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销蚀术(EL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采用ELA治疗的36例糖尿病足合并膝下动脉病变患者(4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观察EL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的手术成功率, 术后3 d及术后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保肢(趾)率、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围手术期2例出现限流性夹层、2例出现远端动脉栓塞、1例出现穿刺点血肿。术后3、6个月患者ABI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 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 d保肢(趾)率为92.5%(37/40), 术后3个月保肢(趾)率为82.5%(33/40), 术后6个月保肢(趾)率为77.5%(31/40)。结论 EL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近期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在血管病变不同程度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36例糖尿病患者按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分为轻度血管狭窄组(A组:20条下肢,血管狭窄<50%),中度血管狭窄组(B组:26条下肢,血管狭窄50%~70%),重度血管狭窄组(C组:25条下肢,血管狭窄>70%);全部患者均给予干细胞动员5 d,第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将单个核细胞悬液按3 cm×3 cm间距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12、18个月定期观察三组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移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移植后12个月,三组踝肱指数(ABI)及经皮氧分压(TcPO2)均较移植前增加(P<0.05).18个月A、B两组ABI仍有增加(P<0.05),但C组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个月A组有8条下肢(40%)、B组有8条下肢(31%)、C组有6条下肢(24%),复查有新生血管形成.年龄、病程、血压、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TG均是影响移植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在轻、中度血管病变时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远期疗效优于重度血管病变者,围手术期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TG的情况,它们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管病变常位于肢体远端,因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而致临床症状不明显,当出现糖尿病足症状时,截肢常不可避免。我院内分泌科与心血管科合作,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科指导下,于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闭塞性病变8例(16条肢体)。为进一步探讨其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闭塞性病变的价值及适应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 对126例(141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分级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A组,54条肢体)、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交通支静脉结扎术(B组,72条肢体)和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C组,15条肢体),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1)141条肢体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沿大隐静脉走行区有条索状硬结135条(95.7%),3个月内体征均消失.A、B、C组浅静脉血管迂曲扩张的症状消失分别为50、65、11条,下肢肿胀消失分别为51、61、13条,色素沉着变浅分别为46、53、8条.(2)并发症为术后局部复发2条肢体(1.4%),皮肤灼伤7条肢体(5.0%),术后小腿局部皮肤麻木感10条肢体(7.1%),皮下淤血、青紫18条肢体(12.8%).(3)141条肢体经B超检查均未出现主干闭塞后再通的发生.结论 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新型、安全、微创、疗效满意的新技术,其中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35条肢体).其中27条肢体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形术,8条肢体行Deep球囊扩张成形术.32条肢体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其中3条肢体同期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3条肢体加行股-股动脉耻骨上转流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为0.63±0.17,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2.9%(29/35),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复合式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式灵活,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减少,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技术(包括液压扩张、减容、抑制再狭窄技术)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连续收治的465例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70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接受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形作为基础治疗, 其中联合减容技术67例, 联合抑制再狭窄技术82例, 三者联合11例。比较术后1、3、6及12个月的再闭塞率、目标病变再干预率, GLASS分级P0、P1、P2组3个月内的伤口愈合率, 6、12个月的保肢率及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76.0%(433条/570条), 术后6、1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85.4%(370条/433条)及75.3%(326条/433条), 治疗病变的长度为(3.6±1.3)cm;术后1、3、6、12个月再闭塞率依次为5.5%(23条/420条)、8.2%(33条/403条)、14.9%(55条/370条)和23.6%(77条/326条);6、12个月的目标病变再干预率分别为7.6%(28条/370条)和12.0%(39条/326条);P0、P1和P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AO)的腔内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DAO患者21例(23条肢体),6条肢体行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20条肢体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 23条肢体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率100%,膝下胫动脉球囊扩张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踝肱指数升高0.21~0.49,平均升高0.31±0.09,19例平均随访(10.0±4.6)个月,支架内血管闭塞5例,1例截肢,4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对DAO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肝脏损伤围手术期治疗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对39例肝脏损伤并存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病人中36例进行手术治疗,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多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7例次(17.95%),吻合口瘘或胆瘘3例次(7.69%),肺部感染2例次(5.13%),腹腔感染3例次(7.69%),泌尿系感染1例次(2.56%),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及酮症酸中毒1例次(2.56%),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9 d.结论糖尿病能增加肝脏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糖,选择合理术式,有利于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并研究CRP与血糖、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就诊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无周围血管并发症30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30例,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30例.采血测定所有病例的CRP、血糖、血脂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12,P <0.05),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2,0.535和0.634,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RP呈负相关(r=-0.412,P <0.05).结论 CRP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关,且CRP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经方当归补血汤在血管吻合术后防治血管栓塞及提高肢,指体存活率的作用,推广中药临床经方的应用.并为以后改进剂型(从汤剂改为饮剂)作前期研究.