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性炎症性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各种因子介导下导致的肾脏的病理性改变。LN的发病机制不甚明了,近年来认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在LN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因子或激活T淋巴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诱导下游细胞因子生成,或激活B淋巴细胞、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而引起自身免疫紊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主要由单核一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克隆B细胞激活 ,多种自身抗体大量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免疫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kchara[1]曾提出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diseases ,AD)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SLE是AD中的代表性疾病 ,近 5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 (Haem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HSCT)治疗SLE取得良好效果 ,说明造血干细胞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HSCT治疗SLE的现状及疗效在动物实验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调查趋化因子8和10(CXCL8和CXCL10)、Th1细胞因子(IL-2,IL-12和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CSF)的含量,阐明CXCL8,CXCL10和Th1/Th2细胞因子在神经梅毒的免疫应答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例神经梅毒患者(22例男性,20例女性),44例梅毒组(23例男性,21例女性)和40例对照组(20例男性,20例女性)的血清和CSF中CXCL8,CXCL10,IL-2,IL-12,IFN-γ,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血清中CXCL8,CXCL10,IL-2,IL-12,IFN-γ,IL-6和IL-10含量显著低于梅毒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这些因子在男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在女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P<0.05)。然而,神经梅毒患者的CSF中CXCL8,CXCL10,IL-2,IL-12,IFN-γ,IL-6和IL-10含量显著高于梅毒组和对照组(P<0.05)。同样,这些因子在男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在女性神经梅毒患者中的含量(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神经梅毒患者的免疫应答涉及CXCL8、CXCL10和Th1/Th2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28、CD40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产生Th1(IL-2、IFN-γ、I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的变化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sA)、雷帕霉素(RPM)及霉酚酸(MPA)对共刺激通路激活后淋巴细胞产生Th1及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mAb)与淋巴细胞表面CD3、CD28及CD40L分子结合产生相应刺激信号,单刺激及共刺激组分为:a组,CD3 mAb单刺激;b组,CD3 mAb加CD28 mAb共刺激;c组,CD3 mAb加CD28 mAb加CD40 L mAb共刺激;d组,CD3 mAb加CD28 mAb加CTLA4 mAb共刺激.各mAb的终浓度均为100 ng/ml.干预组分别将终浓度为300 ng/ml的CsA、RPM、MPA加入上述4组.ELISA法测定上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值.结果 a、b、c 3组IFN-γ分别为(248.91±11.20)、(555.08±24.42)、(548.19±33.06)ng/ml,IL-2分别为(29.48±8.61)、(1100.82±99.29)、(842.23±29.31)ng/ml,IL-4分别为(32.29±6.76)、(116.02±15.03)、(147.28±18.07)ng/ml,IL-10分别为(147.01±10.47)、(291.79±12.47)、(302.52±35.18)ng/ml.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IL-2、IL-12、IL-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IFN-γ、IL-2及IL-10分别为(497.42±29.03)、(739.77±18.58)及(120.33±13.21)ng/ml,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RPM及MPA对共刺激后Th1/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CsA对4种细胞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强于RPM和MPA,其中对IL-2及IL-4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CsA与CTLA4 mAb有协同作用.共刺激后IL-12产生升高,MPA可抑制单刺激和共刺激后IL-12的产生,CsA和RPM对IL-12的产生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CD28、CD40共刺激通路在淋巴细胞活化中起关键作用.CsA、RPM、MPA及CTLA4 mAb对共刺激后Th1/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CD40 L mAb使Th1细胞因子及IL-12水平下降,又促进Th2细胞因子(以IL-4为主)产生,该作用可能是抗CD40 L抗体诱导移植物存活期延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 β(IL- 1β)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综述 cas-pase- 1激活的细胞因子 IL- 1β、IL- 18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 caspase- 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常用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为一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肾损害者称为狼疮性肾炎(LN),约占SLE的60%.SLE在国内并非少见,虽然在患者已发现许多免疫学异常,其发病机制中起主导地位的直接因素仍不十分明了.由于免疫调节异常导致自身耐受缺失,继之发生自身免疫效应;而免疫调节异常,细胞毒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减少,辅助性(CD4 )T细胞增多,活化的T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并刺激和激活自身反应性B细胞,使其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多种对抗核抗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抑制剂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感染的人脐血源性树突状细胞分泌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膀胱肿瘤效应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将其诱导培养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采用BCG感染DC,并与前列腺素E2(PGE2)、塞来昔布等共培养,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结果:经鉴定证实获得形态学及表型典型的DC.ELISA检测结果显示BCG可同时增加DC的IL-12和IL-10分泌,而塞来昔布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增强BCG感染DC的IL-12的表达,抑制其IL-10表达;PGE2的作用与此相反,提示塞来昔布可诱导偏向Th1型而PGE2可诱导偏向Th2型免疫应答的免疫漂移作用.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能够增强BCG激活的Th1型免疫应答,抑制Th2型应答,诱导向Th1型应答漂移,从而增强BCG激活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活性下调PGE2的表达,从而遏制PGE2诱导的IL-10的分泌及其对IL-12分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炎白细胞介素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4、1 0、1 3(IL 4、IL 1 0、IL 1 3)是主要由Th2 细胞产生的三种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 ,它们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 ,诱导IL 1ra的产生 ,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的生成 ;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分泌介导体液免疫反应 ,因而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本文概述它们在肾小球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性细胞因子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SL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T细胞和B细胞稳态的紊乱似乎有助于SLE的炎症的发展~([1,2])。Th1细胞是自身免疫综合征中炎症的主要介质,特别是在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和多发性硬化症中,Th17细胞是这些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IL-21是常见γ链受体家族的成员,其主要由CD+4T细胞,Th17-和T-滤泡辅助细胞产生~([3,4])。