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多见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增加趋势。目前,对PHN的治疗仍十分困难。HZ早期有效的治疗,有利于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病程和预防PHN发生。近几年来对HZ及PHN治疗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治疗方法更多,疗效有一定提高。本文就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及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病人,因疼痛剧烈而迫切需要镇痛治疗。我院对58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例,经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症(NS)并发带状疱疹(HZ)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NS并发HZ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29例;分别给予针灸加西药治疗及单独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周期及后遗神经痛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高(P=0.029),治疗周期短(P=0.000),后遗神经痛发生平少(P=0.013).结论:针灸配合西药治疗NS并发HZ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并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加巴喷丁缓释片单次服用和分次服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加巴喷丁缓释片单次服用和分次服用治疗PH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2篇RCT论文符合标准纳入分析,共3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加巴喷丁缓释片单次服和分次服相比治疗PHN的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加巴喷丁缓释片单次服和分次服相比治疗PHN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巴喷丁缓释片单次和分次服用治疗PHN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分别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与传统基础疗法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显效、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如果疼痛仍持续3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常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躯体痛苦和精神折磨,也给其家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日益增多,但药物治疗仍是最基本和最简便的方法。我们自2005年8月~2006年8月分别采用口服加巴喷丁[GBP,加巴喷丁胶囊(迭力),徐州恩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0mg/粒,国药准字H20040527]和卡马西平(CBZ)治疗PHN,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0例PHN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9(68.17±6.64)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透视引导下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74例接受透视引导下高电压长时程PRF治疗的PHN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治疗后6个月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50%与否将其分为有效组(n=45)和无效组(n=29);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PRF治疗PHN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74例治疗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完成治疗后1例惊恐发作,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相比PRF前[7(6,8)],PRF后即刻[1(0,2)]及6个月后[2(1,7)]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PHN病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HN病程、BMI及PRF前NRS评分为PRF治疗PHN效果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透视引导下高电压长时程PRF可明显缓解PHN;PHN病程、BMI及PRF前NRS评分为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曲马多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37例PHN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入院后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给予普瑞巴林150 mg/d,视疼痛缓解情况可追加至225 mg/d、300 mg/d,同时给予曲马多100 mg/d,1周后出院,继续用药,观察并记录NRS评分、睡眠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前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1 d起镇痛总有效率为95%,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治疗期间除了3例出现周围性水肿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曲马多能有效治疗老年患者难治性PHN,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现察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7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运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吲哚美辛肠溶片.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随疗程延长而提高,治疗组治疗10 d、20 d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PHN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持久,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引起的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应用硬膜外导管皮下隧道加自控镇痛技术,在家庭病房中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HZ神经痛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带状(herpes zoster)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各有优点.但尽快消除疼痛,加快疱疹消退,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仍然是治疗中的主要问题.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在外科住院患者及疼痛科门诊患者中,采用低浓度(0.125%)罗哌卡因大剂量皮内局部注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感染部位皮损愈合后,皮肤受累区出现的剧烈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困扰中老年人的一种顽疾。我们对14例PHN病人采用神经阻滞结合超激光照射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苷肽、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PHN患者187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64例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对照1组61例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对照2组62例采用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1组84%,对照2组8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2组(P<0.05);有效患者的疗程,治疗组亦短于对照1组、2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苷肽、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PHN,能快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RF)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模型大鼠疼痛的影响,探讨脊髓背角自噬改变的可能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40 g,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溶剂组(Solvent组)、PHN模型组(PHN组)、假治疗组(Sham组)和治疗组(PRF组),每组12只。PHN组、Sham组及PRF组腹腔注射树脂毒素(RTX)0.2 g/kg制备PHN模型。Blank组腹腔注射与PHN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Solvent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溶剂(10%吐温80、10%乙醇和80%生理盐水)。于制模前2 h、制模后1、4、7、10、14 d、PRF治疗后1、4、7、10、14、21、28、35和42 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治疗后第42天处死大鼠,取L_(4-6)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和Lc3Ⅰ、Beclin-1和P62蛋白含量,计算Lc3Ⅱ和Lc3Ⅰ比值。RT-qPCR检测Lc3 mRNA和Beclin-l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Blank组比较,PHN组、Sham组及PRF组RTX处理后大鼠MWT明显降低,TWL明显延长,脊髓组织Lc3Ⅱ/Lc3Ⅰ蛋白含量比值和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6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Lc3 mRNA和Beclin-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5)。与PHN组比较,PRF组大鼠在治疗7 d后MWT明显升高,TWL明显缩短,Lc3Ⅱ/Lc3Ⅰ蛋白含量比值明显降低,Beclin-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62蛋白含量明显增加,Lc3 mRNA和Beclin-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脉冲射频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角组织自噬活性,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对PHN模型大鼠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阿霉素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连续就诊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09例,男94例,女115例,年龄45~86岁。所有患者接受阿霉素非血管介入治疗,采用VAS评分评价远期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1个月总有效173例(82.76%),12个月总有效180例(86.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病程3个月、重度疼痛(VAS评分≥7分)、伴免疫力低下疾病、近期疗效(1个月有效率)与阿霉素治疗PHN的疗效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恶性肿瘤等免疫力低下疾病(OR=1.418,95%CI 1.347~8.563)和病程≥3个月(OR=2.408,95%CI 3.325~18.643)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恶性肿瘤等免疫力低下疾病和病程≥3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接受阿霉素椎间孔周围注射治疗后疗效可能较差,应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复方辣椒素贴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辣椒素贴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PHN患者应用复方辣椒素贴片,观察治疗后的睡眠、用镇痛药情况和疼痛评分(VAS),并进行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恢复正常睡眠、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完全无痛或仅轻微疼痛(VAS≤4分)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复方辣椒素贴片对PHN有较好的局部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疼痛性皮肤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其常见的后遗症.PHN与病毒侵犯脊髓DRG、引起神经组织炎性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神经纤维粘连及瘢痕形成等有关,为感受性疼痛.于外周感觉神经干内注射阿霉素,利用其逆行性轴突运输和对感觉神经元的破坏作用.毁损DRG可缓解PHN.本研究拟评价椎旁注射阿霉素毁损DGR对PHN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苷肽、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PHN患者187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64例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对照1组61例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对照2组62例采用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1组84%,对照2组8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2组(P<0.05);有效患者的疗程,治疗组亦短于对照1组、2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苷肽、丹参静脉注射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PHN,能快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尤以老年人为多见,临床上常以局部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红斑、水疱,常在皮损消退后遗留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难消除。为预防或减少其发生,本研究着重对120例年龄大于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甘革甜素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疤疹(HZ)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70例HZ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泛昔洛韦口服治疗HZ35例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冶疗35例作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止疤时间、完全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革甜素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HZ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