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特点。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例和对照组8例,研究组通气模式为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对照组采用为常频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匕机后临床疗效、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标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总结高频振荡通气加常频通气的护理特点和体会。结果研究组上机24h后吸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力(MAP)、氧合指数(0I)和临床转归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叠加常频通气模式能提高HMD患儿的氧合,改善临床转归,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常频通气模式。同时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机械通气相关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16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16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高频振荡通气组患儿在治疗后6,12,24h,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并低于机械通气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上升并高于机械通气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高频振荡通气组并发症和病死率低于机械通气组,存活的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机械通气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改善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目前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4名胎龄平均为31.2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615g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进行传统呼吸机治疗,所有呼吸机为Infant Star压力限制型婴儿呼吸机,入院时摄胸片7例为Ⅱ级肺透,11例为Ⅲ级,6例为Ⅳ级肺透。[结果]除6例自动退院外,其余1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用呼吸机时间109h,其中13例患儿合并肺炎,4名合并肺出血,1名合并气胸,3例合并颅内出血,住院日数平均为27d。[结论]应用呼吸机技术提高后将有更多小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进入NICU做机械通气治疗,限制高PIP应用的策略减少了气胸的发生,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如何防止呼吸道感染仍是我国NICU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的护理措施。主要措施是在严密消毒隔离下采取保暖、抗感染、替代疗法和加强呼吸道、皮肤、口腔、脐部等护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并肺透明膜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6例机械通气的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43例)和无并发症组(83例)。于第1次机械通气后2、24、48和72h及第1次脱机前进行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指标监测。结果与机械通气2~72h比较,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患儿脱机前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分别为(0.55±0.10)ml·cmH2O-1·kg-1和(0.43±0.10)ml·cmH2O-1·kg-1〕和每分通气量〔MV,分别为(0.65±0.10)L/min和(0.62±0.30)L/min〕均明显增加,氧合指数〔OI,OI=吸入氧浓度×平均气道压×100/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10.2±1.9)mmHg(1mmHg=0.133kPa)和(13.6±4.3)mmHg〕均明显降低。无并发症组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和MV在机械通气后48h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两组气道阻力和肺过度膨胀系数均无明显变化。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与OI呈显著负相关(r=0.208,P<0.01),与MV呈显著正相关(r=0.218,P<0.01)。无并发症组均一次性脱机成功,脱机成功时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平均为(0.55±0.10)ml·cmH2O-1·kg-1,MV平均为(0.65±0.20)L/min;有并发症组28例脱机失败,脱机失败时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平均为(1.03±0.30)ml·cmH2O-1·kg-1,MV平均为(0.33±0.30)L/min。结论动态监测肺透明膜病患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的变化,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评估通气策略,掌握脱机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HFOV+SIMV模式)20例和对照组(SIMV或A/C模式)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h、12h和24h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1h与对照组比较,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上机后12h、24h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3;0.33、0.55,P均>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结论 HFOV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0)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76例患肺透明膜病(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高频震荡通气(HFOV)组40例和常规机械通气(CMV)组36例。两组在上机初即开始应用PS,HFOV组同时每日静脉给予沐舒坦30 mg/kg。观察两组早产儿上机前后血气指标、相关呼吸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HFOV组上机1 h、12 h、24 h评估Pa O2、Pa O2/Fi O2、氧合指数(OI=100×MAP×Fi O2/Pa 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Pa O2/(713×Fi O2-Pa CO2/0.8)与CMV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死亡例数、上机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例数、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HFOV、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HMD患儿若能维持呼吸度过72h则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可望治愈。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价格昂贵,绝大多数患儿家属难以承受,呼吸支持则成为HMD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儿科NICU2002—10~2004—10经呼吸支持治疗HMD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邓忠红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1957-1958,1961
