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透析(PD)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所接受。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病主要并发症之一,PD后更为常见。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现通过检索中医药治疗PD肾性贫血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总结目前中医药治疗PD肾性贫血的各种机制,结合西医治疗肾性贫血进展,为中医药治疗PD肾性贫血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拟生血方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生血方对肾性贫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诱导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给予自拟生血方灌胃,以当归补血汤为对照组,疗程1个月,观察该方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结果:经自拟生血方治疗后,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上升,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生血方能明显改善肾性贫血,与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改善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合并症,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是贫血的最主要原因,而左卡尼汀缺乏致红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寿命缩短,是导致肾性贫血另一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及EPO治疗肾性贫血观察左卡尼汀对EPO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星锐  华琼  王娇  唐桂军 《吉林中医药》2021,41(8):1062-1065
目的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滋肾益血丸对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患者的临床疗效,构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循证证据,为肾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研究队列人群为符合肾性贫血诊断标准的30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滋肾益血丸的使用与否将队列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情况、服药情况等将以现场随访的方式调查采集;疗效评价指标为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利用倾向评分法处理混杂因素,分析滋肾益血丸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RBC、HCT、Hb、SF、TSAT有所上升,暴露组上升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Bun、Scr有所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滋肾益血丸对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方案的优化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至30 m L/min时,血红蛋白开始下降。随着残存肾功能的恶化,贫血不断加重;严重贫血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纠正肾性贫血对救治CRF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肾性贫血主要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铁剂等,但疗效并不满意。中医学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发掘潜力。全国中医肾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地黄丸古今文献的梳理,结合对慢性肾衰竭(CRF)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的病机学认识,探讨CRF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的相关性,阐释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肾性贫血、肾性骨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肾性贫血是指由多种因素造成肾脏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它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性.一般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至30 mL/min时,血红蛋白开始下降.肾性贫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肾性贫血内科的长期治疗主要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其在我国的应用指征为Hb<100 g/L,Hct<30%,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笔者的导师吴金玉教授通过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并结合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经观察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贫血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着严重的后果,贫血常使患者疲乏无力,生活质量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目前一般认为肾性贫血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障碍所致,主要原因是由于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减少。  相似文献   

9.
肾性贫血的治疗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肾性贫血病人的治疗现状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归纳。结论:促红细胞生长素的使用在肾性贫血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中药改善肾性贫血疗效确切。肾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是预防感染,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贫血程度与肾损害程度平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是直接导致肾性贫血的原因。西医多主张以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但其价格昂贵,且存在铁相对缺乏、高血压、促红素耐药等问题,因此加强中医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研组经近10年临床实践,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性贫血,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生于慢性肾脏病后期。其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痰瘀毒互结,病位在脾肾,治疗应以补脾益肾、祛湿泄浊、活血解毒通络为法。从“阳虚瘀毒”理论出发,运用扶正泄浊保肾汤联合龙牡通络方(结肠透析)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由于肾性贫血病程缠绵,症状复杂,故临证治疗时应辨别主次缓急,随证治之,加减合法,方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肾性贫血(RA)是指各种肾脏疾病晚期随着肾功能的不断减退而出现的贫血。肾性贫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促红素的相对缺乏。国内外采用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但有一定副作用,且价格昂贵。我们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了治疗肾性贫血的专药——滋肾生血冲剂,本课题的目的在于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不全性贫血即肾性贫血(RA),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比观察2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肾性贫血的影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提高患者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及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ON)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是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及死亡率明显升高.目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被广泛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获得满意疗效.尽管如此,但因高血压、增加血黏度、增加血栓形成危险、高血钾等副作用以及给药方式局限等,都限制了rhEPO生物学效应的充分发挥.近年来,探索高效、安全的治疗肾性贫血的新途径,已经成为研究重点.而中医药在治疗肾性贫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有关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治疗主要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但是部分患者由于营养状态、毒素水平、EPO抵抗、高血压等原因,临床常规应用EPO治疗时并未取得满意疗效。穴位注射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拟将EPO进行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其对肾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EPO)、骨髓象、肾功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腺嘌呤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 4组 ;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Hb、HCT、EPO水平、骨髓象、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变化。结果 :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提高肾性贫血大鼠的Hb、HCT及EPO水平 ,且中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时 ,3组治疗组均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另外 ,中西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大鼠肾功能 (P <0 0 5 )。结论 :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肾性贫血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肾性贫血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下称“慢肾衰”)最常见的病理改变 ,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方面。本科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肾性贫血 36例 ,收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肾性贫血患者均选自本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9.
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疾病发展进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倦怠面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随着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肾-精-髓-血之间的这一轴线与血液生成及防治肾性贫血息息相关。基于中医学“补脾不若补肾”理论,分析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探索其针对性的治则治法,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的独特优势,以期为临床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颗粒对慢性肾衰肾性贫血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改善肾性贫血效果及血EP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建立大鼠贫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西药治疗组(促红素EPO)、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EPO联用)。测血RBC、HCT、肾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EPO含量。结果:补肾生血颗粒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与EPO无明显差异(P>0.05),稍逊于中西药联合应用组(P<0.05),并能明显降低血BUN、Cr的含量,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提高血SOD及EPO的水平(P<0.05)。结论:补肾生血颗粒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血EPO含量,还有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