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揭示其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重型脑外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1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和肽素浓度,统计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和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425.6±163.9pg/ml)较健康体检者(54.6±18.1pg/ml)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与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是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OR=1.172,95% CI:1.097~1.891,P<0.01)和死亡(OR=1.205,95% CI:1.103 ~2.216,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4,95% CI:0.838 ~0.942,P<0.01)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903,95% CI:0.842 ~0.961,P<0.01)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 脑外伤后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升高,该指标测定可显著预测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凝溶胶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上述生化指标对重型颅脑损伤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P<0.01),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可显著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死亡和预后不良.且血浆凝溶胶蛋白的预测价值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比较,均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浆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与重型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取8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及86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UCH-L1水平,分析血浆UCH-L1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重型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浆UCH-L1水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重型脑外伤患者血浆UCH-L水平[(1.69±0.45)ng/ml]较健康体检者[(0.14±0.03)ng/ml]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UCH-L1水平是重型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入院时GCS呈显著负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浆UCH-L1水平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显著预测价值(P<0.01),且判定血浆UCH-L1水平2.08 ng/mL对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83.3%的灵敏度和81.8%的特异度.结论 脑外伤后血浆UCH-L1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内脂素浓度与成人单纯性肥胖及其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71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和非肥胖组(BMI〈25 kg/m)2,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计算BMI和WHR;测定血清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浆内脂素水平,分析其与BMI、WHR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肥胖组的BMI、WHR、FPG、Fins、UA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HDL-c显著低于非肥胖组;(2)肥胖组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与臀围、收缩压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臀围是肥胖者血浆内脂素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肥胖者血浆内脂素浓度与非肥胖者无显著差异.臀围是肥胖者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于红玖  秦宇  李岚  吕田 《疑难病杂志》2011,10(4):266-269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入选118例。健康对照组48例为健康体检者;病例组70例根据MS定义中组分的累加评分(1个组分为1分,以此类推,计为1~4分)分为:1分组(10例)、2分组(18例)、3分组(24例)、4分组(18例),其中符合MS诊断者(即3分组和4分组之和)为MS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FINS),同时常规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BP,计算BMI、WHR、WHtR,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等指标,并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血浆内脂素水平,并将内脂素与其他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血浆内脂素与各检测指标间的关系。观察随着MS组分的聚集,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1)MS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547±67)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98±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S患者1~4分组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69±59)μg/L、(530±54)μg/L、(538±70)μg/L、(559±66)μg/L。内脂素水平随着MS组分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3、4分组血浆内脂素水平高于1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BMI、WC、WHR、WHtR、TC、TG、HDL-C、Apo-B、FBG、HOMA-IR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473、0.366、0.327、0.415、0.460、0.325、0.465、0.331、0.327、0.344,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C、WHtR为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最显著因素。结论 (1)M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随着MS组分的聚集,血浆内脂素水平逐渐升高。(2)WC、WHtR是影响血浆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内脂素可能在MS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64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组27例(MS-B组),无颈动脉斑块组(MS-A组)37例,同时分别测定其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浆内脂素和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有颈动脉斑块组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水平高于和脂联素水平低于无颈动脉斑块组代谢综合征患者(P<0.01),且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水平高于和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与内脂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hsCRP呈正相关(r=0.76,r=0.78,r=0.36,P<0.01);颈动脉斑块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685,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颈动脉斑块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内脂素和脂联素分别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MS病人危险分层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脑出血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与脑出血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2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分析其对脑出血患者1年死亡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是脑出血患者1年死亡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脑出血患者1年死亡和预后不良。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该指标可预测脑出血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无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水平,并分析血清中内脂素与IL-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水平高于无脑梗死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与IL-6、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呈正相关(r=0.435,P〈0.001;r=0.210,P=0.048;r=0.214,P=0.044),与HDL-C呈负相关(r=-0.425,P〈0.