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43岁。上腹部隐痛不适五年余.偶感饥饿后头晕。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未触及包块。无高血压病史。血、尿搪及淀粉酶正常。胃镜检查正常。B超见左上腹一实性占位,提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CT检查:平扫显示胰尾部膨大,密度与胰体相同,CT值52Hu,境界不清(图1)。注射造影剂80ml后,采取“两快一慢”的扫描方法,胰尾膨大部分迅速明显强化,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同,CT值113Hu,高于胰体密度,形似一高密度球形团块,直径约4cm,延迟25分钟扫描平复(图2)。CT诊断:胰尾肿瘤(血供丰富)结合临床考虑无功能性胰岛细…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35岁 ,因上腹隐痛 1年伴左上腹包块 6月入院。患者于 1年前常感上腹隐痛不适 ,进食高脂食物可诱发或加重。在外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 6月前发现左上腹有一包块 ,前来我院就诊收治入院。体检 :P 80次 /分 ,BP 10 5 /75mmHg。腹软 ,在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 5 .0cm× 6 .0cm大小包块 ,质地较硬 ,活动度差 ,基底部未触及。肝、胆、脾、双肾均未扪及。腹部叩诊呈鼓音 ,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RBC 4.91× 10 12 /L ;Hb 15 1g/L ;WBC 7.5×10 9/L ;N 78%;血糖 :9.1mm…  相似文献   

3.
超声对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IT)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7例均经超声检查的NIT患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超声对NIT良恶性鉴别100%,定位误诊率为57%,定性诊断率为0。声像图分实液型(4例)和囊实型(3例)两种。瘤体最大径线≥9.0cm6例。病史≤3个月和呈慢性经过而近期内(≤3个月)症状加重6例。结论:要提高NIT的术前超声诊断率,必须把握:(1)了解瘤体大小与病史间不相平行的临床特点。(2)了解肿瘤的起源特点,明确肿瘤位置与胰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非功能胰岛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78年~1992年间收治的15例胰岛细胞瘤中的3例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报告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例1,女,21岁,发现上腹包块1周住院。体检:右肋弓下触及球状肿块,硬,表面光滑,无压痛,不易推动,大小约5×6×4cm。B超:右腹后腔混合性肿块,大小约6.6×6.4×6.2cm。CT:考虑为胰头或其  相似文献   

6.
胰岛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育筹 《新医学》2002,33(1):41-41
1引言胰岛细胞瘤又称胰岛B细胞瘤,是一少见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空腹期低血糖症为特征。病理上大都属良性腺瘤。最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2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干部。因反复空腹时头晕、自汗、心悸、软弱、震颤、嗜睡、木僵发作6个月,于2001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头晕、自汗、心悸、软弱、震颤、嗜睡、木僵症状,多为下班时,进食休息后症状消失,照常上班,未予重视。近一个月来,症状渐渐加重,发作次数增加,遂来院就诊,考虑为:①癫癆?②颅内占位病变?③癔病?④低血糖?作脑电地形…  相似文献   

7.
笔者 1 985~ 1 999年经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证实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患者 ,男 2例 ,女 6例 ,年龄 1 9~ 62岁。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症状多因原发胀痛或继发性肿块压迫周围器官所致。本组 2例上腹部隐痛 ,食后饱胀不适 ,食欲减退 ,体重下降。右上腹触及包块 ,表面光滑 ,活动欠佳。 2例左上腹肿块 ,有剧烈腰背痛 ,B超发现左上腹后腹膜巨大肿块与胃壁粘连。 4例B超发现肿块与胰腺相连 ,腹部触及肿块 ,位于上腹部左侧 3例 ,左侧 5例。本病的病程。1例胃肠钡餐检查示占位性病变 ,对胃十二指肠等有明显压…  相似文献   

