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10年来胃癌中医治疗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明确提出胃癌辨证分型的有43篇,共1266例,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脾虚型、瘀毒内阻型、肝胃不和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是胃癌的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院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胃癌 91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1例中 ,男性 5 8例 ,女性 33例 ;年龄最大者 82岁 ,最小者 2 6岁 ,平均年龄 5 6 .3岁。其中采用根治性手术者 44例 ,姑息性手术者 12例 ,无手术指征者 35例。病变部位 :贲门部 2 0例 ,胃体部 2 8例 ,胃窦部 2 7例 ,胃小弯部 16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类 :溃疡型腺癌 2 0例 ,浸润型腺癌15例 ,乳头状腺癌 5例 ,低分化腺癌 36例 ,印戒细胞癌 1例 ,粘液性腺癌 14例。属癌症 期者 6例 , 期者 5 0例 , 期者 35例。2 中药治疗2 .1 气阴两虚型治则 :益气养胃。…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了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 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结论 慢性肾衰竭病机以本虚为基础,本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而邪实在慢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野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了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结论慢性肾衰竭病机以本虚为基础,本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而邪实在慢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分型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强直性脊柱炎(AS)多发于青壮年,主要损害中轴关节,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外周关节、内脏及其他组织,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本病患病率高,国内报道其患病率为0.3%。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匿,病程漫长,晚期脊柱强直,关节畸形,以致功能严重受损。西医认为As发病与遗传、免疫和感染有关,目前缺乏特异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丹云  叶平 《中医药导报》2009,15(11):69-70
目的:探求自然流产临床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对近10年国内报道的有关自然流产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2检验对总结出的7组病例数据进行流产次数之间的比较.结果:肾虚、气血虚弱、脾肾两虚、阴虚血热为自然流产常见证型,肾虚证、阴虚血热、血热证3证的流产次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证型的流产次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流产临床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存在一定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舒琦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94-2696
目的:探求肺癌临床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对1997-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对总结出的8组病例数据进行南北比较。结果: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气血瘀滞、气虚为肺癌临床常见证型,南北地区分型情况基本一致,但具体病例数有一定差异。结论:肺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临床辨证分型,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胃癌辨证分型及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研究了与胃癌高度相关的主要病理体质类型及其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关系,从而为指导临床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调理其体质状况,胃癌的重点预防和早期干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诊、早治提供了中医药防治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阳痿中医分型差异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痿一病,宋以前多不辨证分型,明代才开始出现阳痿分证论治的文献,阳痿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辨证分型是中医科研的基础,辨证分型不一致,终将影响科研成果的客观评估和临床推广应用,从而制约学科的发展。要解决辨证分型不一致问题,首先要探究形成辨证分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痤疮辨证分型,为规范痤疮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依据。方法通过查阅2013年发表的痤疮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文献,确定符合研究标准的147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的回顾性研究。结果痤疮辨证分型涉及40个证型,以肺经风热、血瘀痰凝、湿热内蕴为主,分别占12.35%、9.47%、7.41%。结论中医治疗痤疮有明确优势,但其辨证分型复杂,证型名称欠统一,不利于临床医师、医学生掌握,有必要集专家学者之力加以规范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2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卡方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有44篇,病例共3413例,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结论:消化性溃疡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德平  王维亮  黄颖 《新中医》2012,(12):129-130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系统回顾性研究,初步总结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并分析支气管扩张症的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27篇,涉及证型23种,总病例数1828例,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后得出证型12种,分布较多的依次为痰热壅肺(36.93%)、肝火犯肺(26.80%)、阴虚火旺(23.03%)、肺脾两虚(3.56%)、气虚血瘀(3.39%)。结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肺脾两虚、气虚血瘀基本概括了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临床证候特征,揭示了支气管扩张症的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对近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虚证中以阴虚证、阳虚证为主,而血虚证少见。实证以湿证、瘀证为多见,风证、水证也占有一定比例。讨论认为,有必要分析各中医单证证型在专家观点中的出现状况,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属于中医学"上石疽"、"鼻渊"、"鼻衄"、"真头痛"等范畴.对鼻咽癌的辨证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高等院校第五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1]及<肿瘤的辨证施治>[2]将其分为痰浊结聚、气血凝结、火毒困结3型.1987年湖南郴州鼻咽癌全国会议上曾对鼻咽癌进行中医统一辨证分型,共分6型[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效的实证研究基础。方法:回顾文献对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理论和辩证分型研究进行概述。收集近年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文献,共2697例,同时总结为8个类型和1个其他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悱序。结果:脾胃虚寒证和肝胃气滞证为本病的最常见证候类型。而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这五种证型已占所有类型的87.7%。说明这五种类型是临床上具有代表胜的消化性溃疡证型特点,且与《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和教科书上所制定的分型相似。结论:在今后研究当中,采取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更有效地得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辩证分型的客观、普遍认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病例纳入与诊断标准,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57例胃癌早期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胃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相关。结果:①早期胃癌中脾胃湿热证组所占的比例最高,脾胃亏虚证组所占的比例最低。②与脾胃湿热证组和肝胆不和证组相比,脾胃亏虚证组中的血清PG I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和肝胆不和证组的PG I/PGⅡ比值与脾胃亏虚证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间血清PG I、PGⅡ、PG I/PGⅡ比值对比,与肝胆不和证组和脾胃亏虚证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组出现几率增高(P<0.05)。结论:胃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传统中医对消渴(糖尿病)的证、治思维与临床所见不甚相符。通过总结发现消渴的发生、发展进程为:消渴早期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型,消渴中期主要表现为阴虚型,消渴晚期主要表现为阳虚型;合并症早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合并症中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脉络瘀阻,合并症晚期主要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痰瘀交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肝硬化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χ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肝硬化辨证分型的有78篇,病例共5283例,肝硬化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结论:肝硬化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胃癌的中医证治分型,剖析影响不同证治分型的因素,以及不同证治分型与机体分子表达的关系,为进一步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胃癌的中医规范诊疗做基础。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检索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其与不同分子表达的相关性。临床上胃癌常见的中医证治分型依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瘀毒内阻型与痰湿凝结型6种。为胃癌的临床辨证分型的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