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早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并分析DR病程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165例(330眼)和正常对照者132例(264眼)的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结果:DR患者CRA的PSV、EDV、OA的ED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RI和PI则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流速度逐渐减低,RI、PI逐渐增高.在DR发生过程的极早期阶段,CRA的EDV下降,RI和PI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可利用CDFI诊断糖网病,血流参数的变化可以动态监测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及发展,在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已发生变化,可极早期诊断DR.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世界性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临床出现DR改变之后,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逆转DR的发展,故早期治疗成为降低DR致盲率的重要措施.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笔者采用降糖护目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40例,并与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40例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测定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探讨本方治疗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彩色多普勒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CDI)检测不同时期颈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72例糖尿病(DM)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NDR)、背景期(BDR)、增殖期(PDR),应用CDI检测Di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技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随着DR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逐步升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逐渐下降,阻力逐渐升高.结论:颈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脉络膜血液循环及其供血血管的血流状态,探讨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循环改变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同步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时利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CDFI)测量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以及阻力指数(RI),分析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参数与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睫状后动脉PSV与EDV均明显慢于对照组(P均0.05),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DR组PSV与EDV均明显慢于NDR组、NPDR组(P均0.05),阻力指数明显高于NDR组、NPDR组(P均0.05);NDR组与NPDR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与睫状后动脉PSV呈负相关(r=-0.844,P0.05),与EDV及R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之前,脉络膜动脉的血流减慢,阻力增大,整个脉络膜的氧供和血供相应减少,这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梦玲  徐少君  周甜甜  姜利刚 《新中医》2024,56(13):107-1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的临床 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单纯性DR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 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通络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眼部 相关指标、视功能指标及视网膜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出血灶面 积、视野灰度值、视网膜动脉搏动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眼部相关指标及视 网膜动脉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视网膜动脉平均血 流速度、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视功能指标及视网膜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血 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 单纯性DR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视功能,改善视网膜动脉血流,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越长DR的发病率、致盲率也越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与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着密切关联[1]。我们通过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流变化的特点,从而  相似文献   

7.
程世明  刘蓉 《河北中医》2006,28(11):872-87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逐渐上升,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51.3%[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防盲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8.
张风梅  李冠峰 《光明中医》2013,28(4):855-85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其以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为主要表现,后期可因增殖性改变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在我国,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DR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40岁以上人群中DR患病率高达7%[1],因此,研究和探索DR的发病机制和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皮肤等部位.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前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因素,后者常呈进行性进展,最终导致肾衰竭,成为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风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32例(6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球后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30例(60只眼)进行对照。其中32例DR患者接受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包括非增殖型(NPDR)20例和增殖型(PDR)12例。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Vm增高,其中N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变化(P<0.05),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CDI检测对DR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笔者用养阴行血方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30例,观察临床疗效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测定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O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止血明目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常见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成年盲人中致盲的重要原因[1],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DR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2],早期发现、及早防治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杞参鳖甲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英国Naik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光学眼底镜筛查,发现6.1%的患者存在DR,且发现DR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升高。提示两者的发生发展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尿病病程有关,且糖尿病病程每增加5年,DR危险性增加1.89倍;HbA1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31例患者采用自动验光仪验光,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比较近视眼与非近视眼的DR患病情况;对单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比较其双眼的DR患病情况。结果 1.单眼高度近视DM患者:非近视眼侧DR患病率100.00%,近视眼侧DR患病率8.08%,且病变主要分布在Ⅰ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8.404,P<0.01)。2.近视眼/非近视眼DR患病率比较:近视眼为15.10%,非近视眼为75.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2853,P=0.021)。结论近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因素,糖尿病患者不同屈光状态眼DR患病率不同,近视性屈光不正眼DR的患病率低于正视眼和远视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盲率,特别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可引起患者严重的视力丧失.DR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病理过程包括周细胞丧失、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视网膜缺血缺氧、血管新生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各进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ng-Tie系统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进行讨论,该类分子机制主要参与了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缺血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中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毛细血管增殖与退化,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毛细血管内皮间氧弥散的减少,各种血细胞形态上的变化,血流的改变与血管内外壁切向应力的改变。在眼底表现为微血管瘤、小出血点、硬性渗出、棉絮斑等一系列病变。因而针对眼及视网膜血循环的检测,己成为DR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单纯性视网膜病3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全部糖尿病患者中有DR者达50%以上,是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85%左右是因DR引起.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DR3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焦胜敏 《陕西中医》2012,33(4):503-505
<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e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达51.3%[1],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2]。目前尚无理想疗法,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血糖和全身相关因素如血压、血脂、肾功能、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温通散眼部热熨对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眼血流及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32例共198眼3期以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予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温通散眼部热熨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眼血流各项指标和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价,观察温通散眼部热熨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53%。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其眼动脉以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流速(PSV)及舒张末期血流流速(EDV)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阻力指数(RI)降低,视网膜中央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Vm)增加,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通散眼部热熨治疗早期DR患者具有较好效果,能够加快其眼部血流流速并改善视网膜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按眼底病改变分为非增殖型和增殖型,新生血管的出现是增殖型的标志,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更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视力[1].但因不少患者发病日期较难确定,病程也更难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