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柳丽娜 《护理研究》2008,22(2):143-144
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是常见的发绀型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占先天性心脏病7%~9%.本病占出生后2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位,80%~90%病例死于1岁以内[1].大动脉转位术(switch)是D-TGA新生儿存活的唯一根治方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以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术后存活率不高,因此术后监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儿行大动脉转换术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是一种严重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患儿的病情及就医的年龄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不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是将错位的主动脉与肺动脉切断并互相转接,同时将冠状动脉移植到转位后的主动脉上,达到解剖上的完全纠正[1],被认为是目前早期救治D-TGA的最佳方式.2001年4月-2005年9月,我院共收治17例D-TGA行switch手术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新生儿患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行大动脉转位术(ASO)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新生儿ASO的围术期监护方法、并发症及用合适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患D-TGA的新生儿围术期监护质量。方法 选择1998年~2001年收治的12例患D-TGA的新生儿,在体外循环深低温暂停循环下行ASO纠治,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心功能、呼吸道护理及预防感染等。结果 12例患D-TGA的新生儿中1例9d后死亡,11例紫绀消失,但在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3例,右上肺不张3例,低心排2例,痰培养阳性2例,延迟关胸6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2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为患D-TGA行ASO的新生儿制订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可明显降低患儿的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大动脉调转术患儿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万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09-910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一类复杂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1],大动脉调转(Switch)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此手术非常复杂,术后死亡率极高.除体外循环管理、手术技术、术后监护外,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我科2006年5月~2007年8月施行的14 例大动脉调转术的术后呼吸道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婷 《天津护理》2011,19(6):350-350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两大动脉与心室连接错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循环系统,只能依靠动脉导管或卵圆孔或室间隔缺损勉强生存,导致机体严重缺氧,代谢紊乱,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1].80%~90%的患儿在出生1年内死亡[2].唯有尽早手术治疗方能治愈.Switch手术成为当今纠治新生儿D-TGA的首选方法.患儿在术后易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新生儿单位体重的腹膜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其腹膜透析的效果较儿童和成人好.及时有效地腹膜透析可以纠正低心排,降低病死率.同时腹膜透析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易操作,安全效果好.2011年6月我院收治1例TGA行Switch术患儿,术后低心排行腹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熊万玲  胡汉宇 《护理研究》2008,22(18):1658-1659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一类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1],般认为,一经确诊,必须尽快手术,室间隔完整型的患儿最好在2周内进行,最迟不超过1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3例超过1个月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儿行Switch手术后的护理体会及经验.方法 对于Switch术后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针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温、尿量、喂养及延迟关胸等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儿全部治愈,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Switch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3例患儿超过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护理难度更大,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在新生儿期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后延迟关胸的术后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D-TGA的新生儿期患儿,在深低温体循环下行Switch术纠治,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观察病情、呼吸道管理及预防感染等。结果:30例患儿中1例48 h后死亡,床边紧急开胸1例,急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治疗4例,肺不张4例,29例患儿经治疗后痊愈。结论:D-TGA患儿在新生儿行Switch手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超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儿在一期肺动脉环缩和体肺分流术后,行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ASO)的围术期管理要点.[方法]回顾14例D-TGA行快速二期ASO的患儿围术期管理情况.术中使用舒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辅以七氟醚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主动脉开放后持续输注多巴胺,米力农和肾上腺素.体外转流停机前,所有患儿复温至36℃,积极调整凝血功能,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电解质并维持酸碱平衡.[结果]本组14例患儿中12例完成快速二期ASO手术.ASO术前间隔期血管活性—正性肌力药评分(VIS)中位数值16.75(P25,P75:13.125,25.75),ASO术后VIS评分中位数值22.5(P25,P75:18.375,31.125).术后死亡2例(16.7%),低心排量综合征7例(58.3%),低氧血症2例(16.7%),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围术期维持和改善左心功能是D-TGA患儿行快速二期ASO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术中选择适合新生儿和小婴儿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体外转流后增强心肌收缩,降低后负荷和肺循环阻力,改善凝血功能是围术期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术后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佳  何国平  于杨 《现代护理》2007,13(1):56-57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新生儿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ASO)是D—TGA新生儿存活的唯一根治方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以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的生理特点,术后存活率不高,因此术后监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ASO术后护理经验,在小儿心外科ICU监护常规的基础上,着重就ASO术后应该重点监护但临床上落实不够的如术后镇静镇痛、心包填塞监测、左房压监测,以及ASO术后低心排的处理等难点问题和呼吸机模式与参数的设定等方面探讨新生儿行ASO的术后监护方法,藉以提高TGA新生儿ASO的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和临床结果。