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应用Singh指数预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为发现高危人群提供简便廉效的方法.方法 本文统计了888例因受轻微外伤致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情况,拍骨盆正位片并用Singh六级分类法统计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并对骨折进行分型;运用SPSS软件探索不同性别、髋部不同骨折部位之间Singh指数分级差异;年龄、骨折分型与Singh指数的等级相关性等.结果 男性平均级数4.11±1.52,女性平均级数为3.08±1.40;股骨颈骨折患者为3.60±1.54,而粗隆间骨折的平均级数为3.12±1.43;两组数据经独立样本t检验均示P=0.000,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Singh指数具有非常显著地正相关性;而骨折分型方法中只有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与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结论 Singh指数可作为有效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评估的方法,尤其是对女性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大的预示意义;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高危因素,其判断标准是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下降男性低至Ⅳ级,女性低至Ⅲ级.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骨折的发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仙灵骨葆作胶囊具有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的功效。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提高全身的骨量,同时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骨折发生,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本文就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髋部骨折危险性评估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标回顾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危险性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989年6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人髋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小于70岁不加分,70~79岁加0.5分,大于79岁加1分;陈旧性骨折,加0.5分;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及神经系统等脏器疾病,单一疾病加0.5分,出现合并症及功能衰竭再加0.5分,计算其危险系数,每增加1.5分为1个等级,0~1.5分为低危,2.0~3.0分为中危,大于3.0分为高危。统计各组早期并发症。结果早期并发症:低危组12例,中危组10例,高危组16例。经统计学处理,低危组与中危组并发症无显差异性,中危组与高危组并发症有显差异性,低危组与高危组有高度显异性。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根据危险系数的高低,确定治疗方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随着社会老年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将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疾病。髋部骨折作为其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因其致伤致残率之高,医疗费用之多而备受重视。在髋部骨折中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占到了髋部骨折的90%以上。目前国内外对于髋部骨折的治疗及预防研究较多,且已取得很大成果。但对于其病因还未有统一的说法,因此本文就髋部骨折发生的病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术工作委员会 李宁 李新萍 杨明辉 李庭 潘志军 纪方 汤欣 侯志勇 张长青 刘瑶 高鹏 晁爱军 杨惠林 孙天胜 王坤正 裴福兴 吴新宝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1,(8):657-663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且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早规范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治疗十分必要.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经全国骨科及内分泌专家讨论,从老年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治疗等多个方面形成推荐意见,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在不同骨折组间,颈干角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1)。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与股颈直径呈正相关(P均<0.01),在不同的骨折组间三者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CT分析股骨近端几何形态,操作简单、精确性高。颈干角与髋部骨折的类型有显著相关性,颈干角越小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而颈干角越大更易发生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有用的数据和措施。方法 调查和分析133例年龄在65岁以上,受伤后两周内入院治疗的男女性不同类型的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分析及提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结果 无论何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男性的骨密度均比女性高,差异有显著性,虽然男性股骨颈骨折平均BMD≥-2.31SD;但其中73%病例有1个部位骨密度≤-2.5SD。女性股骨颈骨折和男,女性粗隆间骨折髋部骨量损失相近似,都明显低于男性股骨颈骨折。结论 股骨颈骨折的类型以及粗隆间骨折Garden分型与骨量无关;外伤后女性发生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与骨量无关。男性发生粗隆间骨折与骨量丢失更多有关。男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都可以用骨密度减低2.5SD作为骨折的阈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值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髋部骨折98例,50岁以上8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2例,股骨颈骨折占44例,粗隆间骨折41例。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共分为2组:T〈-2.0(骨折组),T〉-2.0(骨折组),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骨折组按1:1配对,以T〈-2.0(非骨折组),T〉-2.0(非骨折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下的患者为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均为年轻的受暴力致伤的患者,骨密度值检测对骨折风险评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非暴力髋部骨折,低BMD与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呈指数级相关。(2)骨折危险性的评估没有明确的BMD阈值。(3)骨折患者与非骨折患者BMD有相互重叠。