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它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及X线钡餐透视检查,虽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为临床诊治提供过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但对于肿瘤突破浆膜层向腔外生长、邻近器官侵犯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则价值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来,CT逐渐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检查,尤其是随着螺旋CT的应用,采取快速容积扫描及高压注射对比剂下取得峰值图像采集,弥补了仅仅依靠胃壁的厚度改变进行评价的缺憾,以便得到胃壁增厚与增强效应两方面的信息诊断胃癌,为胃癌的术前分期注入了新的活力.配合CT防真内窥镜(CTVE)和三维成像技术(3D),更可显示胃内壁黏膜,大大提高了胃癌检出率.因此,螺旋CT在胃肠道检查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黄金鹏 《广西医学》2010,32(10):1187-1189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胃立体成像对胃显示能力和对胃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胃癌患者的螺旋CT图像表现。结果本组99例均为进展期胃癌,病灶位于贲门部28例,胃窦部42例,胃体部17例,胃角切迹8例,弥漫型4例。螺旋CT均获腔内及壁外极好对比度,并能反映胃大体形态,以及肿瘤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关系,达到诊断要求。结论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增强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能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范围,在胃癌诊治中能进行全面分期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 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4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螺旋C T图像表现.结果 :多排螺旋CT(MSCT)均获腔内及壁外很好对比度,并能反应胃大体形态,以及肿块大小、形态与临近结构关系,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35例肿瘤累及浆膜层,9例肿瘤突破浆膜层,10例肿瘤向外侵犯并转移.结论 :多排螺旋C 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增强可清晰显示胃癌大小、形态、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对胃癌的术前分期评估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40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18例,远处转移15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的螺旋CT检查方法及其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饮水螺旋CT扫描方法与经病理证实的.25例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方法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及邻近器管的毗邻关系。诊断为胃癌的所有病例胃壁均增厚,显示有肿块20例,有肝转移3例,有淋巴结转移8例。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胃解剖和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分型及肿瘤扩散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冯丙富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84-8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及分期等综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螺旋CT的检查结果与其胃镜、病理、彩超及消化道造影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窦部病变38例(53.52%),胃底贲门部19例(26.76%),胃体部12例(16.90%),全胃弥漫2例(2.82%);Borrmann分型:I型21例(29.58%),II型26例(36.62%),III型15例(21.13%),IV型9例(12.68%);腹腔脏器转移43例(60.56%),淋巴结转移51例(71.83%),腹腔种植及并发腹水23例(32.39%)。检出率为100%。结论螺旋CT对于胃癌具有与胃镜、病理等检查一致的检出率,并可进一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情况,为胃癌患者的全面评价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结果 CT能够清楚显示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胃癌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81.3%(52/64),异常强化70.3%(45/64)及软组织肿块20.3(13/64).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胃镜和胃肠造影 ,但两种检查方法只能显示粘膜表面的病变 ,对胃壁、浆膜、邻近脏器受累及分期价值均有限。CT对胃癌诊断价值一直在广泛争议。近年来 ,螺旋CT的问世以及快速成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们通过对 6 7例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 ,以评估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 ,男 4 3例 ,女 2 4例 ,年龄 39~ 77岁 ,平均 5 2 .4岁。多以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返酸、纳差、呕吐、消瘦或呕血为主。全组均经胃镜活检、手术病理或临床病史证实。…  相似文献   

9.
