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前导联合并Ⅱ、Ⅲ、avF 导联 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评估其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功能减退程度,探讨如何通过心电图判断其梗死相关动脉。方法:将354例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 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3组:A 组,胸前导联合并Ⅱ、Ⅲ、avF 导联 ST 段抬高(n=59),并根据梗死相关动脉进一步分为右冠状动脉闭塞者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者;B 组,单纯胸前导联 ST 段抬高(n=151);C 组,胸前导联 ST 段抬高合并Ⅱ、Ⅲ、avF 导联 ST 段压低(n=144)。测定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 MB 同工酶(CK-MB),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死相关动脉。结果:A 组的梗死相关动脉分别为右冠状动脉,约56%;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约37%。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ST 段抬高幅度在Ⅲ导联>Ⅱ导联,在V_1导联>V_3导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者,闭塞部位多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段,ST 段抬高幅度在 V_3导联>V_1导联。B 组和 C 组梗死相关动脉几乎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别为96%和95%)。与其他两组相比,A 组 ST 段抬高的导联数最多,但 CK-MB 峰值最低,LVEF 值最高。结论:胸前导联合并Ⅱ、Ⅲ、avF 导联 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是由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或环绕心尖部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闭塞引起的。其心肌梗死面积相对较小,心功能受损较少。在这些患者中,如果Ⅱ、Ⅲ、avF 导联 ST 段抬高的总幅度较大,ST 段抬高幅度在Ⅲ导联>Ⅱ导联,在 V_1导联>V_3导联,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可能性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诊断及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院的患者共24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心电图aVR导联ST段有无抬高,分为A组(AVR导联ST段抬高)80例和B组(aVR导联ST段无抬高)16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对比.结果 ①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病史、PCI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IRA为左主干(LM),A组9例,B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A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LM/3VD),A组46例,B组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VR导联ST抬高对IRA为左主干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5%和69%,对IRA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和81%.④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A组36例,B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在住院期间,aVR导联ST段抬高(OR=10.03,95%CI=5.36~18.77,P<0.01)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及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8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A组,44例)及ST段无抬高组(B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A组9例(20.45%)与B组1例(2.50%),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2)梗死相关血管为三支病变的A组27例(61.36%)与B组10例(25.00%),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组10例(22.73%)与B组3例(7.50%),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1 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方法 根据V1 导联ST段变化 ,10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分为ST段抬高组 (30例 )和非ST段抬高组 (78例 ) ,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右室梗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结果 V1 导联ST段抬高组具有较高的右室梗死发生率 ,右冠状动脉全部为梗死相关动脉 ,且较非ST段抬高组有显著近段病变发生率 (83%VS 4 2 % ,P <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时V1 导联ST段抬高提示右冠状动脉病变 ,特别是右冠状动脉近段病变 ,因而具有较高的右室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101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aVR导联有无ST段抬高分为A组(有ST段抬高)33例和B组(无ST段抬高)68例,对其冠脉造影、心脏彩超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①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LM)病变A组9例,B组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LAD)近端病变A组22例,B组2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血管病变A组15例,B组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组发生心脏事件11例,B组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组LVEF值明显低于B组(P<0.01).④A组CK-MB峰值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aVR导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判定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aVR导联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诊断、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aVR导联ST段抬高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将61例前壁AMI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aVR导联有无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A组)及ST段无抬高组(B组)。结果①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的A组及B组分别为5例(19.2%)及1例(2.8%),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近段病变的A组及B组分别为20例(76.9%)及5例(14.2%)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发生心脏事件的A组及B组分别为10例(37.1%)、4例(11.4%),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壁AMIaVR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及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判定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心电图a VR导联ST段变化将病例分为A组(ST抬高组)、B组(ST下移组)和C组(ST无偏移组)。