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通过体外预处理降低胰岛移植物的免疫原性,仅需小剂量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提高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移植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分离并纯化成人胰岛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CMRL1066培养液37℃培养2d作为对照组;抗体组(培养1d后加MHC-Ⅱ单抗和补体培养1d)作为实验组。猪胰腺取自1~3d的新生猪,剪碎后加胶原酶P消化,Ficoll密度梯度分离纯化。洗涤后加RPMI 1640培养液37℃培养2d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及其分子标志物MHC-Ⅱ、CD54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 选择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6月脑胶质瘤组织标本70例作为脑胶质瘤组织组,正常脑组织标本70例作为正常脑组织组,脑胶质瘤组根据WHO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组(Ⅰ级+Ⅱ级)19例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组(Ⅲ级+Ⅳ级)5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胶质瘤组织TIDC数量和正常脑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胶质瘤组织TIDC和正常脑组织中DC膜表面MHC-Ⅱ、CD54表达。 结果 细胞核出现棕褐色颗粒为S-100阳性染色的DC细胞。脑胶质瘤组织中TIDC数量低于正常脑组织中DC数量(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TIDC数量低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TIDC数量(P<0.05)。脑胶质瘤组织TIDC膜表面MHC-Ⅱ、CD54表达量低于正常脑组织中DC膜表面MHC-Ⅱ、CD54表达(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TIDC膜表面MHC-Ⅱ、CD54表达量低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TIDC膜表面MHC-Ⅱ、CD54表达量(P<0.05)。 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TIDC细胞少于正常脑组织中DC细胞,随着脑胶质瘤级别的升高,TIDC细胞浸润数目减少,脑胶质瘤存在抗原提呈功能缺失或降低。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免疫原性强弱是关系到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从1965年Smith成功地冷冻保存了游离的软骨细胞以及1972年Wilmut等成功地将胚胎长时间冷冻保存以来;一些学者致力于通过冷冻处理改变异体组织的免疫原性,减轻或延缓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移植效果。冷冻又包括低温(高于-80℃)、深低温(-80℃)、超深低温(-196℃)以及反复冻融等方法。现将冷冻对同种异体移植物免疫原性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云  刘军  蓝妮  石文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2):1079-1080,1084
 目的探讨深低温冻储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气管上皮再生的影响。方法用深低温冻储2 周和6 周的大鼠气管进行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以自体和异体新鲜气管作为对照,通过观察供体气管的组织学、上皮爬行和再生情况,评价深低温冻储不同时长对移植气管的存活和新生上皮再生的作用。结果深低温冻储6 周后实验组的移植气管复层上皮比自体气管移植组厚度明显变薄或成单层,软骨无变性坏死,未见有单核细胞浸润,最长存活达35 d,而深低温冻储2 周气管移植大鼠为10 d。结论深低温冷冻后的组织可以保持其原有的活力和组织完整性,并能消减供体气管的抗原性。冻储6 周的移植气管上皮再生和受体的存活率要优于冻储2 周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大鼠脑创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小胶质细胞后MHC-Ⅱ分子的表达.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构建大鼠颅脑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和创伤组10只,创伤组按伤后时间分为2、4、8、16、24 h5个采血点,在伤后不同时间点采用眼眶取血法,取静脉血离心后得血清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胶质细胞,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小胶质细胞MHC-Ⅱ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一般为静息状态,MHC-Ⅱ微量表达;假手术组有较低表达;创伤组各个时间点均有表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MHC-Ⅱ表达增高.创伤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脑损伤后的血清可使小胶质细胞MHC-Ⅱ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7.
祝筱姬  徐睿  孟晓  季鹏  赵超  韩玮  王涛  郭文君 《重庆医学》2014,(26):3412-3415
目的:建立大鼠芥子气(SM )气管损伤模型,探讨SM致大鼠气管急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SM组(32只)气管内注入稀释SM (2.0 mg/kg ,0.1 mL ),丙二醇对照组(32只)注入丙二醇0.1 mL ,正常对照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获取组织和血标本,行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血清炎性因子及酶测定。结果 SM 组黏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上皮层和黏膜下层凋亡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阳性;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24 h达高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水平6 h或24 h达到高峰。丙二醇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少见。结论 SM (2.0 mg/kg)致大鼠气管急性损伤机制涉及炎性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且损伤程度与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胚胎第15天至出生后30天的大鼠气管上皮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证实胚胎第15天的气管上皮为假复层上皮,细胞表面有少量微绒毛;胚胎第17天,气管上皮出现典型的杯状细胞;胚胎第19天出现纤毛细胞;出生5天以后,上皮细胞增殖、聚集并内陷,形成气管腺。杯状细胞的粘液颗粒主要是中性粘多糖,气管腺的粘液颗粒为酸性粘多糖和中性粘多糖。实验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和生后早期,粘液纤毛运送系主要由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等组成,出生5天以后,粘液纤毛运送系统主要由纤毛细胞和气管腺组成。  相似文献   

9.