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15年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共完成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27例,一期Switch术25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17例,含冠脉畸形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D-TGA/VSD)8例,二期Switch术2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h~6个月,平均(27±11.5)d,体质量2.3~6.0(3.52±1.20)kg。结果全组27例,手术死亡2例均为冠脉畸形,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诊1个月~5年远期无死亡,心脏超声复查恢复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以通过一期或两期大动脉调转术进行外科手术纠治,在新生儿期及早发现,早期手术,熟练手术精细操作,冠脉动脉移植保证心肌血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科为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患儿成功实施了改良Nikaidoh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体重17 kg,因活动后气喘,外院心脏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入院。入院体检:口唇及甲床发绀明显,SaO276%,杵状指,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心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大动脉调转术,麻醉采用间断予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维持,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全组麻醉平稳,CPB转流时间186~392(237.1±4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6~201(139.5±34.2)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24~342 h。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死亡2例,延期关胸5例,低氧血症4例,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各2例。结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手术麻醉危险性高,术中加强左室功能支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重视肺部并发症处理是麻醉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行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实行大动脉调转术,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结果 20例患儿发绀均消失,14例术后延迟关胸,8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4例房室传导阻滞,均已治愈。结论加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刘玉梅 《上海护理》2009,9(4):51-52
Nikaidoh术也称主动脉移位术(aortic translocation)[1].它是继Rastelli术之后又一种治疗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D-TGA)错位伴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的新的手术方法,我院于2007年8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D-TGA、VSD及PS患儿8例,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探讨与总结,以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4年1月 ~2010年12月我院对8例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术的术中护理管理与配合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患儿安全返回病房.平均手术时间5.5 ~11 h.结论:精心细致地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柳丽娜 《护理研究》2008,(1):143-144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是常见的发绀型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法洛氏四联症,占先天性心脏病7%~9%。本病占出生后2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位,80%~90%病例死于1岁以内。大动脉转位术(switch)是D—TGA新生儿存活的唯一根治方法,但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以及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术后存活率不高,因此术后监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手术治疗后的心脏解剖结构与血流进行评估.结果 在6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术后的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见多数患儿(60例)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2例动脉转位术后主动脉瓣少中量反流,2例Rastelli术后出现左室流出道狭窄.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疗效随访观察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时机判断中的作用。方法13例D-TGA患者行肺动脉环扎锻炼左心室心肌,然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O)。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前、后左心室的变化。结果肺动脉环缩平均(10.0±3.5)d后行ASO,10例(76.9%)手术成功,3例(23.1%)死亡。手术前左心室压力低,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左心室面,呈“香蕉”形。肺动脉环缩后左、右心室压力比从0.42±0.18上升至0.83±0.08(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从(29.0±10.6)g/m2上升至(69.6±18.6)g/m2(P<0.01);除了3例死亡患者,其他病例室间隔均突向右室面,左心室呈圆形,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从(1.82±0.39)cm上升至(2.24±0.28)cm(P<0.05)。而3例死亡患者LVDD无明显变化,室间隔仍较平直。结论对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大年龄D-TGA患者,肺动脉环扎10d左右、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50g/m2可行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肺动脉环扎后LVDD明显增加,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右心室面、左心室呈圆形者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 TGA)是严重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该病预后凶险[1]。目前广泛应用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治疗 TGA,但该术复杂,需在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2]下进行;发绀型心脏病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较高,术后有更大的血液稀释度,且患儿年龄小[2],这些都易导致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发生。我科于2014年7月收治1例TGA 新生儿,术后并发严重 CLS,经精心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有效的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