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创建与管理模式,为麻醉期恢复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方法我院从2009年3月起创建麻醉恢复室并加强管理,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恢复期护理服务。结果自创建麻醉恢复室后共为436例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恢复期护理,及时发现出现麻醉并发症的患者62例,其中高血压7例,疼痛18例,肺通气不足12例,心律失常10例,低血压6例,低氧血症9例;在发现患者并发症后均给予有效处理,患者并发症均顺利缓解。结论创建麻醉恢复室并实施有效管理,可及时发现麻醉恢复期患者的高血压、疼痛、低血氧症等并发症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够为手术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可加快手术患者的周转,大幅增加手术间利用率,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苏醒时间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620例全麻术后患者作病情评估和记录,按年龄分为少儿组、成人组和老人组,对麻醉恢复期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及苏醒时间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各种并发症共发生649例(24.77%),三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常见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异常,少儿和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麻醉恢复室的留观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3.
卢煜  杨永慧  姚立农 《吉林医学》2011,(24):5152-5152
目的:分析术后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对手术室温度不做特殊干预,观察组给予患者覆盖保温毯、液体加热器、电热褥等综合术后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血压、鼻咽温度、尿量、引流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寒颤及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PACU的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综合保温术后管理可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探索麻醉恢复室安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本院麻醉恢复室所收治的5 156例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记录、分析,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1 093例(21.20%),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441例(8.55%),循环系统并发症504例(9.77%),神经系统并发症25例(0.48%),其他123例(2.39%)。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针对患者的不同护理需要,与其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险程度降低,保证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闭金玉  植思霞 《吉林医学》2014,(14):206-207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患儿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麻醉恢复室298例患儿术后复苏监测和护理。根据患儿特点,通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正常体温、及时处理苏醒延迟、做好患儿安全防范和心理护理。结果:及时发现患儿麻醉恢复期间的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加强麻醉恢期监测和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危害,使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保证全身麻醉患儿围麻醉期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2010年3月-2010年12月366例全身麻醉下行胸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包括:术后监测、体位护理、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认为胸部肿瘤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病情千变万化,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危险性大。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密监测,加强观察及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护理是指患者从手术开始到术后康复全过程的护理,而麻醉恢复期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躁动是全麻恢复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确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周俐伶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08,37(16):1836-1837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ost anaesthetic care unit,PACU)的管理问题.方法 将本院2004~2007年8月收治的356例PACU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麻醉恢复室的并发症与患者年龄不同,手术不同,术中的处理以及术前的并发症不同与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在麻醉恢复期间对患者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关系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安全回到病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297例(25.63%),其中循环系并发症548例(10.83%),呼吸系并发症490例(9.68%),神经系统并发症192例(3.80%).结论: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全麻术后的患者在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尤其在气管导管拔管期,若在此时监护和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的安全和康复[1]。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Unit,PACU)有专科培训的护理人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早发现,早预防手术、麻醉后的并发症,确保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用于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分别选取43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析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控制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5.119,P0.05),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2.093,P0.05)。结论: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可降低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和程度,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牟传琳  张海英 《当代医学》2013,(30):119-1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200例,年龄40~50岁,体重50~80kg,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00):对照组(C组)和护理干预组(D组)。C组采用常规护理,D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麻醉恢复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腭裂修补术后创面易发生肿胀、渗血或出血,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给麻醉恢复期管理造成一定难度。本院近年来对328例腭裂修补术患者在麻醉术后恢复室管理,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醉苏醒室全麻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行综述,保障病人安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分析相关文献,通过对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并统计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患者安全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全麻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的作用未完全清除。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患者循环、呼吸功能尚未稳定。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呕吐、躁动、低或高血压等并发症。苏醒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为术后患者安全平稳过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Supreme喉罩(Supreme laryngeal mask,SLMA)与可视喉镜插管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喉罩组(A组)和可视喉镜组(B组),每组各30例。每组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均采用相同公斤体重量的相同麻醉药。分别记录各组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术后24 h随访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喉罩组患者在置入前后、拔除前后的MAP、HR无明显变化。可视喉镜组患者插管、拔管前后的MAP、拔管前后的HR出现明显波动,以MAP波动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拔除后3 min的MAP、HR可视喉镜组比喉罩组明显低。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30.0%、36.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MA置入全身麻醉对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可视喉镜插管全身麻醉更小,出现的并发症也较轻,值得在有适应症的患者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丁媛 《吉林医学》2011,32(27):5829-5829
为了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减少和预防麻醉期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并节约连台手术患者的时间,自正式启用麻醉恢复室,设有床位6张,呼吸机2台,医护人员各1名,从科室成立至今共收治2 006例全身麻醉患者,成功抢救患者8例,效果比较满意。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手术期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探讨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00例ASAI或Ⅱ级、全麻下拟行耳鼻咽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组(A组)和单纯护理模式组(B组),每组50例。两组分别对患者实施常规麻醉后监护治疗。结果:与B组相比,A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A组意外事件处理及时率和并发症好转率提高(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麻醉后恢复室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近几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而老年人因其生理。特点,常并发多种疾病,因此全麻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术后苏醒期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使麻醉风险大大增加。2011年9月~2012年3月我院麻醉恢复室的收治585例老年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极大地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50例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发生躁动10例,躁动发生率达20%,设立为躁动组,其余40例为未发生躁动组。10例躁动中,轻度5例,中度3例,重度2例。比较两组躁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镇痛、催醒药物的使用及麻醉方法、拔管时机、并发症密切相关(P<0.05)。对上述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镇痛药(OR=3.253)、使用催醒药(OR=4.128)及麻醉方法 (OR=2.876)为全麻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论全麻肝叶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由多种原因引起,应根据病情对症处理,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平稳地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20.
罗惠莲  文艺燕 《当代医学》2012,18(21):47-48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实际效果,探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方法 制定合理可行的临床路径,选择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实际管理效果进行讨论,同时回顾性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观察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的实施提高了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了麻醉手术的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