方法 以血管吻合术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均予相应的抗感染、抗凝、解痉治疗,治疗组于血管吻合术后连续2周加服当归补血汤,对照组不服用本药.观察两组术后2周内出现血管栓塞及肢,指体存活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管栓塞率(5.00%vs 1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肢,指体存活率为98.75%、对照组为97.14%.结论 在血管吻合术后应用当归补血汤,具有防治血管栓塞及提高肢/指体存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个体化综合性外科治疗.方法 对2002年4月~2006年9月收治的239例共272条患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肢体,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对其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系统的病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出系统的评估,针对各个静脉系统的病变和并发症情况采取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有7条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2.6%),有7条肢体出现单纯性小腿肿胀.随访6~53个月,5条肢体有长期并发症.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146条,明显好转120条,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 对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性外科治疗,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静脉外肌袢代瓣术等深静脉瓣膜修复手术,只要精细操作、加强围术期管理,并发症就可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自1993年6月~2010年6月对87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70例.结果 急诊手术止血率98.6%(35/36),急诊手术病死率11.1%(4/3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近期再出血率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杂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70例(86条肢体)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病人资料,根据患肢的不同情况,应用血管镜直视下判断是否合并血栓,灵活组合应用球囊取栓、术中造影、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人工血管旁路术等杂交手术方法;配合截肢(趾)术、局部清创术、持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特殊敷料换药等各种治疗措施.结果 血管镜下发现并取出血栓45例,其中41例髂股动脉合并不同程度狭窄需同时进行腔内治疗,25例没有发现血栓或血管镜无法进入直接行腔内治疗或旁路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7.5%,1个月溃疡愈合率为87.8%;术后1年通畅率为86%,围手术期死亡2例.所有病例术后一周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病情复杂多样,需进行个体化评估,采取外科和腔内杂交一站式灵活多样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杏梅  蔡超英 《现代医院》2006,6(7):107-108
目的评价知识宣教联合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6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5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知识宣教联合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用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疗程均为60d。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2·6%,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的愈显率32·0%、总有效率为68·0%(p<0·05)。结论知识宣教联合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并发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非手术治疗疗效的研究,探索在一级医院对该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5-2011年天津市某一级医院住院并发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500例糖尿病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病程在5~10a、较少并发症(无或少于3种并发症)以及处于病理Ⅰ期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佳.结论 该一级医院中西结合特色治疗对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获得最佳效果、最少副作用,尤其对于处于病理Ⅰ期及较少伴发症和动脉病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球囊成形术后高灌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在经过球囊成形术(PTA)后发生高灌注损伤,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冷敷和暴露创口等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抬高患肢、加强屈伸运动和外敷硫酸镁等加强干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于PTA术后高灌注导致下肢疼痛、肿胀以及皮下瘀点等并发症的疗效。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以及皮下瘀点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改善评分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加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下肢PTA术后引起的高灌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行性强,值得,I盘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64例65岁以上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言听计从率高(56.25%),伴随疾病多(57.8%),肿瘤切除率约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9%,围手术期病死率6%.结论:手术切除是高龄结直肠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重视伴随疾病的处理,有效防治并发症,充分的肠道准备,恰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门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治愈率为96.0%,病死率为4.0%,手术止血率为92.0%,术后再出血率为8.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对照组分别为65.0%、35.0%、60.0%、40.0%和4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脉高压征并消化道大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外科手术危险因素之一,能大大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本研究总结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3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并与同期无糖尿病的同类患者对比,以探讨糖尿病对肝硬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心脏外科实施手术置入IABP患者80例,根据IABP置入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研究组(12例)、无并发症组(6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围手术期情况、IABP置入相关情况以及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通过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脑卒中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5岁以上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外周血管病发生率及体外膜肺氧合应用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置入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为高龄患者(65岁以上)、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及体外膜肺氧合。研究组65岁以上患者比例(83.33%)、糖尿病发生率(41.67%)、外周血管病发生率(66.67%)及体外膜肺氧合应用率(41.67%)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两组IABP辅助时间及置入时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尿量均显著升高,中心静脉压、心率、多巴胺、肾上腺素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研究患者,术前置入26例,术中置入35例,术后置入1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43%、31.58%。置入后出血7例(8.75%),缺血2例(2.50%),其中坏疽1例,骨筋膜室综合症1例,血管损伤2例,IABP置入失效1例。 结论置入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及肢体缺血是临床常见并发症,高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是IABP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围术期护理监护,规范操作流程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