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3例(湿热痹阻型45例,痰瘀痹阻型28例,寒湿痹阻型40例,风湿痹阻型32例,肝肾不足型21例,气血两虚型17例),检测两组人群的抗CCP抗体。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抗CCP抗体阳性率及检测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不同证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以湿热痹阻型患者抗CCP抗体的检测值最高。结论:抗CCP抗体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分析RA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 28)评分等活动性指标与中医证型及不同类型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RF-IgA、RF-Ig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寒湿阻络证最多见;不同中医证型间病程对比,痰瘀阻络证的病程最长,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各中医证型DAS28水平对比,痰瘀阻络证最高,肝肾亏虚证最低。抗CCP抗体、ESR、CRP水平各组间对比,湿热阻络证数值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RF与抗CCP抗体、累及关节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期最常见证型是寒湿阻络证实证DAS28水平较虚证高,DAS28可能成为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依据;活动性指标湿热阻络证较高。活动期RA患者RF-IgM与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RA、判断其预后及区分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 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 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痹阻(50例)、寒湿痹阻(50例)、肾气虚寒(50例)、肝肾阴虚(40例)、瘀血痹阻组(4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结果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活动期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高于非活动期(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型(P〈0.01)。结论 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浓度可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及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05例RA患者临床数据,寒湿痹阻型146例,湿热痹阻型159例,纳入抗-CCP、RF、GPI分析样本276例,AKA分析样本253例。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4)],检测AKA、RF、抗-CCP、GPI水平,分析抗-CCP、RF、GPI及AKA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与DAS28(4)的相关性。结果抗-CCP、RF、GPI及AKA水平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R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患者之间疾病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RF、GPI分别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DAS28(4)、C反应蛋白(CRP)等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抗-CCP、RF、GPI及AKA不能作为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RA的客观化分型依据,抗-CCP、RF、GPI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分析我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自身抗体与RA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为研究中医药治疗R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广州市中医医院收取RA患者216例,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在年龄、性别、病程、ESR、CRP、DAS28评分、RHF、抗CCP抗体GPI等方面的分布规律与相关性。结果:RA的不同证型在性别、RHF、抗CCP抗体GPI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年龄、病程、ESR、CRP、DAS28评分有关。结论:我院RA证型以寒湿痹阻型最多见,年龄较小的患者多见于湿热痹阻型,年龄较大患者以痰瘀痹阻型为主;肝肾阴虚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湿热痹阻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疾病活动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类风湿因子等多种自身抗体的相关性,为RA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收集RA住院病例资料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5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比较其自身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RA确诊病例218例,其中寒湿痹阻证55例,湿热痹阻证62例,瘀血痹阻证38例,肾气虚寒证31例,肝肾阴虚证32例。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阳率高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率高低依次为:瘀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结论:不同中医证型RA自身抗体分布存在差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可为RA的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抗核周因子(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检测结果在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寒湿痹阻型高于肝肾阴虚型和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和APF可作为RA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TNF-α可作为RA活动期或进展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刘兴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4,(4):F0002-F0002
目的:探讨RF与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01月-2013年08月我院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健康对照者RF与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RA组血清RF、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F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76.0%,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92.0%,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O.O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fide,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02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RA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6例(非RA组)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的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并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RA组抗CCP抗体浓度和RF浓度及抗CCP抗体阳性率和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P<0.05);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RF阳性率,但无显著性差异.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 <0.05).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上,抗CCP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是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洪学  童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11-111,13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5例、非BA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Rf。结果:抗CCP抗体、RA33抗体和IgG-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8.5%、33.9%、75.4%;特异性分别为98.O%、97.0%、81.0%。结论:抗CCP抗体、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优于RF(P〈0.05),可作为RA诊断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RF与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同时检测用于RA的诊断是临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RA患者和60例其他风湿类疾病患者进行RF和CRP以及抗-CCP抗体检测,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RF,应用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结果60例患者血清中,RF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77%,CRP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33%,抗-CCP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95%,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22%。结论RF、CRP和抗-CCP抗体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RA的诊断灵敏性,有助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时选择非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30例,作为非类风湿关节炎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检测结果分别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hs-CRP、ESP分别高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联合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岳跃兵  洪梦婕 《河南中医》2019,39(3):368-371
目的:探讨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甲状腺功能情况。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病例报告表,并记录中医证候,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40例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型。结果: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0.0%;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为32.5%。结论: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分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RA)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肌骨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60例ERA患者,按证型分为寒湿痹阻证61例、湿热痹阻证31例、寒热错杂证68例.记录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评分(DAS28),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介导的免疫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3例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瘀血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5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的水平,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痹证之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以痹证类风湿关节炎住院的688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CCP抗体、RF、ESR、CRP),对照组选自健康体检者60例,分析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寒湿痹阻(兼血瘀)证CCP抗体检测值及阳性率较高;湿热痹阻(兼血瘀)证CRP检测值及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蒙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检测RF、CRP、ESR、抗CCP抗体等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齐素协日型组比较,其余两组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抗CCP抗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素型,ESR由快到慢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RA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最高,属RA活动期患者,巴达干赫依及协日乌素证型者相对偏低,基本属RA早期或稳定期、迁延期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PP-3)、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分型(RF)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进程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法,测定血清MMP-3、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的含量。结果:(1)MMP-3、抗CCP抗体及RF lgM、RF lgG、RF lgA在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CCP、RF在RA各组血清水平均高于非RA及对照组(P<0.01);MMP-3在RA组具有较高含量,显著高于非RA组、健康对照(P<0.01);在RA1组与RA2组中水平比较差别明显(P<0.01),在RA2组与RA3组中水平比较差别明显(P<0.01)。(2)RA组中MPP-3、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的敏感度分别为65.3%,68.7%,71.8%。(3)MMP-3、抗CCP与RF lgM+RF lgG+RF lgA在RA组中特异性分别为70.2%,95.1%,83.1%。(4)五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敏感度为32.8%,联合特异度为100%。结论:联合检测五项指标可降低RA的漏诊率。动态联合测定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MMP-3能更有效地及时监测RA的疾病进展,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干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RA患者和42例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含量。结果 64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0例,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类风湿因子(RF)阳性51例,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抗CCP抗体和RF两者敏感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CP抗体的诊断敏感性与R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诊断特异性较RF高,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