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简称"PBC",病死率较高[1].临床特征为胆管发生炎性破坏,合并门静脉的周边炎症,进而引发肝脏的纤维化症状,最终导致肝功能的衰退或者肝硬化.当前临床上对其发生机制尚未清楚,仅能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观察,以提高其疗效.现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患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的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疾病阶段与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胁痛"、"鼓胀"、"黄疸"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识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疾病好转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疾病好转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疾病好转率、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生化指标、临床特征、肝脏组织学变化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5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乏力的有41例,口干19例,纳差21例,皮肤瘙痒34例,消化道出血17例,腹水23例;肝穿刺病理结果显示为胆管增生的患者有5例,小叶肉芽肿形成有8例,小叶间胆管损伤16例,小叶肝细胞坏死8例,胆色素聚集27例,单核细胞炎症32例。各项生化免疫学指标和病理分期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中只有γ-谷氨酰转肽酶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病理学等检测结果进行,γ-谷氨酰转肽酶可以部分反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织学改变的严重程度。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应做到尽早预防和治疗,针对临床诊断结果采取治疗措施,改进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敏莉  李红山 《海峡药学》2010,22(4):118-11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护理方案。方法将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7侧.单纯予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TBIL和ALT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仅GGT有显著下降。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方案加上良好的护理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较理想的近期教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饮食营养对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病人的有效性。方法 :把五年间对 12 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治疗组病人在饮食种类、每天用餐次数、食物硬度、禁止饮酒、禁止食用刺激食物方面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 :治疗组病人肝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饮食护理是肝硬化病人护理的关键 ,增加了临床治愈率和好转率 ,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英国皇家医院的医生曾经论说,D-青霉胺对组织学上第3和第4期胆汁性肝硬化有明显的疗效.本文作者对总数为227例的进行性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进行双盲随机性对照试验.111例病人接受青霉胺(每日四次,每次250毫克).116例则接受安慰剂治疗.随访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1克青霉胺疗法虽然可使病人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IgM水平有轻度改善或趋于正常.但是病人的血清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γ-球蛋白、白蛋白、血红素、血小板、脂肪和凝血酶原时间等继续反映进行性疾病的本质.两个治疗组的结果相似.组织活检也未显示青霉胺治疗对组织学有任何的改善作用.而且有22%的接受青霉胺治疗的病人由于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而中止青霉胺治疗.因此作者认为,青霉胺对组织学上进行性原发胆汁性肝硬化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皆为女性,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8.1 ±7.8)岁,初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5.7年(10月~11年),主要症状包括搔痒、乏力、纳差,主要体征包括黄疸、肝大、脾大、腹水.实验室检查以ALP,高GGT、高胆红素血症、高球胆白血症,存在多种自身抗体阳性,AMA-M2具有确诊价值.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搔痒、乏力,部分早期患者可无症状,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50例,分为原发组与病毒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的征状的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24-926
目的:对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5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总疗程为4周;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状况及生化指标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观察要点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 2 5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加强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2 5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病人愉快地接受了治疗 ,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医、护、患密切配合和沟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预防肝硬化患者并肝性脑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就医的60例患有肝硬化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将其中的30例患者标记为实验组成员,将另外30例病人标记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肝硬化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的病人则是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时进行治疗实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合实验结果对比分析,30名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没有出现诱发肝性脑病的情况发生。3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肝硬化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诱发肝性脑病的概率为50.0%。两组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肝硬化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引发肝性脑病,因此在肝硬化的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病人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学科。肝硬化则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常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脾肿大、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门静脉高压,晚期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本病病程长,易反复,无特殊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加强治疗护理,使病情缓解,延长其代偿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在护理肝硬化病人过程中与时间护理原则相结合,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3例肝移植的经验,总结努力提高肝移植病人长期生存率的体会。方法 3例病人病因分别发遗传性毛细血管增生症、酒精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术式均为同种异体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治疗。例1、2术后发生了胆道梗阻并发症,均经再次手术将胆和端、端吻合改为体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治疗。例1、2术后发生了胆道梗阻并发症,均经再镒手术将胆管、端吻合改为胆肠Roux-en=Y吻合后闪愈。结果 例1、2、3分别已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已经出现胆道并发症的患者治愈.方法:针对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病人治疗期间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术后采用相应的积极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术前情绪平稳,积极配合并发症的诊治,使病人胆道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的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和自身免疫有关[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的关键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淤积胆汁的毒性作用[2]。迄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间,我院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共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时总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资料38例施行分析,所选38例病人全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术进行治疗,对比护理前后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病人接受护理措施之后,产生眼内炎症反应1例,一过性眼压过高病人1例,并发症几率为5.3%,病人的手术时间为(48.20±5.21)分。结论: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在其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术治疗期间,为其提供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同时总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资料38例施行分析,所选38例病人全部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术进行治疗,对比护理前后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病人接受护理措施之后,产生眼内炎症反应1例,一过性眼压过高病人1例,并发症几率为5.3%,病人的手术时间为(48.20±5.21)分。结论:临床中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在其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术治疗期间,为其提供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月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6例,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2月至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符合入选条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2例,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3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41.3±9.5)岁, 病程7 d~8年;对照组:男2例,女24例,年龄23~68岁,平均(44.3±10.7)岁, 病程13 d~7.5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丁小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546-154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t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瘀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直至肝功能衰竭.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容易误漏诊.现将我院误诊1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