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控制癌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给药和直肠给药对重度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采用交叉研究的方法,将100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先口服给药后直肠给药,B组先直肠给药后口服给药,各用5天,剂量为30mg每12h.结果 口服给药患者的总有效率90%,直肠给药患者的总有效率87%,止痛效果明确,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给药方法的不良反应相同,主要为头昏、嗜睡、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排尿困难.口服给药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直肠给药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经直肠给药对重度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与口服相近,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口服不良反应多和不能口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经直肠给药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美施康定30~90mg塞入直肠(距肛门2~3cm)每12小时1次,再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用药剂量,连用3周。结果直肠给药的总体有效率88.9%,且不良反应明显较口服给药少。结论美施康定经直肠给药可达到与口服同样的效果,且无明显副反应,可作为不能口服用药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何志国  孙达春 《医药导报》2001,20(2):107-107
目的:寻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药物和给药方法,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方法;3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初始剂量60mg,分30mg,q12h,以后根据镇痛效果调整剂量,直至最适剂量。结果:30例具有中、重度疼痛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后,疼痛完全缓解率70.0%(21/30),中度缓解率26.7%(8/30),总有效率96.7%。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可靠,30mg每12小时给药一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对癌痛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6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观察组30例使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首次30mg肛入,根据临床症状变化每12h给药一次。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d、第14d患者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针对性治疗后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安全、简单、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有吞咽困难癌病患者止痛首选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评价硫酸吗啡栓直肠给药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132例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每次经肛门给予硫酸吗啡栓1枚,同时口服硫酸吗啡片模拟片1片,对照组患者每次口服硫酸吗啡片1片,同时经肛门给予硫酸吗啡栓模拟药1枚。每日硫酸吗啡栓用量不得超过100mg,共按需给药7d。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患者d1第1次、第2次用药后疼痛强度(P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用药前相比的疼痛强度差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吗啡栓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d2~d7疼痛强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吗啡栓直肠给药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或直肠给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中、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用药组,各35例。分别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或直肠给药,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的起效时间、镇痛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口服给药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直肠用药组的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途径。  相似文献   

7.
硫酸吗啡控释片在控制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宏  于霞 《上海医药》1998,19(9):15-16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癌性镇痛的作用。方法:给予患者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10~60mg,每12小时1次。结果:镇痛有效率达100%,其中,有效例数46例(占92.0%),好转例数4例(占8.0%)结论:患者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可使癌性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但需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药物剂量,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加强对副反应的预防,重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给予硫酸吗啡控制片治疗晚期肺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观察组则通过直肠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疼痛改善情况及药物治疗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呼吸抑制、恶性呕吐、便秘及头晕头疼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减轻时间及疼痛显著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快缓解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孔繁宏  曹晓刚 《中国医药》2010,5(11):1026-1027
目的 观察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给药和直肠给药对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84例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n=42)和直肠给药组(n=42),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对比. 结果 治疗2周末,直肠给药组有效率为88.1%(37/42),口服给药组有效率为83.3%(35/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给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5%(17/42),直肠给药组为21.4%(9/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硫酸吗啡缓释片直肠给药的止痛疗效与口服给药相同,安全性2者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0.
硫酸吗啡控释片对中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按量定时给药,每次30~180mg口服,(12~24)h∕次。结果 CR19例(33.9%),PR35例(62.5%),MR2例(3.6%),总有效CR+PR54例(96.4%)。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效果良好,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癌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癌症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癌症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销售金额、用药人数、处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 mg硫酸吗啡控释片不是医患钟情的品规,芬太尼透皮贴、30 mg吗啡缓释片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排序4年来稳居前列;普通吗啡片在保持销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处方量无明显变化,但人均消耗量却在增长。二阶梯镇痛药布桂嗪片销量不断下降;吗啡注射液和布桂嗪注射液的销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癌症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2.
滕箭  杨梅英  沈季元  任建华  毛睿 《中国药房》2012,(36):3411-3413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2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与B组(52例),分别经直肠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比较2组药物起效时间、癌痛类型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治疗1、3h时的疼痛与B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脏痛和躯体痛比较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均优于B组。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经直肠给药控制重度癌性疼痛,安全、有效、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盐酸美沙酮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在治疗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73例晚期癌症伴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36例)采用盐酸美沙酮片治疗,B组(37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A组患者总体缓解率为90.3%,B组患者总体缓解率为90.5%(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昏、嗜睡,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盐酸美沙酮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用于治疗晚期癌症重度癌痛疗效接近。对于吗啡耐受晚期重度癌痛患者,推荐使用盐酸美沙酮片。  相似文献   

14.
阮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73-74
目的:比较口服、经直肠两种给药途径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中重度癌痛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41例口服给药,B组40例经直肠给药,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0.2%(37/41)和92.5%(37/40),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呼吸抑制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和直肠使用吗啡控释剂的止痛疗效相近;但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羟考酮控释片与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重度癌痛患者服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后疼痛缓解情况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将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1∶1分为2组,A组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B组给予硫酸吗啡缓/控释片治疗,均规律服药14d后评定疼痛缓解度并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镇痛起效较B组快(P<0.01)。2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且A组便秘明显较轻(P<0.01),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缓/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镇痛效果相近,服用安全,且羟考酮控释片起效快,便秘较轻,可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探讨临床常用的两种滴定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费用情况。方法:两组癌性疼痛患者(n=30)分别口服吗啡滴定(观察组)和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进行滴定。记录疼痛缓解程度、不良反应和1周内的镇痛药物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缓解疼痛,总缓解率分别达到96.7%和96.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内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滴定镇痛疗效相当。使用吗啡滴定费用低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依从性稍差;使用盐酸羟考酮滴定则反之。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癌痛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两名作者独立收集国内相关数据库文献资料,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共有10篇文献,888例癌痛患者纳入分析,两种给药途径总有效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R=1.15,95%CI(0.70,1.89),P=0.58];硫酸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12627张,常用药品6种:盐酸哌替啶注射液(100mg/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支、0.5rng/支)、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支)、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片)、磷酸可待因片(30mg/片),其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使用数量最多的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结论:我院手术中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是合理的,但用于癌症镇痛的麻醉药品的使用不尽合理,建议采用多种方法,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成瘾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评估我院门诊吗啡控缓释片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6-2007年我院门诊吗啡控缓释片处方共3 007张进行整理统计,并对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剂量、给药间隔和给药途径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6年和2007年我院门诊吗啡控缓释片共有4个制剂,分别是盐酸吗啡缓释片(10mg、30mg)和硫酸吗啡控释片(10mg、30mg),其DUI值介于1.46-2.89之间,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的两个年度DDDs值分别为15887、21256,明显大于其他3个制剂;(2)按季度统计,盐酸吗啡缓释片10mg和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两个制剂的消耗量呈微幅上升趋势;(3)两年中按给药剂量分类统计,每次给药30mg以下和大于150mg的消耗量各约占总消耗量的1/4,而每次给药30mg以下的实际用药总天数(AUD)占总AUD的64.3%;(4)按给药间隔分类统计,给药间隔为12h的消耗量占88.5%,而给药间隔为6h的占0.6%,但未写明给药间隔的占0.2%;(5)按给药途径统计消耗量,共有口服和直肠给药两种,后者约占1%。结论:2006-2007我院门诊吗啡控缓释片的利用总体合理,但也存在部分处方书写及用法不合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