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学形态及血供分布情况.方法 2008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获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子宫、双附件及阴道标本一套,用15%的过氯乙烯填充剂经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行分色灌注并铸型,观察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的解剖学形态及血供分配.结果 构建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具有子宫动脉血管网的基本形态特征,可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各主要分支、次级分支和细小血管网结构.宫颈癌癌灶部位血供丰富,血管形态紊乱,由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供应,以患侧为主,但与对侧存在丰富的交通支,供血范围超过正常宫颈范围并包括部分阴道上段及左侧宫颈旁转移病灶;子宫动脉上行支近宫颈内口处的螺旋动脉通过交通支也参加部分供血.结论 应用血管铸型技术可成功构建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三维模型,通过模型可了解子宫动脉血管网及宫颈癌病灶的血供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构建猪泌尿生殖系统动脉血管网模型,为人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提供技术基础。方法2008年3月至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获取雌猪离体泌尿生殖系统标本(子宫、附件、阴道、膀胱及尿道)3套,配置20%、15%、10%的过氯乙烯作为填充剂,分别经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及尿生殖动脉灌注,采用酸腐蚀法,观察不同浓度填充剂构建的猪泌尿生殖系统动脉血管网显示的效果。结果(1)用20%过氯乙烯作填充剂构建的模型可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及尿生殖动脉主干的走行、分布及各动脉之间的吻合支,但细小动脉分支难以显示。(2)用15%过氯乙烯作填充剂构建的模型可进一步显示细小动脉的分支血管网。(3)用10%过氯乙烯作填充剂构建的模型可更清楚显示局部组织致密的血管网结构及交通支吻合情况。结论20%过氯乙烯作填充剂显示的血管网适合对模型进行计算机图像重建,采用15%过氯乙烯填充剂适于制作动脉血管网铸型标本,10%过氯乙烯作填充剂适于构建局部动脉血管网模型并进行特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基于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获取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 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 im ics10.01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脉血管网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楚地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及其多级分支,甚至子宫动脉上行支等。与重建的骨盆配准融合后,各支动脉血管的解剖走行及供血范围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结论基于CTA数据集,应用适当的计算机软件可构建出理想的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为术前手术模拟真人化以及数字模型物理化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4.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是在子宫动脉血管内的手术.基于血管铸型技术构建的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成为我们研究子宫动脉血管网形态学的首个途径:它真实地显示了三维的子宫动脉及其血管网的解剖学特点,为UAE中如何正确操作避免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疗效提供了解剖学依据,也为进一步进行子宫动脉血管网的数字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的方法,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6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的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采集数据,利用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网.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获得了良好的VRT立体图像.构建的6例患者血管图像均能观察到髂血管及其分支:髂总动脉6支;髂动脉分支11支(1支由于胎盘血管丛的遮挡不易观察而除外),其中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臀上动脉及臀下动脉均可见;阴部内动脉10支;子宫动脉6支;闭孔动脉2支;髂腰动脉2支.结论:VRT构建的产后盆腔动脉血管三维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以清楚显示盆腔血管的大部分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基于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6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CTA检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4例,采集其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并通过调整阈值改变血管网显示密度,分析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即血供来源、血供类型、血流丰富程度等。结果 (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84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的呈现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子宫腺肌病病灶的血管网,三维立体观察子宫腺肌病血供特点。(2)子宫腺肌病血供来源为双侧子宫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和一侧卵巢动脉、双侧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28%(75/84)、5.96%(5/84)、4.76%(4/84)。(3)子宫腺肌病血供类型为Ⅰ型(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Ⅱ型(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均衡型)、Ⅲ型(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10%(32/84)、40.48%(34/84)、21.43%(18/84)。(4)子宫腺肌病血流丰富程度为富血流型、一般血流型、乏血流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9.05%(58/84)、20.24%(17/84)、10.71%(9/84)。结论利用CTA原始数据集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也可进行血供特点分析,为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个体化应用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宫颈癌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基于双源CTA技术,获取1例宫颈癌患者的CT-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构建其骨盆、宫颈癌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宫颈癌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盆腔动脉血管网的各级分支,而且可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各级动脉的管径、长度及分叉角度。此外,其还可进一步了解癌灶供血动脉及计算癌灶血容量。结论基于CTA数据集,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宫颈癌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为临床实现宫颈癌患者的个性化评估及治疗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基于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子宫与子宫肌瘤的血管网特点。方法 连续采集2012年1月至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CTA检查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原始数据集,构建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通过逐步调整阈值以改变模型的血管显示密度,并予透明化处理后作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72例患者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清晰的显示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子宫肌瘤的血管网,可见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血管网轮廓与子宫血管网的相对位置不同,其中浆膜下肌瘤轮廓显示最为清晰。重建模型中存在特殊类型的肌瘤血管网。结论 利用CTA和重建软件构建出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形态逼真,可准确识别子宫肌层与子宫肌瘤的血管网,为术前评估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CT原始数据进行人离体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人正常妊娠足月离体胎盘20例,胎盘动脉灌注后进行增强CT扫描并获取DICOM原始数据集,随后行胎盘静脉灌注,胎盘标本再次行增强CT扫描,得到DICOM原始数据集。将两次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分别重建得到胎盘动脉血管网及胎盘动静脉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对CT扫描后的胎盘标本进行强酸腐蚀,得到胎盘血管铸型。对比同一胎盘标本的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及血管铸型,明确数字化三维模型反映胎盘血管形态结构及走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果   基于CT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成功构建出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得到的模型立体感强,三维效果逼真,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与胎盘血管铸型一致性高,可以清晰地再现胎盘动静脉各级血管分支的解剖形态结构,且可进行任意缩放、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   基于CT原始数据构建的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全面、真实地展示胎盘血管,是一种胎盘血管研究的新方法;该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三维重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子宫动脉及其分支与子宫下段的关系,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止血方案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13例剖宫产患者,在完成手术的同时,对子宫动脉上、下行支与宫颈组织学内口的关系进行临床解剖学研究。结果 13例患者均清晰地显露宫颈组织学内口、子宫动脉主干及其上行支、输尿管盆腔段以及子宫动脉横跨输尿管处,仅2例显露子宫动脉下行支。13例中,4例子宫动脉于子宫侧缘宫颈组织学内口水平分为上、下行支;9例于宫颈组织学内口以下水平分为上、下行支。结论妊娠晚期子宫动脉在组织学内口或以下水平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在组织学内口水平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为主的综合外科手术措施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