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n,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密切相关。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内环境发生变化,对于HP感染与残胃胃炎的关系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将我院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间行胃镜检查的67例术后残胃胃炎患者进行总结,就此初步探讨HP与残胃胃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RE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及浅表糜烂性胃炎患者63例(对照组),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再将60例GERD患者分为2组,25例常规三联抗HP治疗,为HP根除组,另外35例作为Hp持续感染组。随访1年。结果 6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58.3%,对照组Hp感染率82.5%,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组GERD复发率高于Hp持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后GERD的发病率为25.5%。结论 Hp感染可能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的关系。方法检测内镜及病理确诊的胃癌前病变439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布情况。结果439例病人中胃癌前病变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CAG、IM、DYS病变显著增加,Hp感染率随病变类型的加重而明显上升,而且感染的部位逐步上移(P<0.05)。结论Hp感染在胃癌前病变发展过程中可能起持续促进作用。常规Hp检测应包括胃窦部及胃体高位。  相似文献   

4.
蒋永来 《天津医药》2006,34(10):681-681
自1983年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许多研究认为该菌作为环境凶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有关。笔者观察96例胃癌患者组织学分型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肖鸿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23-1124
目的 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2 7例残胃病人行胃镜及Hp检测 ,比较不同残胃病变Hp感染情况。 结果 ①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胆汁反流率分别为 2 5 %、5 4 95 % (P <0 0 5 ) ,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Hp检出率分别为 6 1 11%、38 4 6 % (P <0 0 5 )。②术后 <10年、>10年两个年限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4 1%、35 6 2 % (P <0 0 5 )。③不同病变的残胃中 ,残胃溃疡、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吻合口炎、残胃糜烂。结论 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关 ,根治H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华东医院1990年至2003年间3479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3400例同期患者(对照组)的胃镜及病理检查、Hp检测情况,对两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残胃组的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有否胆汁反流及各种残胃病变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残胃组Hp感染率为26.56%,明显低于对照组58.26%(P<0.01).②残胃患者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低(P<0.01),而不同性别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胃镜随访时间<6个月、6个月~5年、6~10年、11~20年、>20年,残胃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0.74%、32.93%、26.22%、10.89%、1.85%,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Billroth Ⅰ式Hp感染率(37.62%)高于BillrothⅡ式和Roux-en-y胃肠重建术式Hp感染率(19.12%、29.24%),3种术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⑤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变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8%、61.12%、65.0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⑥残胃伴及不伴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分别为7.49%、31.59%,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残胃患者Hp感染率低,且与年龄、手术术式、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而与性别无关.残胃患者应定期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并选择性地根治Hp.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的关系密切,但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关系尚不甚清楚,为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对我院1979年至2 0 0 2年间2 5 8例残胃患者行胃镜及HP感染的检测,以探讨两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1 1 研究组 2 5 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残胃病变患者。因消化性溃疡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者15 5例(其中十二指肠球溃疡90例,胃溃疡5 0例,复合性溃疡15例) ,胃癌98例,其它原因5例。2 5 8例患者术后未经系统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菌素等抗HP治疗,经胃镜…  相似文献   

8.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已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将1998年8月至1999年间在我院作胃镜检查的200例病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6岁,  相似文献   

9.
10.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电子胃镜和病理确诊的GERD患者78例及8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在胃窦取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78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31%,其中I级34%,II级25%,III级31%,对照组80例HP感染率为53%,结果表明GERD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GERD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p感染后胃粘液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HE、W-S染色、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胃粘液细胞膜通透性(D/L)的改变,并探讨D/L与Hp数量、PMN浸润间的关系。结果 Hp感染后部分粘液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D/L)增大,且D/L值与Hp的数量、PMN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Hp感染后胃粘膜屏障有减弱或局部破坏,这可能是Hp致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贲门部化生的相蕃性。方法 分别对227例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中Hp感染和贲门部化生应用甲基绿-哌咯宁染色和爱先蓝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中胃窦部Hp检出率50.45%,贲门部Hp检出率21.10%,胃贲门部化生率71.55%。Hp检出率与病人年龄、性别、病变类型有关,胃窦部Hp检出率与贲门部化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胃窦部Hp感染可能是贲门部化生原因,机制可能是除Hp定植于贲门部外的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本院自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31例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结果溃疡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炎症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 <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比例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6~13岁患儿比例高于2~6岁患儿。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并且感染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分布不同,应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防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病人24例,其中2例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1991年5月至1992年10月.我们采用细胞刷洗方法为68例慢性活动性胃炎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高于活检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志刚  马进  徐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37-3437
儿童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诊断Hp感染的方法很多,特别是胃镜采集胃黏膜标本作诊断,操作繁琐,有一定难度,不易被儿童接受。为此我们结合临床采用咽拭子Hp-PCR法和血清Hp-IgG测定法诊断小儿HP感染,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5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对62例术后胃标本和182例残胃黏膜进行检测,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 手术后胃标本Hp阳性率为33.2%(21/62),胃术后4~6个月残胃黏膜Hp阳性率为53.1%(33/62),胃术后6~33年残胃黏膜Hp阳性率为71.7%(86/12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残胃癌Hp检出率为80.0%(16/20).残胃炎活动期(88.1%)、上皮内瘤变(76.9%)、萎缩性胃炎(77.9%)及黏膜糜烂(89.3%)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11例吻合口溃疡均检测出Hp.结论 胃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8.
曹莹钰  严红  罗其泰 《江西医药》2007,42(8):714-71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病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分成2组:HP根除成功组79例,HP根除失败组37例,对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HP根除成功组GRED发病率为11.39%(9/79),HP根除失败组为13.63%(5/37),Hp根除治疗前后GRED发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U患者根除HP和GRED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ase,GERD)是指食管黏膜异常地暴露于胃内容物所致的疾病,包括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即非糜烂性反流性疾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相似文献   

20.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对我院200例幽门螺菌检测、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活检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检出HP阳性112例,HP阳性组织不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P感染组织,显示HP作为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的致病菌,与胃黏膜腺体的增生、肠化,癌变有密切关系。HP感染时是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肠化生)发生率分别为9.1%和14.9%,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2.9%和7.7%(P<0.05)。提示感染HP可使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增高,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