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和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年龄、肥胖及手术时间等原因有关,经过有效治疗后本组30例患者均1期愈合,无继发感染患者。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原因复杂,术前对伴发基础疾病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护理,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切口的牵拉和挤压,术后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3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23例患者中21例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2例,总结其易感因素及有效处理方法。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3.9%,肥胖、胎膜早破、试产时间过长合并羊水Ⅲ度混浊、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术后咳嗽、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局部处理,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结论:采用彻底清洗腹部切口、提高手术技巧、加强营养、预防术后咳嗽、局部加压包扎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对脂肪液化早发现并正确治疗能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总结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收治的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 全部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结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妊娠水肿、贫血、是否使用电刀,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早期处理,可以减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机理、发生原因、及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2008年至2011年我院普外科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局部和全身处理,均恢复良好,顺利愈合.结论 术前积极纠正基础疾病,术中有效的处置,均可有效的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术后,特别是发生液化后的有效处理可明显缩短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2002年1月~2010年1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1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术中机械刺激、瘢痕体质及过敏体质者、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术后咳嗽、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结论热疗仪理疗、提高手术技巧、规范应用电刀、加强营养、局部加压包扎、置引流条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对脂肪液化早发现及正确治疗能促进切口早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是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我们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26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并探讨针对性治疗的效果。结果:所选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妇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全部痊愈出院且无脂肪液化复发,平均愈合时间为5.22+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81+2天,出院后1个月随访切口愈合好,无任何异常现象。结论:过度肥胖及手术时间过长而使手术切口长时间外露是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针对性治疗有助于促进切口愈合,减小手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术中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于医院行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未出现脂肪液化的42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未发生组;同期行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2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发生组。采用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相关指标并比较,找出影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术中相关因素。结果 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术中出血量高于未发生组,肥胖及术中高频电刀使用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是影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术中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可能受到产妇自身肥胖、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以降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胖、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术中机械刺激、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术后咳嗽、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缝合技术欠佳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结论 热疗仪理疗、提高手术技巧、规范应用电刀、加强营养、局部加压包扎、术中置引流管于皮下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早发现及正确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的切口早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6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使用电刀、遗留死腔、大块结扎、暴力牵拉、切口污染、肥胖、糖尿病等有关,本组综合治疗后全部愈合。住院最短7d,最长36d,平均14d。结论:为降低发生率,其对策是以预防为主,术中尽量控制以上相关因素。一旦发生,应尽早引流切口,拆除皮肤及暴露于切口内的缝线,清除切口内坏死组织,同时预防感染,待引流物减少后,应用胰岛素换药,待其自然愈合或II期愈合。  相似文献   

14.
涂爱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61-476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患者皮下脂肪含量过多、电刀的使用、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自身愈合能力下降等有关。结论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东升 《中外医疗》2009,28(28):62-6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8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9~21d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2006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5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术后10~14 d愈合,无需Ⅱ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 d后可行Ⅱ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两组病人切口无1例发生院內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3~2007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 渗出量较少组术后10~14 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渗出量较多组一般换药3~5 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患者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肥胖、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等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芦延峰 《中外医疗》2014,33(1):75-75,7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9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贫血、术后切口暴露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措施,该组98例患者一期愈合率为,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腹部气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王献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804-3805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针对3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没有再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结论伴有肥胖、糖尿病以及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术后没有进行微波照射理疗,是导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