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是指通过穿刺将特制的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可以迅速打开中心静脉通道,进而快速展开补液、抢救等治疗,故其广泛应用于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的治疗中。主要的中心静脉指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其中,颈内静脉因其容易穿入且危急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被常用,另因右侧颈内静脉无大的分支,几乎呈直线从上至下汇入上腔静脉,因此,右侧颈内静脉较左侧颈内静脉更为常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观察328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住院病人,回顾性研究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纵隔血肿而死亡1例,血气胸2例,颈部小血肿(直径2~3.5cm)8例,置管失败9例,均发生在反复穿刺病例。结论 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有一定危险性,损伤性并发症与反复穿刺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体会。方法将70例拟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行传统体表定位穿刺置管。观察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及误穿动脉、血肿形成和引起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和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7.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分析:附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近5年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广泛肝叶切除和重危病员输血补液、中心静脉压(CVP)监测310例,共发生并发症6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导管误入胸腔。患者男,26岁,因肺动脉漏斗部狭窄,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流出道疏通术。全麻后于右颈内静脉取中间径路以套针法将导管置入14cm,回抽血液通畅接测压输液管,测CVP1.67kPa117cmH_2O)。术中输血补液各1000ml,术毕血压(7.3/13.3kPa(130/100mmHg)、心率112bpm.1h后心包引流出血性液体500ml,血压降至12.0/8.00kPa 相似文献
8.
9.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右胸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4 5岁 ,4 6kg ,因左房粘液瘤拟体外循环下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入室时患者安静入睡 ,血压 13 0 /8 5kPa ,心率 76次 /分。先在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采用经颈三角顶点入路 ,与皮肤成 30~ 4 5度进针 ,达一定深度后即边退边回抽直至皮下。如此反复 2~ 3次 ,最后在退出约 1cm后可较通畅地抽得暗红色血液。但于置入导引钢丝达 18cm时 ,患者诉心慌 ,ECG显示有早搏。遂退出穿刺针及导引钢丝少许 ,置入双腔静脉导管。置管初始稍有阻力 ,留置 13cm。用注射器回抽时导管一腔有回血 ,而另一腔无回血 ,两腔均可推入液… 相似文献
10.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巨大血栓形成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19岁 ,右下肢烧伤后 10余年发生湿性坏疽 ,拟行右下肢大腿中下 1/ 3截除术。术前检查 :血常规WBC 11×10 9/L ,RBC 3 1× 10 12 /L ,Hb 76g/L ,Hct 31% ,PLT 179×10 9/L ;尿常规示RBC± /HP、WBC ++/HP ;血生化示ALT、AST、TBIL、DBIL均在正常范围 ,BUN 7 9mmol/L ,CRE12 5mmol/L ;B超示肝脾肾未见异常。术前因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过程顺利。术后常规护理未发现异常 ,于术后第 10天拔管出院。 1月后 ,患者因颜面水肿再次就诊 ,查体 :颜面凹陷性… 相似文献
11.
12.
简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通常需要专用的深静脉穿刺包 ,费用较高。为降低患者负担 ,简化操作 ,我们改用外用穿刺留置针行颈内静脉穿刺 ,经 12 0例患者使用 ,证明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普通外用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 1支 ,6岁以下用 2 0号(长 33mm、直径 1 1mm) ,6~ 14岁用 18号 (长 45mm、直径1 3mm) ,14岁以上用 16号 (长 5 1mm、直径 1 7mm)。另以5ml注射器抽取 2~ 3ml生理盐水 ,连接套管针做成穿刺针。另备无菌保护膜 1张 ,以固定套管针用。方法 (1)患者取头低脚高 15度仰卧位 ,头偏向左侧。常规消毒右侧颈部后 ,… 相似文献
13.
14.
15.
颈内静脉置管误入胸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7个月,体重6kg,因发现心脏杂音5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先心病室缺,房间隔卵圆孔未闭,肺动脉高压,拟于全麻心肺转流(CPB)下行室缺修补,卵圆孔缝合术.肌注氯胺酮30 mg后抱入手术室,予力月西2 mg、芬太尼0.05 mg、阿端1 mg诱导插管顺利.用20号动脉套管针行右侧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穿刺顺利,回抽见静脉血,向前送入外套管顺利但回血不畅,将外套管后退后回血通畅,向内置钢丝15 cm顺畅无阻力.置入5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7 cm,此时回抽有血,顺畅. 相似文献
16.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血液透析常用的技术,由于右侧颈内静脉较粗,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而且右侧胸膜顶比较低,故临床常选右颈内静脉建立血液透析临时性通路[1-3].正确的体位是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准的颈内静脉穿刺体位应是Trendelenburg体位,它能使患者的颈内静脉达到最大充盈[4],达到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作用.但Trendelenburg体位需要在手术床上进行,目前大多数血液透析中心是在透析床上进行穿刺,而透析床多为二折或者三折床,不可能摆出标准的Trendelenburg体位,如何使患者在三折床上得到较好的体位,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我们近年来应用改良的Trendelenburg体位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并与传统体位进行比较,旨在探究改良的Trendelenburg 体位是否优于传统体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长轴平面、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穿刺引导平面。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收治的患者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34~82岁,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为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每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三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三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穿刺点数量和置管成功率。记录三组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气胸、血肿和误穿动脉)。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短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长轴平面组,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穿刺点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多,斜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少(P0.05);斜轴平面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长轴平面组和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气胸、血胸。结论与长轴平面和短轴平面比较,使用斜轴平面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降低危重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和缩短穿刺时间,是安全而有效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改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1cm,再偏外侧1cm,方向指向锁乳突肌胸民锁骨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紧贴锁骨进针行针。置管深度为12-15cm,结果: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病人共2158例,穿刺成功2138例,占99.07%,穿刺失败20例,占9.93%,失败原因包括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3天,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在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差异.方法 将53例行心脏外科或消化道手术的患儿(0~36个月)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U组,28例)和体表定位组(L组,25例).前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后者使用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两组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U组一次成功率为96.43%,明显高于L组的80% (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U组仅3.57%,明显低于L组28%(P<0.01),同时U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L组(P<0.05),穿刺次数明显少于L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应用于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