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治疗50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及颞中回入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中回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随访0.5~1年,评价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A组患者死亡(GOS分级I级)3例、生存22例,其中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10例、良好(GOS分级V级)6例;B组患者死亡3例、生存22例,其中植物生存3例、重残6例、中残10例、良好3例;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谢隽 《山东医药》2011,51(18):107-108
目的 对比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其中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82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控制情况及GOS.结果 术后3、5、7 d观察组颅内压分别为(19.8±2.9)、(17.9±2.4)、(16.0±2.2) mmHg,对照组分别为(28.9±2.8)、(26.3±2.2)、(23.8±2.3)mmHg,两组各时点颅内压相比,P均<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恢复良好34例、中残24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恢复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2例,64.9%;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伤后1 a按GOS评价.良好2例,中残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0例.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很差.尽早手术解除脑受压,保证足够的脑灌注压,防治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低氧血症,是预防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和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开颅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好14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结论 双侧开颅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玉强  孙鹏  边剑平 《山东医药》2012,52(21):79-80
目的探讨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方法。方法根据首次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式不同,将43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三组,A组先行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B组先行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C组先行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然后各组即刻或稍后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比较各组术后Glasgow评分、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A、C组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改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颅脑CT显示,A、B组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较C组明显(P均<0.05),其中B组变化最大。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二次出血常见;对于未继发脑疝或脑疝早期患者,先处理明显进展的硬膜外血肿可能会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锐  李平  高永清 《山东医药》2009,49(30):55-56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5例(36.8%),中残11例(11.6%),重残20例(21.0%),植物生存10例(10.5%),死亡19例(20.1%)。结论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积水的引流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分流管堵塞2例,感染2例,过度分流2例,肛门脱出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GOS分级:死亡2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2例,轻残15例,良好23例。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在清除血肿时进行术中实时彩超引导定位,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术后予以亚低温脑保护措施。术后随访6个月,以GOS判定疗效。结果术后CT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较为彻底,残余血肿面积为原血肿的5%以内28例,5%~10%者15例,10%~20%者2例。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平稳,亚低温治疗后复查颅脑CT示脑水肿较轻,无明显中线移位,无再出血。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16例,轻残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意义。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25例,监护组患者入院后2h内或开颅术后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接压力传感器测颅内压(ICP)监测,同时行脑灌注压(CPP)监测;并与25例伤情基本相似的非监护组病人比较研究。对照组未行ICP、CPP监护。结果监护组根据ICP和CPP变化及时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非监护组仅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0%和36%(P〈0.01),痊愈和生活自理者分别60%和32%(P〈0.01)。监护组5例死亡,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对照组死亡9例,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6/25),对照组为48.0%(12/25),两组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动态了解脑的血流灌注,能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病变,有助于临床赢得救治时间,对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蕈患者应用脱水剂、抗生素等治疗,同时行颅骨修补成型术2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24例、腰椎置管引流术17例、嵌顿脑组织清创及坏死病灶切除术9例、皮瓣脑皮层粘连分离术12例、皮层电灼或癫痫灶切除术21例。结果脑蕈均平复、创面愈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17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脑蕈可为多种因素导致或加重,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切除畸形血管团1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2例。11例患者术后复查,8例行数字减影技术(DSA)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10例AVM全切,1例AVM部分残存行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11例患者(64.70%)观察到良好的功能结果。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脑疝患者急诊显微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孙明  杜立新  张利勇 《山东医药》2007,47(36):94-95
回顾性分析57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血浆生长激素水平.结果 重型组患者第1、3天血浆生长激素水平分别为(3.46±2.74)、(2.89±2.32)ng/ml,与轻中型组患者(2.38±1.92)、(1.86±0.36)ng/ml相比,P均<0.05.重型组良好12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轻中型组分别为6、3、1、1例,两组相比P<0.05.认为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生长激素水平与损伤轻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0年8月—2009年10月我科共对64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35例发生再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5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8例。结论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1)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2)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术治疗109例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GOS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存活93例(85.3%),良好41例(37.6%),中残32例(29.4%),重残14例(12.8%),植物生存6例(5.5%)。死亡16例(14.7%)。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病死率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手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44例患者发病0.5~6.0h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结果 44例患者中42例手术顺利,2例遇到可以克服的困难。所有病例术后复查颅脑CT,42例血肿清除彻底或满意,2例有少许残留;1例术后第2天血肿复发。术后存活38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18例,中残9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行常规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及鞘内注射尿激酶,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每日腰椎穿刺放液。治疗组伤后1周内平均颅内压为(14.25±4.50)mmHg,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为〈4.5±2.5)d,对照组分别为(15.90±3.75)mmHg、(7.0±3.8)d,两组比较,P均〈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脑积水及脑梗死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4.2%(P〈0.05)。术后治疗组恢复良好38例,中残1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对照组分别为26、18、4、10例,两组相比,P〈0.05。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及鞘内注射尿激酶可快速廓清患者的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显著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急性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总结其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疗效及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例(12.5%)、中残6例(25.0%)、重残5例(20.8%)、植物生存2例(8.3%)、死亡8例(33.3%)。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病死率高,主要确诊手段是术后及时CT复查,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手术治疗,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对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及好转33例,轻残9例,重残12例,死亡15例。结论合理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时处理合并伤、防治并发症、重视康复理疗等综合措施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超早期组(34例)和早期组(32例)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术后死亡4例;获随访28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5例,Ⅱ级(中残)18例,Ⅲ、Ⅳ级(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早期组术后死亡3例;获随访27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3例,Ⅱ级(中残)12例,Ⅲ、Ⅳ级(重残)11例,植物生存1例。对两组患者良好-中残率及重残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_c=2.015,P0.05),超早期组疗效优于早期组。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儿童重型颅脑外伤诊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3~12岁儿童重型颅脑损伤38例,全部于入院前行颅脑CT检查确诊,其中3~7岁25例,7~12岁13例。GCS评分3~5分15例(特重型),6~8分23例(重型)。车祸伤16例,坠落伤13例,其他伤9例;住院时间最长8~112d,平均26d。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9例,轻残1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重度残疾及病死率为21.05%,死亡率为13.15%。结论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尚未成熟,在重型颅脑损伤时,只要及时诊断与治疗,其疗效常优于成人。若能早期积极预防各种继发性损害,进行肢体功能、语言康复训练,能显著减少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