深低温冷冻对鼠异体气管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全离 《医学争鸣》2008,29(10):956-957
0 引言 通过大鼠冷冻气管移植术后为同时间段移植体的大体及病理改变,了解深低温冷冻对气管移植体各组织活性及免疫原性影响,为今后冷冻气管移植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蓉  李巍  于继云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6,27(10):895-897
目的: 探索、优化体外诱导和扩增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鉴定. 方法: 应用环磷酰胺200 mg/kg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8 d后处死小鼠,常规培养脾细胞,第3日加入含有IL-4, GM-CSF细胞因子的条件培养液,第5日补加TNF-α,第8日制备标本进行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并分别在培养第3, 5, 7日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细胞表面标志. 结果: 刺激培养细胞经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表面表达CD11c, CD86, ⅠAb, H2D6标志物. 结论: 在小鼠脾脏细胞培养中加入IL-4, GM-CSF, TNF-α等刺激,可获得足量、较高纯度的DC,为DC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37-40
目的探讨CDC42在慢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中的变化及与淋巴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美沙拉嗪干预组,每组12只。应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慢性结肠炎模型,美沙拉嗪组于诱导模型后开始每日予美沙拉嗪(5-ASA)灌胃。造模开始后14 d处死小鼠,检测结肠组织IFN-γ、IL-17A、IL-4和TGF-β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结肠组织CDC42、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结肠组织CDC42,P38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美沙拉嗪干预组较模型组表达降低(P0.05)。模型组IFN-γ、IL-17A的m 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美沙拉嗪组较模型组表达水平下降(P0.05)。模型组的IL-4和TGF-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嗪组较模型组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CDC42可能通过P38调节淋巴细胞因子的水平参与小鼠慢性结肠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取大鼠各部位小肠纵行肌条 ,初步探讨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对大鼠小肠各部位纵行肌条的作用机理。方法 取大鼠小肠各部位纵行肌条 ,放入盛满krebs液的灌流肌槽中 ,加入药物 ,记录其收缩活动的变化。结果 酚妥拉明减弱西咪替丁对回肠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的减小作用 ,阿托品不影响雷尼替丁对回肠肌条的兴奋作用 ,六烃季胺、普萘洛尔、吲哚美辛、L NNA不影响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对各肌条的抑制作用。结论 西咪替丁对回肠肌条的抑制作用可能部分由肾上腺素能α受体介导 ,雷尼替丁对回肠肌条的兴奋作用可能与胆碱能M受体无关 ,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对各肌条的抑制作用可能与H2 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大鼠小肠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阴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双抗组),分别予生理盐水、阿司匹林(10.41 mg/kg)、氯吡格雷(7.81 mg/kg)、阿司匹林(10.41 mg/kg)联合氯吡格雷(7.81 mg/kg)灌胃1次/d,共14d.所有大鼠于末次给药后手术,观察小肠的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肠黏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实验组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阿司匹林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双抗组最高(P<0.01);(2)各实验组大鼠小肠黏膜TNF-α、IL-1β较对照组均呈明显高水平表达(P<0.05),且阿司匹林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双抗组最高(P<0.05).结论:常规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可造成大鼠小肠损伤,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损伤程度重,同时其TNF-α、IL-1β表达增强,提示这种变化可能参与了小肠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在大鼠血管钙化模型上用黄芪皂苷注射液腹腔注射观察对血管钙化的影响,并探讨黄芪皂苷在血管钙化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维生素D3和尼古丁制备大鼠血管钙化模型;运用von Kossa染色、原子吸收测定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判断血管钙化程度;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管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结果:VDN处理组大鼠血管von Kossa染色见平滑肌细胞内和细胞间基质有大量棕黑色颗粒聚集;主动脉钙含量和ALP活性分别较对照高3.6和1.7倍(P<0.01),血管钙化后可加重血管组织氧化性损伤,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而诱导钙化后注射黄芪皂苷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减轻血管钙化程度和组织氧化损伤,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黄芪皂苷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而减轻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TRPA1在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P)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BP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慢性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组、CCI+生理盐水组(CCI+NS组)、CCI+小剂量GBP组(CCI+GBP1组)、CCI+中剂量GBP组(CCI+GBP2组)、CCI+大剂量GBP组(CCI+GBP3组),每组8只。术后14天,CCI+GBP1组、CCI+GBP2组、CCI+GBP,组分别鞘内注射GBP1g/L、3g/L和10g/L,CCI+Ns组给予等渗生理盐水。术前1天、给药前1h及给药后2、4、6、8h分别测定各组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给药后9h取大鼠腰段脊髓,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表达和核因子KB(NF—KB)的活性。