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发生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的发生情况,为扩大PICC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146例(180例次)PICC置管术的患者不同置管部位(右上肢、左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置管障碍发生率.结果 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较多的置管障碍为:送管困难、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及返折入腋静脉.组间比较除不同静脉置管返折入腋静脉和不同部位置管送管困难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外,其余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 不同部位置管障碍发生率差异不大,选取置管静脉和部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首选贵要静脉;在置管过程中要重点防范送管困难和置入过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不同部位和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穿刺部位与血管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患者不同部位与不同静脉置入PICC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最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结果左上肢置管与右上肢置管一次置管到位率、置管障碍发生率、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最终到位率、留置时间及异常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贵要静脉送导丝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肱静脉和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应以尊重患者意愿为原则,首选非惯用手及贵要静脉。使用无导引系统的超声仪时,准确选择进针点、掌握恰当的进针角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与经股静脉置入CVC在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置管困难肿瘤婴幼儿1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73例采用经股静脉置入CVC。比较两组导管成本费用、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ICC组费用总支出、平均每日维护费用、置管时间低于/短于CV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均P0.01);两组出口部位感染、堵管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滑脱和静脉炎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静脉中段置入PICC在成本支出、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和导管并发症方面均优于股静脉CVC,是置管困难血液肿瘤婴幼儿安全、可行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乳癌化疗患者3种静脉置管后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根据239例乳癌化疗患者意愿,分别选择PICC、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按标准的操作规程,置管后即刻作X射线定位。对3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O.01);其中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最高。不同肢体和血管PICC置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静脉置管异位与导管性质及导管在体内行走的长度有关。一旦发生导管异位,需谨慎处理后方可化疗。  相似文献   

5.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规律握球运动对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液流速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PICC置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握球运动,每日握球500次,分早、中、晚3次完成;观察组每日三餐后握球25~30次,每次握紧10 s后,再松开10 s。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21 d、28 d的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液流速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置管后28 d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规律握球可有效改善腋静脉血液流速,降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送管困难的原因,提高送管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12例患者置入PICC时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结果颈外静脉送管困难的原因在于颈外静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血管变异及放化疗造成的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对血管的评估是否充分、血管的条件等。结论经颈外静脉置管作为PICC静脉置管的补救措施,应充分评估置管可能存在的困难,排除置管困难的因素,评估置管过程,做好调整导管的准备,确保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经不同静脉和上肢置入PICC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辅以互联网络检索。收集所有讨论PICC经不同静脉和上肢置入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Cochrane Handbook及Newcastle-Ottawa Scale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半随机对照试验、14项队列研究,6 2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经头静脉穿刺的静脉炎发生率较贵要静脉高,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4,0.38),P=0.0002]。PICC经头静脉穿刺的送管困难发生率较贵要静脉高,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OR=0.26,95%CI(0.10,0.67),P=0.005]。经右侧上肢与左侧上肢穿刺的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贵要静脉穿刺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经不同上肢穿刺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证实,乳癌术后患侧置管应谨慎。  相似文献   

9.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的家庭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重要性。方法运用回顾性对比研究的方法,比较一般的出院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家庭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病人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在管道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数量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的家庭健康教育对延长PICC置管病人管道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经验。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8月对100例经反复置管均未成功的患者,严格无菌条件下,将美国巴德公司(BARD)PICC导管在美国强生公司SONOACE6000C型B超引导下置入。结果 100例B超引导下穿刺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98例置管成功,成功率98%。1例因腋静脉畸形置管20cm后无法送管到预定长度,1例来我院时已分别在外院经外周静脉化疗4~6个周期,血管内膜损伤严重,穿刺成功后无法送管。结论 B超引导下行PICC,为PICC置入困难的患者提供了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