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鲍云云 《中国药业》2011,20(9):52-5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的疗效。方法对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在术前应用曲普瑞林3.75 mg,肌肉注射,每月1次,共3个月,3个月后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并与同期直接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86例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结果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直接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者。结论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杜锦丽  叶寄生 《海峡药学》2011,23(6):215-2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的疗效。方法对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的186例患者,术前应用曲普瑞林3.75mg,肌肉注射,每月1次,共3个月;与同期直接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的18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曲普瑞林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缩小肌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术后肛塞卡前列甲酯栓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为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qd,连续3个月,缩小肌瘤体积,术后立即肛门塞入卡前列甲酯栓2枚。研究组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6U子宫肌层注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20U+0.9%氯化钠注射液8mL子宫肌层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经过均顺利,无中转开腹。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1);术中用药后15min,研究组收缩压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体温、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剥除术前均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可以明显缩小肌瘤体积,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术后肛塞2枚卡前列甲酯栓可以继续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垂体后叶素效果优于缩宫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子宫>12孕周,直径>9cm的子宫肌瘤的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08—2013年我院采用术前应用曲普瑞林预处理,子宫肌瘤缩小后,腹腔镜下对102例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直接进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8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与难度,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减少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随访资料,所有病例均无高血压,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96例为研究组,术中应用缩宫素9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用药前后血压及术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研究组及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术中用药后15min,研究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45min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收缩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的病例40例作为研究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结论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充分掌握阴式手术技巧,经阴道切除子宫肌瘤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采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即在术前采用12.5 mg/d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比较观察组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及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大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并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预处理前肌瘤直径为(5.6±2.5)cm,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为(3.2±1.5)cm,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为(5.7±2.6)cm,观察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及对照组术前均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5例(6.67%)在服药早期有轻度恶心症状,3例(4.00%)天冬氨酸氨酶轻度升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动脉阻断组)27例和直接腹腔镜下肌瘤切除(直接切除组)21例的临床资料,并对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脉阻断组手术时间短于直接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直接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应用。方法将65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mg,连续3个月,停药后1个月之内手术;对照组35例,术前常规纠正贫血后手术。记录观察组服药前后血红蛋白改善程度,肌瘤直径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围术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服药前后血红蛋白、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情况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应用可使患者贫血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再剥除肌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下给予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以常规方法给予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卵巢功能及手术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FSH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而E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12个月两项指标均恢复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组、腹腔镜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日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2.5mg,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复查B超,比较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肌瘤数量及体积的变化;子宫动脉栓塞组,经股动脉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剂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腹腔镜组,手术剔除肌瘤。结果:药物治疗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子宫动脉栓塞组治疗后瘤体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成功率〉80%);腹腔镜组子宫肌瘤剔除率达98%,术中、术后流血少,对机体损伤小。结论:3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药物保守治疗可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避免手术,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或瘤体较大者可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2.
喻晓琴  卢晓静 《中国药师》2016,(7):1322-1324
摘 要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术前采用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的疗效。方法: 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先给予醋酸亮丙瑞林3.75 mg皮下注射,每月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再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观察组患者使用醋酸亮丙瑞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月经情况、肌瘤及子宫体积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子宫肌瘤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给予醋酸亮丙瑞林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雌二醇(E2)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月经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明显小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盆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给予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缩小肌瘤体积,有利于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姚玮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656-65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50例和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40例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40例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50例中,全部成功实施了腹腔镜手术,且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无疑是一种保留器官的理性术式,随着腹腔镜手术技巧和器械的更新改进,子宫肌瘤的腹腔镜保守手术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徐小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99-100,103
目的:探讨曲普瑞林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通过B超检测用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并计算体积,测定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血红蛋白水平,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FSH和E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SH和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有效减小子宫肌瘤体积,降低雌、孕激素水平,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轻,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丹那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丹那唑治疗,治疗3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肌瘤体积以及用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因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572-157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手术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不同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1)单发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多发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肌瘤直径小于6cm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直径大于6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前、后壁肌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壁间深部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影响患者出血量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子宫肌瘤数量、位置和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B超介导下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临床价值。方法69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B超介导腹腔镜组38例与腹腔镜组31例,介导组于腹腔镜术后将存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腹腔镜下剔除。结果经超声介导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B超发现7枚残留肌瘤核,1年后有1例残留或复发,对照组1年后5例残留或复发,残留或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超介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肌瘤核的存留,大大降低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5mg/d,B组应用米非司酮12.5mg/d,C组应用米非司酮25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3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2.7%(P〈0.01),B组子宫缩小24.9%(P〈0.01),C组子宫缩小26.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6.9%(P〈0.15)。B组最大肌瘤体积平均比用药前缩小28.8%(P〈0.01)。C组肌瘤体积平均缩比用药前缩小30.65%(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前后对比,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多发性子宫肌瘤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0例,行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B超监测协助定位肌壁间瘤体,防止漏挖。开腹组20例行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平均进软食时间(28.10±3.57)h,术中出血(144.91±46.97)ml,VAS疼痛评分(2.33±0.98)。开腹组术后平均进软食时间(52.30±7.45)h,术中出血(199.76±63.21)ml,VAS疼痛评分(5.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成为临床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