目的:研究并解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常频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监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频通气对新生儿进行呼吸管理巳有较广泛应用,但极低体重儿应用常频通气时的氧中毒和气压伤是造成早产儿永久性肺损伤和永久性失明的主要原因,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以上两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24例极低体重儿应用高频治疗的监护,认为必须经过呼吸管理、预防感染、皮肤护理三大护理环节,才能有效地降低后期并发症,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V)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 3例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 ,平均胎龄 33± 4周 ,体重 1 93± 0 85kg ,RDS 9例 ,先天性膈疝 4例 ,经常规机械通气 (CMV)治疗失败后改为HFV治疗 ,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及氧合指数等。结果 1 3例患儿用HFV后 2h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均≥ 0 90 ;在实施HFV治疗 8h后 ,平均气道压 (MAP)由 0 1 6 5± 0 0 38kPa降至 0 1 0 5± 0 0 4 6kPa(q =4 0 3,P <0 0 1 ) ;动脉肺泡氧分压 (a/A)由 (0 0 8± 0 0 2 )升至 (0 2 4± 0 1 1 )q=8 35 ,P <0 0 1 ) ,氧合指数 (OI)由 (30± 1 3)降至 (1 0± 4 ) (q =8 1 6 ,P <0 0 1 ) ;所需氧浓度 (FiO2 )亦由 (0 90± 0 1 0 )显著降至 (0 6 2± 0 1 7) (q =3 37,P <0 0 5 )。结论 重症呼吸衰竭用CMV无效后改用HFV可获得显著疗效 ,表现为氧合改善快、短时间内FiO2 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3.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严重肺透明膜病10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药液(200mg/kg)通过气管插管及导管分4次注入气管内,并通过正压通气使均匀分布于两肺气道。为确保安全、有效,注药前必须保持气管插管及导管的良好位置,并吸清痰液。用药后6小时内不作气管内吸引。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避免氧中毒和气压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近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8例出生体重1000到2500g,胎龄29~37周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进行常频呼吸机治疗,采用呼吸机为美国生产的VIPGOLDBIRD。入院时摄胸片5例为Ⅱ级HMD,24例为Ⅲ级HMD,9例为Ⅳ级HMD。结果除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外,其余3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用呼吸机时间116h。其中10例PaCO2为45~55mmHg,持续时间平均为16h;17例患儿并发肺炎,4例并发气胸,3例并发肺出血,3例并发颅内出血,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肺不张1例;住院日数平均为26d。结论及早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HMD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应用过程中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短吸气时间和快呼吸频率可减少气胸的发生,但如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而致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病死率很高。故有效防治早产儿HMD能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1月使用PS替代疗法治疗早产儿HMD2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吸痰的适宜负压。[方法]选择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吸痰负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吸痰负压分别为8.1kPa~10.0kPa、6.1kPa~8.0kPa、4.1kPa~6.0kPa,观察吸痰过程中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B组吸痰过程中心率、呼吸、SpO2变化幅度显著小于A组、C组,B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小于A组、C组(P<0.05)。[结论]不同的吸痰负压对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气道黏膜损伤均有影响;当吸痰负压控制在6.1kPa~8.0kPa时对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影响最小,气道黏膜损伤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诊断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气管内快速注入PS,观察使用PS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应用PS后患儿皮肤颜色迅速转红,使用PS前后PaO2、PaCO2、pH比较差异显著,23例HMD胸片Ⅰ级、Ⅱ级及2例Ⅲ级患儿只需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面罩等呼吸支持和氧疗技术,7例Ⅲ级患儿机械通气。治愈率96.88%。结论:PS能有效地改善HMD患儿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lumonarysurfactant,PS)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yalinemembranediseaseofnewborn ,HMD)呼吸力学影响。方法 对 2 9例HMD患儿行常规频律机械通气治疗时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其中 18例给予PS治疗 (PS组 ) ,另 11例未使用PS (NPS组 ) ,比较两组患儿呼吸力学监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 6h时 ,PS组静态肺顺应性 (Cstat)、吸气峰流量 (InspFlow)明显增加 (P <0 0 0 1) ,而NPS组尚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此后两组以上指标随时间延长增长 ,治疗后 72h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 (P<0 0 0 1) ;但各时段组间比较 ,PS组明显高于NPS组 (P <0 0 1)。两组压力 -容积环 (P -Vloop)钭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 ,PS组更接近纵座标。治疗后 6hPS组Rinsp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NPS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后 72h ,两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但相应时段组间比较 ,PS组明显低于NPS组 (P <0 0 1)。治疗前后呼气时间常数 (RCexp)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后 72hPS组自主呼吸功 (WOBimp)明显低于NPS组 (P <0 0 5 )。结论 HMD患儿机械通气加用PS ,肺顺应性、通气流量明显增加 ;气道阻力明显降低 ;患儿自主呼吸功耗相对较少 ,效果优于单用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0.
对早产孕妇临产前用药,促进胎儿肺成熟,已是临床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重要方法.目前使用较多而且效果肯定的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我们观察了19例安普索(Ambroxol)(由台湾全福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并同30例地塞米松组对照,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1995年5月~1996年4月对妊娠29~37周,年龄23~33岁,有明显引起早产或因病情需要必须提早终止妊娠的孕妇,在出生前1周内给孕妇使用促胎肺成熟药物2~3天.观察组19例,平均26.6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