同时,选Sham组、CCI组、CCI+NS组及CCI+GBP,组给药后9h取大鼠背根神经节,应用RT—PCR技术检测TRPA1离子通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CCI、CCI+NS、CCI+GBP1、CCI+GBP2、CCI+GBP,组术后MWT和TWL均下降(P〈0.叭)。与CCI组比较,GBP治疗后,CCI+GBP1、CCI+GBP2、CCI+GBP,组MWT和TWL上升(P〈0.05)。②与Sham组比较,CCI、CCI+NS、CCI+GBP1、CCI+GBP2、CCI+GBP3组腰段脊髓NF—κB、TNF-α、IL-6及IL-10表达上升(P〈0.05)。GBP治疗后,CCI+GBP2、CCI+GBP3组NF—κB、TNF-α、IL-6表达下降,IL-10表达上升(P〈0.05)。③与Sham组比较,CCI、CCI+NS及CCI+GBP,组TRPA1表达上升(P〈0.05)。与CCI组及CCI+NS组相比,CCI+GBP,组TRPA1表达下降(P〈0.05)。结论GBP可有效治疗大鼠CCI后NPP,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减低脊髓NF—κB活性,抑制TNF—α及IL-6表达,增强IL-10表达有关,同时可降低TRP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楹树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胃溃疡的影响并研究其与H+,K+-ATP酶(质子泵)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水浸拘束和腹腔注射吲哚美辛建立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前30 min灌胃给予楹树提取物,以溃疡数和溃疡抑制率评价楹树提取物对急性胃溃疡的药效;HE染色观察楹树提取物对胃溃疡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生化法检测楹树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的影响;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法观察楹树提取物对离体胃壁细胞H+,K+-ATP酶转位的影响.结果 楹树提取物300 mg/kg灌胃对水浸拘束和吲哚美辛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抑制率分别为70.0%和75.4%.楹树提取物(15、30、60、120、240和480 mg/L)对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21.5%、29.4%、44.1%、51.9%、57.7%和62.9%,较空白对照组均具显著差异(均P<0.01),ID50为130 mg/L.但楹树提取物对H+,K+-ATP酶的转位无明显影响.结论 楹树提取物300 mg/kg对急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抑制H+,K+-ATP酶的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降糖茶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Wistar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观察复方降糖茶对糖尿病大鼠体重增长及胰岛细胞形态的影响,测定血糖、血脂、血清和肝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以及胰岛素敏感性(ISI)。结果:复方降糖茶可抑制糖尿病大鼠体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胰岛细胞的破坏;显著降低血糖浓度(P〈0.01),ISI有所回升(P〈0.05),同时血清及肝肾等组织SOD活性明显提高(P〈0.05或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降糖茶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升高SOD活性,并降低MDA水平,对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细胞也有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七氟烷麻醉6 h对新生期大鼠脑电监测的癫痫波及远期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健康新生4~6 d SD大鼠141只(雄性66只,雌性75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大组(每组雄性22只,雌性25只)。对照组:正常笼内喂养,不接受麻醉;七氟烷组:仅接受2.1%七氟烷麻醉6 h;NKCC1阻断剂组:2.1%七氟烷麻醉前30 min接受腹腔注射1.82 mg/kg布美他尼。其中对照组在七氟烷组与NKCC1阻断剂组动物接受药物干预的同一时间接受同等剂量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皮下注射,以排除溶媒引起的影响。麻醉完成后进行苏醒,观察30 min后继续笼内正常母乳喂养。其中一部分新生大鼠养至9~11 d接受皮层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其余大鼠养至60 d、70 d时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和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实验。结果EEG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较,七氟烷组雄性大鼠EEG中癫痫波出现的次数增多[(0.429±0.787)次,(1.571±0.787)次;t=2.753,P<0.01],单个癫痫波平均时长增多[(1.575±2.349)s,(6.392±3.374)s;t=3.880,P<0.01],总时长明显升高[(1.800±3.617)s,(10.957±6.028)s;t=3.9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七氟烷组相比较,NKCC1阻断剂组雄性大鼠EEG中癫痫波出现的次数减少,单个癫痫波平均时长减少,总时长明显缩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86±0.756)次,(0.925±1.733)s,(1.043±2.759)s;t=3.097,4.404,4.254,均P<0.01]。三组雌性大鼠之间比较,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雌雄大鼠间比较:七氟烷组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相比较,雌性大鼠七氟烷组的平均时长减少[(6.392±3.374)s,(2.515±2.992)s;t=3.044,P<0.01],总时长缩短[(10.957±6.028)s,(3.270±5.883)s;t=2.6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学结果中,雄性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较,七氟烷组EPM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PPI实验中惊吓反应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七氟烷组相比较,NKCC1阻断剂组EPM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PPI实验中惊吓反应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性大鼠:各组变化趋势与雄性大鼠相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之间比较:与雄性大鼠七氟烷组相比较,雌性大鼠七氟烷组EPM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较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麻醉6 h可以明显增加雄性新生大鼠EEG中癫痫波的产生,引发成年后雄性大鼠行为学异常,其机制可能与NKCC1相关;雄性大鼠脑神经发育更容易受到七氟烷麻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