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深圳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样,分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90例.对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其实施行为干预,为期12个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评价采用单项对比法进行,干预前、后各做一次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其知晓率,并对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干预组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不良生活方式纠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较干预前低且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体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理念,是糖尿病防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体检门诊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转归情况.结果1年后,干预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转化为糖尿病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较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并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全科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运动情况和体检指标,对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运动情况明显改善;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各项体检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 < 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克服了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评估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并给予护理.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多遵循着"五驾马车"的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以及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感觉护理等,然后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 :糖尿病病人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建议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和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施行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53例.常规干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综合干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性饮食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相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监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干预组患者饮食干预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监测值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 将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恢复正常,对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干预模式和银杏叶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临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延缓其肾功能减退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DN患者的治疗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它是联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也对临床诊疗有增效作用[1]我们采用了社会干预模式和银杏叶片对DN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社区患有糖尿病的居民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分析其效果,便于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制定积极有效的糖尿病知识宣讲方式.方法选取我社区21例患有糖尿病的居民,对其教授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并在其防治糖尿病过程中进行干预,为期三个月,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糖尿病知识掌握、血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经过三个月的干预,这些患者的疾病知识明显比干预前掌握得好,在生活方式方面也更加地科学,空腹血糖也下降不少.结论对糖尿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其加强学习相关知识的意识,更好地控制自身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在社区推广教育糖尿病知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和不良行为的转化,探讨糖尿病防治新模式.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筛选出符合糖尿病前期标准的人群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干预组参加健康促进俱乐部,活动方式为定期上课,互相交流,专课讲座,印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结果:经过1年多的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身高、体重、血压变化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立健康促进俱乐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高危因素指标,并提高了人群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临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延缓其肾功能减退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DN患者的治疗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它是联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也对临床诊疗有增效作用[1]我们采用了社会干预模式和银杏叶片对DN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产妇其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剖宫产率,增加了新生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李凤英  冯凭 《医学综述》2008,14(6):903-905
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MS的主要组成是肥胖病尤其是腹型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以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特点的血脂紊乱以及高血压。MS发病基础为胰岛素抵抗,但是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基因、多因素,至今何为关键靶点尚不明确。有学者提出:脂肪细胞向远处的肝脏、骨骼肌和血管等组织发出信号,此信号分子可能是脂肪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诸多脂肪细胞因子与MS有一定内在联系,对此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患者颈动脉弹性改变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枣庄市立医院健康体检者中无糖尿病者170人,根据OGTT实验,分为糖耐量正常组(68例)、糖调节受损组(54例)、初诊糖尿病组(48例),检测所有入选人员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细胞功能指数(HOMA-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和僵硬度(β)。结果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糖调节受损组、2型糖尿病组FBG、P2hBG、TG、Ln(FINS)、Ln(HOMA-IR)、Ln(HOMA-IS)、AIP、PWVβ、β均显著升高(P﹤0.05),CD Ln(ISI)及HDL均明显降低(P﹤0.05);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糖耐量受损组IMT变化不明显,但2型糖尿病组IMT明显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PWVβ、β与P2hBG、HbA1c、SBP、LDL-C呈正相关(P均〈0.05),CD与P2hBG、HbA1c、SBP、LDL-C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动脉功能性改变先于结构改变,在糖调节受损期已存在颈动脉弹性改变,对糖尿病前期进行积极血糖、血脂干预有望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糖络并重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机是因多种原因损伤脏腑,导致气化失调,痰浊瘀血内生,蕴而化热生燥,不仅血糖异常增高,而且络脉不畅,故既要重视治糖,又要重视调畅络脉。  相似文献   

14.
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大多数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更好地管理疾病.国际研究经验表明,各种改变行为的活动都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健康,如改善饮食、降低体质量、增加锻炼、戒烟、降低压力、监测血糖、监测足部和溃疡、按医嘱服药等.不过,即便患者已经有了足够的健康知识,他们也很难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的美好生活俱乐部项目,采用健康教练服务的方式,帮助患者有效地改变行为,更好地管理糖尿病.现在澳大利亚很多慢性疾病管理服务中都采用了这种教练方式.美好生活俱乐部的主要参与者是生活在墨尔本市东部的澳大利亚本地和华裔人群,白马市的全科医学分会以及各社区服务中心和全科医生是该项目的合作伙伴,Monash大学和澳大利亚心理学会提供技术支持.美好生活俱乐部的设计采用行为改变阶段理论,教练采用心理学的动机谈话技术帮助患者发现内心矛盾、制定行动策略、促进行为改变.对该项目的评价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和稳定的改变,更积极地参与包括走路在内的身体锻炼,加强了对自身血糖的管理,并能有效地监测糖尿病症状.本文讨论美好生活俱乐部的设计逻辑以及对该项目的主要评价结果,为中国社区的慢性疾病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海高原地区50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调查1996-2000年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糖状态、血压、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龄、病程长、超体重者发生糖尿病肾病、肾病、神经病变的危险性高;血糖、血脂、血压高者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高。结论:年龄、病程、肥胖是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独立或综合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两组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复发性、多灶性脑隙性脑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多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向阳医院社区门诊、家床、住院2006~2008年1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糖均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较无慢性并发症组明显偏高;有DM慢性并发症组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均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是预防和延缓DM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尿酸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胆固醇、血糖、血肌酐及血压检测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压,肌酐,呈正相关,与血糖呈负相关,与胆固醇关系不明显。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其防治措施。方法对467例高危新生儿中的102例血糖异常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危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为21.8%,以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糖尿病母儿、吸入性肺炎为主要原发病。高危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早产儿为39.4%,足月儿为16.4%。高血糖50%预后不良,其中11例用过影响糖代谢的药物。结论高危新生儿发生糖代谢紊乱与高危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原发病掩盖。本文提示对高危新生儿要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65例与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6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患者相比在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控制微量白蛋白尿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