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源性腺样瘤较少见。作者曾遇一例,报道如下。女性,16岁,左头部无痛性肿物2个月。检查:(?)缺如,(?)唇侧有2.5  相似文献   

2.
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又名腺样造釉细胞瘤(adenoameloblastoma)。此瘤可能来源于造釉器、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上皮,也可能来自口腔粘膜上皮。在临床上不易与含牙囊肿区别,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作者经治一例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18岁,工人,左侧面部渐进性隆起半年余,伴有左眼及左面颊部胀痛,同时左鼻堵塞,但无流脓血涕及清水涕现象,亦无流泪现象。于1982年5月10日收入住院。检查:左侧面颊部有一长卵园形,约3×5cm之隆起,质较硬,无压痛,同侧硬腭稍隆起,左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与鼻中隔相接触。牙(?)缺如,两眼视力正常。血、尿常规及胸透均无异常。X线摄片:左上颌  相似文献   

3.
<正> 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又名腺样造釉细胞瘤(adenoameloblastoma)。此瘤可能来源于造釉器、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上皮,也可能来自口腔粘膜上皮。在临床上不易与含牙囊肿区别,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作者经治一例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18岁,工  相似文献   

4.
牙源性腺瘤样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国外对此肿瘤陆续有报道,而国内将此瘤作为独立性肿瘤的报道甚少,我科近10年中遇到的两例报告如下: 病 例 报 告 例1:患者女性,19岁,农民。因左侧面颊部肿块6个月于80年4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左侧腮腺区有一指头大肿块,近二月来肿块长大明显,伴有轻度胀痛,牙痛,以造釉细胞瘤收入院。入院后检查:两面颊部不对称。侧肿胀明显,左侧咬肌深面触及  相似文献   

5.
我院1962~1983年6月共收治1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牙源性腺瘤样瘤,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6例牙源性腺瘤样瘤国男性5例,女性11例。患病年龄8~55岁。发现病变至就诊的  相似文献   

6.
1 引言牙源性腺样瘤以往作为造釉细胞瘤的一型,但大量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研究证明,本瘤与造釉细胞瘤有明显的不同。1971年国际卫生组织(WHO)在牙源肿瘤的组织类型中正式采用牙源性腺样瘤的名称。此瘤少见,约占牙源性肿瘤的4.2%。我科收治2例报告如下。 2 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7.
<正> 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又称腺样造釉细胞瘤(adenoa-meloblastoma)。以前曾被认为是造釉细胞瘤的一个亚型,但由于其在临床和病理形态上均有其特点,故目前已公认它是颌骨内的一种独立的肿瘤,并命名为牙源性腺样瘤。此瘤属良性,发病率较低。据国内五所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肿瘤,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男,13岁。1980年7月以右面部肿物四月之主诉入院。四月前打球对面部受击后,右面部逐渐肿胀,并摸到蚕豆大肿物,不痛。检查:右上犬齿缺如,右眼眶下鼻翼旁有硬性肿块,大小约2.5×2.5厘米,边缘清楚,无压痛。临床诊断:右上犬齿含牙囊肿。在局麻下行囊肿摘除术,完整剥出肿瘤。伤口一期愈合,术后一周出院。随诊一年半来见肿瘤复发。病理检查肉眼可见一不整形肿块,质较硬,包膜完整,大小3×2.5×1.5厘米。切面灰白色,有点状出血,散在分布小米到黄豆大  相似文献   

10.
牙源性腺样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4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面部出现肿胀,无疼痛、破溃、鼻塞等症状.肿胀逐渐加重,肿块约红枣大小,遂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右上颌含牙囊肿于2003年5月21日收入院.查体:余无异常.专科检查:五官对称.  相似文献   

