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存在着周期性、自发性的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存在着凋亡相关因子的改变.众多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凋亡促进基因fas/fasl表达减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增强.临床上许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就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调节改变中的作用、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关系等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存在着周期性、自发性的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存在着凋亡相关因子的改变。众多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凋亡促进基因fas/fasl表达减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增强。临床上许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就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调节改变中的作用、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关系等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介导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并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调节,在女性生殖器官内TNF及其受体(TNFR)的存在和表达,与多种妇科肿瘤和疾病相关。现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时TNF/TN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32例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选取同期28例因浆膜下子宫肌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凋亡因子Caspase-12、Caspase-3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GRP78、GRP94和Caspase-1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EM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且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在位子宫内膜;EM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GRP78、GRP94和Caspase-12、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且异位子宫内膜GRP78、GRP94和Caspase-12、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结论 EM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少,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下调可能是EM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既往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与机体的免疫机制有关,表现为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近年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子宫内膜细胞腹腔内黏附和种植、异位组织增生、异位灶微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某种作用,TNF对配子的质量、功能及胚胎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与EMs的发生发展及EMs性不孕有相关性。对TNF与EMs和不孕症的关系,及TNF与治疗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彭茜  朱瑾 《生殖与避孕》2008,28(3):162-16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的微弱诱导剂(TWEA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病灶中TWE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比较。结果:TWEAK蛋白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胞浆内。与正常对照组内膜和在位组内膜相比,TWEAK mRNA和蛋白在异位内膜上表达量下调(P<0.05),且无论是EMs在位内膜还是对照组内膜,其增生期TWEAK mRNA表达明显低于分泌期(P<0.05)。结论:TWEAK在子宫内膜中表达,表达量在分泌期明显升高。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TWEAK表达降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水平下降,参与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慧莉  黄薇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9):678-680,I000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EMs患者(研究组)和16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中的VEGF水平,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并比较VEGF蛋白、VEGF mRNA在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内膜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EMs患者腹腔液、异位内膜、在位内膜VEGF蛋白及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EMs临床分期无关。EMs患者血清VEGF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的高表达,说明其通过促血管生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0%~15%,目前仍有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众多假说中,免疫学说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表明,EMs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腹腔环境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提高了子宫内膜细胞的侵袭、黏附的能力,促进内膜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异位病灶的生长与维持,使逆流进腹腔的内膜细胞逃脱了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表现为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并具有生长和侵袭的能力,以慢性盆腔痛、痛经及不孕为主要症状,发病率逐年上升。关于其发病机制,尽管提出了很多假说,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炎症反应、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黏附、侵袭、血管生成是其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最近的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过程中趋化、黏附、侵袭、血管形成及细胞生长分化等多个重要环节。现就趋化因子在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原因尚未明了。EMs是妇科常见良性疾病,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对其预防和治疗仍是目前难点。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对机体维持自身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有资料表明,凋亡异常可促进EMs的发生发展。综述细胞凋亡途径,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与EMs的在位、异位内膜中的不同表达,期望能操控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应用于EMs的预防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已提出各种病因学说,但其起源仍不清楚。近年研究发现,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MT是指上皮细胞失去极性和紧密连接,从而获得间质细胞的侵袭和运动能力的过程,这些改变也被认为是EMs病变最初建立的先决条件。然而,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表明EMs中发生哪种类型的EMT。此外,缺氧和雌激素刺激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EMs中EMT过程,同时这些途径涉及许多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细胞增殖和迁移。本文对在EMs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的EMT类型、刺激信号、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发现EMs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免疫系统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病理生理学意义。在免疫反应中,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体内介导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细胞之一。EMs患者体内DC数量变化及功能改变引起免疫反应出现异常或缺陷,进而导致异位病灶发生发展。综述有关DC在EM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近年文献发现,DC在异位和在位内膜及腹腔液中数量均发生变化,且其功能除抗原提呈能力改变外,还具有促血管和神经生成的作用。DC的各种变化在异位子宫内膜细胞黏附、种植、蔓延发展及免疫耐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各种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EMs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EMs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病因未明,处理棘手,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异位内膜的种植和增殖必需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关键作用,因此VEGF与EMs的关系受到重视.目前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EMs发病关系及采用抗VEGF治疗EMs是研究的热点.5'未翻译区和3'未翻译区均有多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以-2578A/C,+405G/C,-460T/C和+936C/T最具代表性,其对VE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并可能改变VEGF的量.很多实验证明,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药物,如抗VEGF抗体等能有效抑制EMs发展.为EMs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免疫系统变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病理生理学意义.在免疫反应中,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体内介导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细胞之一.EMs患者体内DC数量变化及功能改变引起免疫反应出现异常或缺陷,进而导致异位病灶发生发展.综述有关DC在EM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近...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及多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证实其与炎症反应、免疫因素、内分泌及激素等关系密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蛋白复合物,在DNA转录、细胞因子合成、细胞凋亡与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异位、在位和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上NF-κB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同时NF-κB在炎症反应、激素合成、黏附因子及血管生成因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方面与EM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综述NF-κB在EM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以期为治疗EMs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病因未明,处理棘手,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异位内膜的种植和增殖必需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关键作用,因此VEGF与EMs的关系受到重视。目前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EMs发病关系及采用抗VEGF治疗EMs是研究的热点。5′未翻译区和3′未翻译区均有多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以-2578~C,+405G/C,-460T/C和+936C/T最具代表性,其对VE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并可能改变VEGF的量。很多实验证明,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药物,如抗VEGF抗体等能有效抑制EMs发展。为EMs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局部雌激素的大量形成在EMs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近年来研究已经证实,EMs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均有芳香化酶的异常高表达,而正常子宫内膜却无该酶的表达,且已有不少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EMs成功的病例报道。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类固醇合成因子1(SF-1)在正常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异位内膜基质细胞中异常表达,SF-1是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合成的主要调控者,EMs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芳香化酶表达量直接受SF-1表达的影响,而SF-1表达的异常主要是由于表达该蛋白的基因启动子区的过甲基化。综述SF-1在EM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