呈软化灶状态。结论本病多发于婴幼儿,梗塞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且多伴点状钙化。CT检查发现梗塞灶的最佳时间为伤后1~4d,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还可观察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头颅低场强MRI和MSCT检查结果并对照研究。结果:80例患者MRI扫描均呈阳性,发现病灶597个;CT检出阳性病人69例,11例为阴性,检出病灶93个,可疑病灶21个。结论:低场强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诊断阳性率均较MS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和MRI图像,探讨二者的诊断效果和意义。结果CT显示梗死病灶65个,检出患者32例;MRI显示梗死病灶151个,检出患者49例。MRI显示病灶的敏感度是CT的2.32倍,MRI检出率(68%)明显优于CT检出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与CT一起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和诊断医师的满意度.结果 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0%,高于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T与MRI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FLLDH患者38例,观察经CT和MRI扫描的椎间盘突出阳性节段结果及其影像学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阳性结果为94.74%(36/38),NIRI扫描为100.00%(3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椎间盘突出节段主要集中在L3-4和L4-5节段,MRI扫描分别占34.21%(13/38)和39.47%(15/38),CT扫描分别占31.58%(12/38)和39.47%(15/38);突出呈丘状22例,半圆形8例,不规则形和三角型各3例;椎间孔内侧型4例,椎间孔外侧型18例,混合型14例;突出程度〈3mm者13例,4~7mm者20例,7mm以上者5例。结论CT与MRI检查均能够准确诊断FLLDH,对判断FLLDH及其位置、程度和指导临床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1+114-111,114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6例确诊为脑梗死或疑为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同时予以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脑梗死发病12h以内的患者,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可联合CT作为脑梗死的最佳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MRI等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功能学评定在预警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进行性恶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发病48 h内入院的61例幕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type stroke,PS)定义为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确定的发病7 d内,运动功能进行性加重的腔隙性脑梗死.结果:16例(26%)患者为PS组.与非PS组相比,PS组波动性或进展性方式发病的比例分别为81%,42%(P=0.009),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3%,16%(P=0.001),弥散加权MRI显示的放射冠区梗死灶检出率分别为100%,69%(P=0.013),均有显著地增高.结论:MRI结合神经功能评定不仅能很好预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可能进行性发展加重,而且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防治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LI)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老年LI患者血清血脂6项指标水平,并与对照组75例结果进行比较。TG、TC采用酶法,HDL-C采用选择遮蔽法,LDL-C采用化学修饰法,ApoA1、ApoB100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老年LI组TG、TC、LDL-C、ApoB10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LI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HDL-C、ApoA1水平与疾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