8.
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胰岛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9例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MRI检查包括SET1WI、抑脂FSET2WI和FSPG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9例在MRI共发现10个病灶,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有2个病灶。抑脂T2WI高信号(7/10),抑脂FSPGRT1WI低信号(7/10)。三期明显强化(4/10);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和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4/10);环形强化(2/10)。结论MR检查在胰岛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胰岛细胞瘤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超声定位的33例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证实胰岛细胞瘤32例,其中3例为非功能性,1例胃泌素瘤;正常胰腺组织1例。腹部超声检查定位32例中,真阳性21例,符合率65.63%;假阴性11例,其中被术中超声检出者3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取血测胰岛素(PTPC)检出者3例,超声内镜检出者1例,故假阴性实为4例。1例仅作术中超声为真阴性。各种超声综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性分别为87.5%,100%,87.87%。阴性及阳性预期值分别为20%及100%。结论:多种超声综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赵殿辉  孙兮文 《临床荟萃》1997,12(19):865-866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生化的激素水平的监测,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主要为肿瘤的定位。近年来,随着CT,MR和超声等技术的发展,胰岛细胞瘤的早期定位诊断已有明显提高。复习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评价MRI、CT等检查技术在胰岛细胞瘤定位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胰岛细胞瘤的超声疹断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胰岛细胞瘤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胰岛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岛素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9例,超声与CT对其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7.8%(14/18)、75%(9/12)。结论:超声与CT均能大部分胰岛细胞瘤作出定位诊断,但对其定性诊断尚需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强化特点及与周围血管脏器及胆总管下段及胰管的关系等,是否有低血糖及黄疸等临床症状。结果11例经手术证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位于胰头4例、胰颈1例、胰体2例、胰尾4例),病灶大小为1.5~10 cm,平均3.9 cm。11例病人中,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11例CT平扫检查时病灶呈等低密度,9例增强病人其中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均呈显著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较动脉期稍减低,与胰腺实质相类似,2例因肿瘤体积较大,内部缺血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具有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多期增强CT检查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通过对肿瘤强化方式、病灶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观察及病灶有无远处转移,对临床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标准,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对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胰腺尾部、胰腺体尾各4例,胰头部1例.肿瘤多呈圆或椭圆形,直径平均6.7 cm,为等或稍低密度,可伴囊变、坏死、出血、钙化等.增强扫描动脉期CT净增值平均22~79 Hu,门脉期CT净增值平均9~52 Hu,坏死囊变区无增强效应.手术及病理证实良性生长4例,具有侵袭性生长行为5例.结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CT影像较有特征性,尤以动脉期及门脉期明显强化为主,易与胰腺癌鉴别,但仅凭CT影像不足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胰岛细胞瘤为较少见肿瘤,既往均靠临床症状及血糖检查确定诊断,但因低血糖及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2岁.常规体检时超声发现:胰腺显示清,胰管无扩张,胰腺体尾部与胃之间可见一大小约6.8 cm×7.0 cm×5.2 cm包块回声(图1、2),边界清,内回声尚均质,与胃壁分界清.CDFI:周边及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胰腺体尾部与胃之间实性包块来源于胰腺,良性可能性大.CT:胰腺体尾部肿物(胰腺腺瘤?胰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手术显示:胰腺体尾部与胃之间见一7.0 cm×8.0 cm×6.0 cm大小实性包块,与胰腺、胃、脾关系密切.手术行胰腺体尾部、脾切除.病理诊断:胰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胰岛细胞瘤定位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996-2000年收治的1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前B超、CT及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3种检查方法定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胰岛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为91.7%,远远高于术前B超的58.8%及CT的66.7%,结论 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定位诊断胰岛素细胞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4-2006年治疗的13例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结果。结果:本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均为良性,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2例伴有脑症状,术前B超、CT检查9例,准确定位5例;DSA检查3例,准确定位2例;术中扪诊结合术中B超7例,准确定位7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良性2例,恶性2例.术前B超、CT检查均发现病灶,均需术中冰冻、术后病理才明确诊断。13例均实施手术治疗。结论:术前B超、CT、DSA及术中B超有助于胰岛细胞瘤准确定位,手术切除胰岛细胞瘤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我院经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学证实的17例P-NENs患者,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后的影像特点。结果17例患者共19处病灶。病理分级:3例为G1,9例为G2,5例为G3。影像表现:平扫均呈稍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晰,除2处病灶强化不明显外,其余17处病灶均呈现延迟强化表现,其中2例病灶可见边缘包膜样强化,所有病例胰腺导管未见明显受侵。淋巴结转移:G1~G3病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P-NENs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合典型CT征象结合临床特征可于术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鉴别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卓明  万珍玲  刘保安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29-331,352,i000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胰岛细胞瘤(ICT)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8例SPTP与11例ICT分别做HE、PAS、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结果8例SPTP患者平均年龄20.1岁,术后均无复发;肿块均有包膜,囊实性相间;组织学上,以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结构且伴有退行性改变为其特征。11例ICT患者平均年龄43.2岁,术后有2例复发;部分肿块有包膜,多为实性;组织学上,瘤细胞胞质少,细胞核内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细胞排列成小梁状、腺泡状或实性。免疫组化显示,SPTP组瘤细胞AACT、ACT、Vim多为( ),CgA、CKI、ns多为(-)。结论瘤细胞的退行性变及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ACT、AACT、Vim( ),CK(-),有助于胰腺SPTP与ICT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