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确诊的患儿65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的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板GPIb/Ⅸ、GPIIb/Ⅲa、GPⅣ、GPⅤ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 :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 6 9.99% ,10 % ,2 0 %和 0 %。ITP组与CA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71,P <0 .0 0 5 ) ,ITP组与恶性血液肿瘤化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12 .2 2 ,P <0 .0 0 5 )。健康志愿组无 1例阳性。结论 :多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ITP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彭碧  陈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10-911,913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与血小板(PLT)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组进行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4项参数[PLT、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做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T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组最低(P<0.01),脾亢组次之(P<0.01),PCT与PLT变化一致,各组PDW均增高(P<0.01),MPV以ITP组与免疫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与ITP组相比,巨核细胞数、PLT值、P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与ITP组相比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病例骨髓均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组巨核细胞总数及颗粒巨明显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MgA)组巨核细胞呈病态改变。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及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放免分析法对血小板内CAMP水平进行检测,讨论血小板内CAMP与ITP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急性ITP患者或慢性ITP患者血小板内CAM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TP恢复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将血小板内CAMP水平作为诊疗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fraction,IPF)数据,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ITP患者的IPF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对于ITP诊断的意义,IP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AIgG的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PF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AIgG,仅阳性预测值略低于PAIgG。IPF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AIgG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IPF和PAIgG对于ITP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PF的诊断价值优于PAIgG。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血小板交叉配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亢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照80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4例ITP和80例正常对照的网织血小板(RP);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g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相比,前者阳性率及各项指标增高不明显。104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RP分别为(13.6±5.2)%、(3.8±1.1)%,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0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中25例相合,有效率为83%。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10 8例ITP患者及 10 8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g (PAIgG、PAIgA、PAIgM) ,并计算三种指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①灵敏度 :PAIgG >PAIgM >PAIgA :PAIgG特异度 77 8%。②PAIgG在ITP组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组 (P <0 0 5 )。③对 36例急性ITP患者不同血小板数量组间PAIgG分析 ,结果示血小板数量越低 ,PAIgG均值越高 ,0~ 10× 10 9/L组 ,10~ 30× 10 9/L组 ,30~ 80× 10 9/L组间PAIgG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④ 8例急性ITP患者治疗前后PAIgG明显高于普通ITP组 ,且伴有PAIgM升高。⑥低巨核细胞型ITP患者PAIgM均升高 ,治疗前后PAIgM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是ITP患者诊断、治疗反应的有用指标。难治性或低巨核细胞型ITP患者除有PAIgG升高外 ,均伴有PAIgM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在成人及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分布的异同。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KAUTO 试剂盒)检测 ITP 组(83例)及非 ITP 组(58例)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并分析成人组ITP(46例),儿童组 ITP(37例)的抗 GP Ⅱ b/Ⅲ a 、抗 GP Ⅰ b/Ⅸ及抗 GP Ⅰ a/Ⅱ a 自身抗体特异性分布规律。结果 ITP 组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6.27%,高于非 ITP 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女性 ITP 患者占60.87%,儿童组女性 ITP 患儿占6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 ITP 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3.04%,儿童组 ITP 患儿抗体阳性率为7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人组与儿童组 ITP 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特异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以抗 GP Ⅱ b/Ⅲ a 和抗 GPⅠ b/Ⅸ抗体多见。结论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对 ITP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GP Ⅰ a/Ⅱ a 抗体介导的 ITP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4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小板参数及所有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轻、中、重三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PLT与MPV呈负相关(r=-0.513,P〈0.05),MPV与P-LCR呈正相关(r=0.713,P〈0.05),其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ITP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IVIG治疗组,静滴IVIG320~500mg/kg·d连续应用3~5天;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2.5mg/kg·d,治疗四周.结果IVIG治疗ITP有明显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强的松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升高血小板数的时间比强的松明显缩短(P<0.01).结论:IVIG治疗ITP疗效显著,具有快速升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免于出血的独特作用,不良反应少,是小儿重症及特殊ITP患儿治疗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