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IL-6、HDL-C分别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水平升高,与IL-6及HDL-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确诊为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及同期参加体检的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代谢综合征组waist、FPG、2hPG、HOMA—IR、fins、HbA1c、TC、TG、LDL—C、CRP、visfat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WHR、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并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和肽素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 h内入组,同时选择56例健康体检者进入对照组.在入院当时及第1、2、3、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采用ELISA方法测定和肽素,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测定技术检测NSE.发病后7d查头颅CT,使用Simes soma-tom软件测脑梗死体积.定义改良Rankin量表(mRS) >2分为预后不良.统计分析血浆和肽素、血清NSE与急性脑梗死(ACI)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从发病开始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即呈正相关,在第2天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 =0.861,P<0.01);且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呈正相关(r=0.523,P<0.01).患者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体积从发病开始即呈正相关,第2天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 =0.834,P<0.01).结论 血浆中和肽素及血清中NSE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和肽素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肽素及NSE检测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6例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参数水平。通过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内脂素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与WHR(r=0.489,P〈0.01)、BMI(r=0.226,P〈0.01)、FPG(r=0.345,P〈0.01)、HbA1c(r=0.186,P〈0.05)、HOMA-IR(r=0.215,P〈0.01)呈正相关,而与性别、年龄、TC、TG、LDL-C、HDL-C、FINS无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HR和FPG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变化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它可能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芝宝 《中外医疗》2012,31(9):12-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5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8例,单支血管病变25例,双支病变26例,三支病变2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内脂素及MMP-9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患者血浆内脂素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内脂素水平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MMP-9密切相关,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头颅核磁及弥散确诊为新发脑梗死的住院患者96例。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其中合并DM组36例,非DM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非DM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但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而言较低(P0.01)。而急性脑梗死合并DM组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非DM组比较更高,脂联素水平更低(P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成为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CD62P、CD63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CD62P、CD63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浆CD62P、CD63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CD62P、CD63浓度可作为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徐强华 《中外医疗》2008,27(31):46-46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比较2组尿酸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为24例和6例,占48.0%和12.0%,血浆尿酸浓度分别为459.3±77.2umol/L及322.8±70.5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尿酸是动脉粥样硬化期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ACS患者(AC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33例)血浆内脂素与TNF-α(ELISA法)、hs-CRP(快速免疫比浊法)的水平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血浆内脂素、TNF-α、hs-CRP水平比较,ACS和SAP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高于SAP组(P<0.05);血浆内脂素与TNF-α、hs-CRP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6、r=0.38,P均<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并与TNF-α、hs-CR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曾海波  周登峰  张荣 《新疆医学》2022,(4):419-421,429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血清趋化素(Chemerin)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老年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入本院的老年AIS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将同期体检的94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再根据治疗结果将观察组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肥胖患者腹部网膜及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不同,将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分为肥胖组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内脂素浓度,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分析内脂素与人体测量指标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2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P<0.05),肥胖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肥胖组血浆内脂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合并2组数据,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水平与腰臀比、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r=0.264、0.108、0 173,P<0.05),而皮下脂肪组织未发现任何相关性因素(r=0.099,P>0.05);血浆内脂素浓度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57,P<0 05),且与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67,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胰岛素是血浆内脂素浓度和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内脂素mRNA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可能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雁斌  冯丙东 《医学综述》2012,(18):3093-3094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期选择无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为正常组,比较观察组与正常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探讨该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手术前后患者内脂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一2013年10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组(支架组30例)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造影组30例),并选取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不同时间段(支架组、造影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术后1个月时)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架组、造影组CRP、TNF-α和IL-6以及内脂素水平均升高(P均<0.01);与造影组比较,术后1d、10 d、1个月时支架组均较高(t=62.60,45.01,37.80,P均<0.01);术前内脂素水平均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支架组(r=0.274,P=0.041)和造影组(r=0.325,P=0.023)。结论内脂素很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内皮损伤及再修复过程均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