11.
分析5例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病理及该肿瘤的组织来源,报道1例来源于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牙源性腺样瘤,建立将发生于牙泊性囊肿壁上的牙源性腺样瘤称为壁性牙源性腺样瘤。其诊断的依据是在切片中看到囊肿衬里上皮增生并移行为牙源性腺样瘤,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延续关系。或在同一切片中看到典型的囊壁及肿瘤成份。并进一步讨论了壁性牙源性腺样瘤与牙源性腺样瘤囊性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郑末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7):728-729,后插四
牙源性腺样瘤又名腺样成釉细胞瘤,是起源于牙板或牙板残余的良性肿瘤,较少见,仅占全部牙源性肿瘤的2%~7%,我院病理科1989-2007年共有5例.该肿瘤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和影像学诊断中常被误诊为成釉细胞瘤或含牙囊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O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AO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表型分析,并结合文献综合讨论.结果 4例AOT发病年龄15~34岁,中位年龄23岁;男3例,女l例;发病部位均为右上颌骨,临床主要表现为上颌骨无痛性肿块或局部膨隆肿胀,影像学表现为单囊性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光镜下见肿瘤组织呈玫瑰花瓣样、腺管样、小梁状或筛状排列,瘤细胞立方状或高柱状,细胞间可见嗜酸性均质无结构物和球状钙化小体;肿瘤细胞CK和P63弥漫强阳性,筛状结构表达Vimentin,Ki-67增殖指数1%~5%.结论 AOT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7例牙源性腺样瘤,女性多见,平均年龄17.8岁,平均病期20.8个月。肿瘤多发生于颌骨前部。肿物常伴有未萌出的牙齿,在X线及手术中与含牙囊肿极为相似,而肿瘤内有钙化点为其诊断特点。组织学见肿瘤细胞常似造釉细胞排列成花瓣样和腺管样。嗜伊红均质样物质经特染证明似牙本质基质。因此认为牙源性腺样瘤是在间质中有诱导性变化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本瘤为良性肿瘤单纯刮治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牙源性腺瘤样瘤的临床X线及病理分析孟秀英,印淑贤,王焕华,马静毅,王春兰(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医学院)牙源性腺瘤样瘤(Odentogenicardenomatoidtumor)曾被称为腺样造釉细胞瘤(Adenoameloblastoma)...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牙源性上皮肿瘤。1958年 Pindborg 氏第一次提出了该病的病名及病理特点。至今,有近100例的报道,临床上也称Pindborg 氏瘤。我科1982年底遇到一例,报道如下。施××,女,50岁,住院号135433。因右上颌骨骨性隆起1月入院。1967年妊娠分娩后因牙疾拔除。拔牙后发现伤口内有白色硬结,手术取出,未作病理检查。入院前1月,无意中发现右侧上颌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本院口腔科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牙源性腺样瘤住院患者8例,对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14~27岁,平均20岁。发生上颌骨5例,下颌骨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膨隆肿胀及其引起的面部不对称畸形,X射线表现病变呈单房性透明阴影且常见不透光的钙化颗粒,有似牙形态的密度增高团块。主要病理学改变:肿瘤平均直径4.0 cm,包膜完整,以囊性病变为主,囊壁上有砂粒状小结,囊内含胶冻样的液体和未萌出的牙齿;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和少量间质成分组成,增生瘤细胞可形成实性细胞巢、腺管状结构、梁状或筛状结构,细胞间有多少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嗜伊红均质物伴灶性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性瘤细胞CK、p63阳性,间质成分Vimentin阳性。结论牙源性腺样瘤为一种特殊类型牙源性良性肿瘤,好发于上颌骨,临床易误诊为造釉细胞瘤或含牙囊肿,术前活检和术中冰冻可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女性,15岁,学生,平素体健。近纳差、解黑便,上腹部疼痛伴包块半月而入院。入院后上腹部疼痛逐渐加剧,无规律性,无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疼痛不缓解,黑便不止,食量锐减,体重减轻,且感包块越来越大。既往无上腹部疼痛、黄疸及外伤病史。查体:体温37.8℃,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神清,消瘦体形,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及左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睑结合膜、口唇苍白;心肺无异常;左上腹局部隆起,无静脉怒张及蜘蛛痣,腹软,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4岁,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逐渐隆起。呈一指尖大小包块,无疼痛,无高热、寒战。局部压痛,右侧鼻腔通气逐渐变差,无流脓涕、头疼,无鼻出血。曾在当地医院检查后以“副鼻窦炎”口服中药制剂治疗后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