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关于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应用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瘫作为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性疾患.会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经济和心理的巨大负担。迄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哪些方法可以使脑瘫患儿完全恢复。但是脑瘫并不影响寿命,脑瘫儿童最终会长大成人。因此.如何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使他们能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是康复工作者和患儿家长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了解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和游戏在治疗中的应用,我们进行了该项调查。  相似文献   

2.
社区与家庭结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虹 《中国康复》2009,24(1):69-70
目的:探讨家长树立正确心态参与脑瘫社区家庭结合康复的重要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家长参与组(家庭组)各40例,均接受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家庭组同时增加家长理论培训和家庭康复训练。2组均观察1年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评定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GMFM分值,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2组间比较,家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树立正确心态参与社区家庭结合康复对脑瘫患儿功能改善的疗效显著;社区家庭结合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经济的治疗模式,对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保证患儿的终身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瘫儿童的康复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05年5月25日,WHO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有关“残疾与康复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残疾,包括预防、管理和康复”,可见“管理”在系统的康复流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脑瘫儿童的康复管理也可称为脑瘫儿童的康复目标导向性管理(以下简称“管理”)。脑瘫儿童的康复属于脑功能康复,是多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脑瘫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初探-附6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和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关系.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分为康复组、教育组和康复+教育组各20例,观察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结果 2年后,WeeFIM量表评定康复组和教育组为有效,而康复+教育组为基本恢复,且疗效优于康复组和教育组( P<0.05).结论 对脑瘫患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医疗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脑瘫儿童医学康复并教育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目的:研究学龄前脑瘫儿童医学康复并教育康复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60例学龄前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医学康复手段(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进行训练,实验组在采用医学康复基础上增加学前教育、引导式教育。康复疗效评价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对两组脑瘫儿童进行评估。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包。 结果:训练6个月后,两组脑瘫儿童的GMFM功能区得分均较前显著提高,两组分别做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得分又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训练6个月后 WeeFIM评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医学康复并教育康复可以明显改善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患儿的认知、言语和社会功能。综合康复的效果优于单一的医学康复。  相似文献   

6.
杨明  恽晓平 《中国康复》1997,12(4):158-159
应用重心记录仪对26例脑瘫患儿进行站立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根据年龄将健康儿童和脑瘫患儿各分为学龄前和学龄2组。结果:健康儿童组随年龄增长,重心移动轨迹长度逐渐缩短,重心压力面积减小;脑瘫患儿则无论学龄前组或学龄组,其重心移动轨迹长度均延长(P<0.01),压力重心面积增大(P<0.01)。研究表明,应用重心记录仪可对脑瘫患儿平衡障碍及其程度进行客观、精确的测定,其结果有助于指导脑瘫的康复治疗,在脑瘫评定与康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瘫儿童全面康复的经济实用新模式.方法 根据现代康复训练和"引导式教育"原理.设计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与感觉运动统合训练为主、辅以个别化教学和自行创立的引导式教育"脑瘫运动康复操"的"六位一体"康复疗法,以一日课程形式应用于本科室的50例脑瘫儿童.结果 经过"六位一体"康复疗法1个疗程,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言语和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提高.日常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较大进步,康复总有效率9O%~96%.结论 "六位一体"疗法对脑瘫患儿的运动、言语、行为和认知、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家长付费较少,机构投入成本也较低,可试用于无医疗药物作辅助康复治疗的中小型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尤其适用于3岁以上家庭经济困难的脑瘫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方法:45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GMFM和WeeFIM 评分均较干预3个月末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2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较干预3个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刘蓓  范晓华 《中国康复》2005,20(4):224-225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接受不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分为2组,综合组58例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传统组23例采用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依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患儿综合功能均显著提高(P〈0.01),综合组优于传统组(P〈0.05)。年龄、瘫痪程度、智力水平对疗效有负性影响。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优于传统治疗;患儿的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脑瘫患儿不仅存在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落后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营养不良[1]、体重低、体质差、免疫低下[2]、易感染等问题,影响及制约脑瘫患儿的康复。笔者所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病区近1年来在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加用俞募穴针刺法,观察其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次数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按照2006年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修订的  相似文献   

11.
脑瘫患儿剪刀步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是儿童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由脑瘫引起的剪刀步使患儿行走困难。1996年3月~1998年9月,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对24例有剪刀步的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市小儿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康复医学在我国开展较晚,人们对立存在不同的看法是很自然的,本栏目专门给读者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争鸣园地,栏中所载文章一般尚不够成熟,不代表本刊也不代表任何组织而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欢迎读者踊跃投搞。佳木斯市约有残疾儿童2万,其中脑瘫患儿52O名,约占残疾儿童总数的3%。自199O年起,佳木斯市开展了社区康复,给脑瘫患儿带来了福音,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取得理想效果。1康复形式1.1充分利用社区康复网络在佳木斯市社区康复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佳木斯市社区康复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下,利用原有三级医疗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在社区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脑瘫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瘫患儿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进行护理。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PALCI评价法,对P、A、L、C、I五个项目进行评分,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儿童家长负性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脑瘫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家长焦虑、抑郁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iedman家庭干预模式对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也谈小儿脑瘫的社区康复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是儿童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生率高达5‰,这意味着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发生脑瘫,而且需要康复。若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3岁间进行康复治疗,大部分脑瘫儿童可能完全康复,否则将因残疾而影响终生。由于机构康复的覆盖率低、费用较高、陪护人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等原因,目前我国脑瘫儿童有条件在医院或其他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治疗的,为数十分有限,这就给社区康复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脑瘫儿童日常社区康复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出院后社区康复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则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采取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疗程12周。干预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神经心理发育检查以及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比较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其综合能力评分、GMFM、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综合能力评分、GMFM评分、D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可以全面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智力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确把握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方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康复医学引入我国以来.脑性瘫痪的康复理念、理论和技术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更新、修正和发展。目前,我国小儿脑瘫康复事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成熟的理念与实践。如何使我国小儿脑瘫康复事业沿着科学、规范、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儿童康复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2006年8月4日-6日在长沙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九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对当前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指出了一些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20例(实验组)与2015年6月至12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院前、院内、院外系统化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进行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3个时间点两组患儿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依从性,持续改善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比传统健康教育具有更大优势,值得在儿童脑瘫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护理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庆瑜 《护理学报》2006,13(7):30-31
脑性瘫痪是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主要神经系统伤残综合征,不仅表现为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和视力、听力、语言障碍,癫疒间、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知障碍等[1]。脑性瘫痪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为1.8‰ ̄4‰[2]。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适应了这一需求。许多学者在此领域也已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现将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护理现状和发展情况综述如下。1脑瘫儿童治疗方法在我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以ICF 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方法根据ICF 理论框架,综合多种评估工具和自编工作量表,开发评估系统。对50 例农村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家庭康复1 年。结果和结论ICF理论框架为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提供良好的架构,为评估工具的建立与体系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所制定的康复计划依从性较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和游戏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采用便捷取样法,在国内4个省举办的培训班的学员中进行调查.结果:治疗人员及家长对脑瘫康复治疗的目的缺乏明确的理解,在治疗中很少利用游戏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育.结论:脑瘫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健康的方式使患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形成健全的人格融入社会.游戏是儿童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脑瘫患儿可通过游戏促进发育.建议加强关于游戏及其作用的培训,并将游戏意识纳入脑瘫儿童康复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