孙晓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15-1016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主要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腔内、壁内和腔外肿块的鉴别:以及胃癌治疗后的随访。现将我院5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螺旋CT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胃癌的术前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结果 MSCT能够清楚显示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CT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且明显强化,可伴有周围脏器的浸润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MSCT检查诊断胃癌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CT影像表现,提高胃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观察分析影像特征:胃壁形态、强化特点、胃壁浆膜面情况、邻近脏器间脂肪间隙及强化.结论螺旋CT对胃癌(尤其是进展期胃癌)诊断、分期、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胃底贲门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长期以来,胃肠造影和胃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为主要诊断手段,但CT检查既可以观察胃肠道腔内的改变,又可以观察胃肠道腔外周围结构的改变,对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螺旋CT的出现,以其优越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呼吸和胃肠蠕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为胃肠道病变的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2008年1月以来我院开展了产气法螺旋CT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工作,现就该检查方法及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CT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低张螺旋CT扫描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47例胃癌患者,扫描前10min肌注654-210-20mg后。即饮水或1.5%-2.0%的泛影葡胺800-1200ml。所有患者行螺旋CT常规扫描。其中39例经肘静脉团注法注入76%安其格拉芬80-90ml行增强扫描。结果:47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胃癌的部位,范围、大小、周围组织侵犯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病灶表现为局限或广泛不规则胃壁增厚,僵直,胃腔缩小及软组织肿块。结论:胃癌患者应常规行低张螺旋CT检查,与其他检查互为补充,提供完整的资料,有助于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6例胃癌患者进行螺旋CT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36例胃癌患者中有19例肿瘤累及到浆膜层,10例患者肿瘤突破了浆膜层,另外7例患者肿瘤已经发生转移。结论通过螺旋CT诊断分析可以直观的显示胃癌的形态和尺寸,也能反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以及肿瘤自身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帮助医生正确的为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螺旋CT(SCT)的应用,使胃癌分期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现就44例胃癌的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评价胃癌大体分型及分期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1998年6月以来经螺旋CT检查的胃癌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54岁,其中贲门癌24例,胃体癌5例,胃窦癌12例,胃体及胃窦浸润癌3例,早期胃癌3例,进展期胃癌41例(蕈伞型7例,溃疡型24例,浸润癌5例,混合型8例),病理证实乳头状腺癌2例,管状腺癌9例,粘液腺癌6例,低分化癌24例,未分化癌3例。所…  相似文献   

16.
敖丽英 《吉林医学》2010,31(15):2259-2259
<正>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ouble contrast,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1]。对我院收治的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的CT诊断征象及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45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进行CT扫描,胃对比剂用水1000-1200ml,检查前肌注山莨菪碱20mg,增强用静脉团注法注入碘海醇100ml.结果 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及肿块内的腔内龛影.CT可以同时发现胃癌的临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 螺旋CT在胃癌的诊治及术前分析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长期以来,其诊断主要依靠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及镜下取活检.但此两者只能观察到胃腔内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组织器官是否侵及,有无其他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胃肠道多层螺旋CT检查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优势,得到广大学者的不断重视和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经胃镜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72例胃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胃镜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我院 1 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间经胃镜及胃低张水充盈螺旋CT扫描诊断的胃癌病例 4 8例 ,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对比分析胃癌的内镜及螺旋CT表现 ,探讨低张水充盈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结螺旋CT与胃镜对胃癌诊断的优劣性。1 材料与方法男 35例 ,女 1 3例 ,年龄 30~ 75岁 ,平均4 8.6岁。采用美国GEProspeedSXAdvan tage螺旋CT扫描仪 ,Sun -AdvantageWork stationWindows3.1。扫描前患者禁食 1 2小时 ,扫描前 1 0分钟肌注 6 54- 2 1 0mg ,饮水80 0ml,扫描层厚 1 0mm ,螺距Pitch =1 ,电压1 2 0KV ,电流 2 50mA ,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多层螺旋CT(MSCT)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胃癌患者48人.结果 胃壁增厚41例,厚度从3.0~10cm不等,其中37例增厚的胃壁呈不规则状,4例较规则.48例中转移至肝脏4例、肺2例、肾上腺1例;种植转移至网膜、系膜引起其增厚的2例,腹水2例.48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24处出现肿大淋巴结.全部病变在CT图像上均显示,均可作出定位诊断,CT定位诊断率为100%.36例行手术治疗者,MSCT评估可切除者即可行根治术者23例,不能切除即行单纯姑息手术者13例,手术证实行根治术者22例,行姑息手术者14例,MSCT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4.44%.结论 多层螺旋CT以其独特的优势、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显著地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分型有较大的帮助,是目前最可靠、最具潜力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