(4)女性自50岁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5)小于50岁的较年轻患者BMD和骨折危险性的相关性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部骨强度参数对老年女性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0月-2017年2月至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就诊体检、年龄大于60岁的受试者进行双能X线测定,并收集受试者髋部骨折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93名受试者,按骨折史分为髋部骨折组33人,胸腰椎骨折组32人,正常组28人,对骨密度、髋部几何参数及髋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颈BMD(g/cm~2)、全髋BMD(g/cm2)、股骨颈皮质比率(%)、股骨颈最小宽度(mm)、d3(mm)、y(mm)等参数与老年女性髋部骨折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本项研究基于双能X线测定法,发现部分髋部几何力学参数与老年女性髋部骨折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改变了单一的"低骨量—高骨折风险"预测模式,形成"骨密度+髋部几何力学分析"多元化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女性髋部骨折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早期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比较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患者216例,其中女性151例,男性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5例,股骨颈骨折81例;明确骨折日期,检测血清P1NP、CTX、25(OH)D等水平以及骨密度和QCT检查。结果 (1)股骨粗隆间骨折后P1NP在第7天可达到初始值的两倍,股骨颈骨折后1 w内P1NP的上升未见统计学意义。股骨粗隆间骨折后CTX在1 w内的上升未见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后CTX在第7天可达到初始值近2倍水平;(2)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1NP和CTX的上升均与25(OH)D成负相关(r=-0.2),而股骨颈骨折患者P1NP和CTX的上升与25(OH)D均不相关;(3)在平衡了年龄、体重、体重指数、骨折后天数的情况下,骨代谢标记物和骨密度的相关分析提示仅有ALP与骨密度相关,P1NP和CTX均不与骨密度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记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不同类型的骨折似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的治疗培训对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51例老年脆性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对治疗的医师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培训,将651例患者分为培训组和未培训组,比较两组医师对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诊疗的情况。结果培训组220例,其中接受骨密度检查者109例(49. 5%),接受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者130例(59%),骨质疏松治疗率为80. 5%;未培训组431例,其中接受骨密度检查者142例(32. 9%),接受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者124例(28. 8%),骨质疏松治疗率为72. 6%(χ~2=16. 940、56. 277、4. 800,P均0. 05)。结论通过对骨科医师进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及骨密度的检测率,提高骨质疏松的治疗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益肾健脾法中药干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观察其对骨代谢及骨密度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根据临床辨证,运用益肾健脾法给予中药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不予干预,2月后复诊。术前和术后2月对比观察Ca、P、ALP、ACP、PTH、BGP、CT及骨密度指标,两次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资料收集完善的18例病例,治疗组8例,对照组10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a、ALP、ACP、PTH、BG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及骨密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运用益肾健脾法进行中药干预,可以改善部分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考虑引起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两个重要因素,设计新预测指标BMD/I,利用多测量区分析提高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用DEXA测量骨折组和对照组的髋部骨密度,根据有关物理定律推导新预测指标的计算公式。结果利用判别分析得到预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的判别函数组及预测正确率。讨论多测量区分析较通常采用的单测量区分析预测正确率明显提高,判别函数组可作为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基础,预测结果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戴力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2)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比较了102名绝经后妇女中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Singh指数、股骨颈皮质骨指数和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结果表明两骨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P<0.01)或显著(P<0.05)之统计学差异,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采用X线平片评定股骨近端的骨量改变对于预测髋部骨折之危险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髋部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自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本院共收治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126例。在对骨折进行整复、固定的基础上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骨质疏松症不同分型进行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梅其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140-1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呈上升趋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原有并存疾病以及各种并发症,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整体治疗效果未达到理想水平,并且死亡率高,病程长,加重经济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及老年人.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发病率将逐年增加.2002年至2006年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约58%,男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约49%[1].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愈合缓慢,治疗此类骨折还需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干扰骨组织的代谢.骨折愈合是骨折后骨组织的自我修复过程,也是骨代谢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干扰骨代谢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有何影响,目前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髋部骨折与Singh指数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性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6~82岁,平均(67.3±12.5)岁。对照组48例,为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54~79岁,平均(68.2±11.8)岁。测量两组受试者Singh指数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Singh指数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 Singh指数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性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