转录因子类视黄醇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在T细胞中的高表达被认为特异性地定义Th17细胞谱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贲门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7例贲门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R(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贲门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0.43±0.13)较正常对照组(0.58±0.12)降低(P<0.05),其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 0.01);CD4 +/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 贲门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于1989年由Fiorentino等[1]发现,他们证明IL-10由Th2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分泌,具有抗炎和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合成的作用,所以称之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inhibitingfactor,CSIF).人的IL-10(hIL-10)基因定位于第一号染色体上.在氨基酸水平,hIL-10与病毒IL-10(vIL-10)有84%的同源性,与鼠IL-10有73%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免疫耐受与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通过主动诱导、阻断免疫应答和建立白细胞微嵌合体诱导耐受的最新进展。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可通过阻断共刺激使T细胞无能,诱导耐受。IL-4和IL-10是T辅助细胞(Th)2细胞因子,能诱使免疫向Th2方向偏离,促进耐受形成;IL-10也是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可通过抑制宿主抗原提呈细胞抑制免疫。重点阐述了CTLA4和IL-4、IL-10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各种诱导方法的联合应用及其在异种移植中的具体实施。在用CTLA4成功诱导同种异体骨移植耐受的基础上,探讨了异种骨移植的特点,以及通过诱导免疫耐受防止异种骨移植排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4,10,13(IL-4,IL-10,IL-13)是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的三种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它们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诱导IL-1ra的产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的生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分泌介导体液免疫反应,因而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本文概述它们在肾小球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作为治疗性细胞因子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干预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Th2转换的影响。方法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制备的滋养细胞抗原刺激30例URS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实验组A:加重组蛋白CTLA-4Ig(10和1 mg/L)组,实验组B:加CTLA-4抗体(10和1 mg/L)组;对照组:加IgG(10和1 mg/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IA)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和IL-4水平。结果与相应浓度的对照组相比,CTLA-4Ig组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IL-2显著降低(P<0.05),IFN-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TLA-4抗体组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IFN-γ、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LA-4Ig 10 mg/L组与CTLA-4Ig 1mg/L组比较,IL-4显著升高(P<0.05),IL-2显著降低(P<0.05),IFN-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浓度的对照组及CTLA-4抗体1 mg/L组相比,CTLA-4抗体10 mg/L组IL-4较低,而IFN-γ和IL-2稍高,但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LA-4Ig使URSA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向Th2型细胞因子偏移,有利于URSA的治疗;而CTLA-4抗体可以上调Th1型细胞因子,下调Th2型细胞因子,不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15.
分析Th1/Th2失衡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中的作用。选取2013—2015年AITD患者55例,其中Graves病(GD)28例,桥本甲状腺炎(HT)2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TNF、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结果显示,GD组的FT3、FT4、TT3、TT4显著高于HT组,TSH显著低于HT组(P0.05)。GD组的TGAb、TPOAb显著低于HT组,TRAb显著高于HT组(P0.05)。GD组的IL-2、TNF、IFN-γ显著低于HT组,IL-4、IL-5、IL-10显著高于HT组(P0.05)。GD中,IL-4、IL-5、IL-10和TRAb呈正相关(P0.05);HT中,IL-2、TNF、IFN-γ和TGAb、TPOAb呈正相关,IL-4、IL-5和TGAb、TPOAb呈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HT患者Th1细胞免疫占优势,GD患者Th2细胞免疫占优势,对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1/Th2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与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改变与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 方法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排斥反应组、免疫耐受组,每组10只.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供心病理学改变,受者脾和心脏中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表达水平. 结果免疫耐受组供心存活时间为85.28±7.48天,较排斥反应组的7.33±1.03天显著延长(P<0.01);排斥反应组供心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耐受组供心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排斥反应组Th1细胞因子IL-2、IFN-γ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免疫耐受组减弱;排斥反应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 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免疫耐受组增强. 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在移植耐受中起重要作用,Th1向Th2偏离是移植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Th细胞相关的OA治疗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Th细胞[Th1、Th2、Th9、Th17、Th22细胞以及滤泡性辅助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及其细胞因子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关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Th细胞在OA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Th1、Th9、Th17细胞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明显大于Th2、Th22、Tfh细胞,TNF-α、IL-17等细胞因子对关节软骨有明显破坏作用。结论 Th细胞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调节Th细胞的细胞因子、细胞内外信号和细胞代谢是防治OA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5例哈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P<0.05),其中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存在改变和紊乱,其程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食管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9.
PMN与AR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性粒细胞(PMN)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PMN的来源,PMN 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激活、粘附、迁移及引起的组织损害;细胞因子IL-1、IL-6、IL-8、IL-10及TNF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 地位、作用以及上述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8与免疫性肾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 1 8是一种Th1类细胞因子 ,它主要由活化的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 ,与白细胞介素 1 β有相似的结构 ,而与白细胞介素 1 2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特别是具有极强的诱生γ 干扰素和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能力。可能在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 ,研究IL 1 8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对进一步明确免疫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该类疾病的新途径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