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ST抬高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下移组和ST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下移组左回旋支病变及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抬高组和ST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抬高组和ST下移组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无偏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VR导联ST段抬高组、下移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T无偏移组(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如果伴有a 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可能提示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或严重的多支病变,且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相关血管的判定及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不同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根据下壁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分为两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2导联抬高;B组为Ⅱ、Ⅲ、aVF中至少2导联压低。比较两组之间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重构指标,梗死相关动脉相关性以及近期预后。结果:与B组相比,A组CK-MB最大值较低[(111.46±64.65)vs.(179.79±96.06)IU/L,P<0.0l];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为[(52.28±12.62)vs.(46.81±5.79)%,P<0.01];室壁运动分数低[(20.38±5.65)vs.(38.48±5.28),P<0.01]。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A组患者中30例(35.29%)为包绕心尖部前降支(wrapp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WLAD),55例(64.71%)为非包绕心尖部前降支(non-wrapp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NWLAD),B组患者中7例(3.14%)为WLAD,216例(96.86%)为NWLAD,两组梗死相关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较大,并伴有ST段抬高幅度V1>V3导联。室壁运动分数与左心室功能呈负相关;与心电图抬高导联数呈负相关,与Ⅱ、Ⅲ、aVF导联抬高幅度呈负相关;与sumSTE呈负相关;并与血浆尿素氮、LDL、TG及体质量呈负相关。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RA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前壁导联合并下壁导联ST段同时抬高的患者若IRA为WLAD,其梗死面积较小,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6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及Ⅰ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 14例左旋支阻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Ⅱ/Ⅲ≥1、<1分别为12、2例;Ⅰ导联ST段抬高或等点线12例,压低2例。而47例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者ST段反转高Ⅱ/Ⅲ≥1、<1分别为2、45例;Ⅰ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2例、压低45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心电图ST段拾高Ⅱ/Ⅲ≥1、Ⅰ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线是诊断左旋支阻塞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而ST段抬高Ⅱ/Ⅲ<1、Ⅰ导联ST段压低则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对应导联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应导联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136例急性心肌梗死共分五组:①组,前壁梗死(V1-6)伴有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②组,下壁梗死(Ⅱ,Ⅲ,aVF)同时伴有V1-6导联ST段下移。③组,下壁梗死(Ⅱ,Ⅲ,aVF)同时伴有I,aVL导联ST段下移。④组,前壁梗死(V1-6)未伴有其它导联的ST段变化。⑤组,下壁梗死(Ⅱ,Ⅲ,aVF)未伴有其它导联的ST段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前壁心肌梗死伴有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25例中有88%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其中90.9%为左冠状动脉近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未伴有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36例患者中有94.4%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两者统计无显著性差异。在下壁心肌梗死伴有V1-6导联ST段下移组22例中有81.8%为右冠状动脉病变,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却有77.3%,其中单支病变仅18.2%。下壁心肌梗死未伴有V1-6导联ST段下移34例有91.2%为右冠状动脉病变,但同时伴有前降支病变的仅有32.4%,其中单支病变达52.9%。两组统计分别为P<0.001和P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伴不同下壁导联ST段改变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以及梗死面积及心功能情况。方法73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B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压低,C组为Ⅱ、Ⅲ、aVF中少于两个导联ST段有改变。比较三组CK最大值,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CK最大值3组比较A组最低(1280±531IU/Lvs2034±911,1677±630IU/L,P<0.01);左室射血分数A组最高(0.54±0.09vs0.48±0.07,0.47±0.08,P<0.01);三组IRCAA组中85.7%的患者位于“绕过心尖的左前降支(LAD)”的中远段,有14.3%的患者位于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B组的患者中全部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0.4%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段;C组中有96.7%的患者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3.3%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中段,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RCA为LAD的急性前壁心梗时下壁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前壁合并下壁ST段同时抬高的患者若IRCA为“绕过心尖的LAD”,其梗死面积较小,心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梗死相关动脉及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判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9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及Ⅰ、aVL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95例患者中,74例右冠状动脉(RCA)阻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1、≤1分别为70例、4例;Ⅰ、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4例,压低70例(P<0.05)。而21例左回旋支(LCX)阻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1、<1分别为4、17例。Ⅰ、aVL导联ST段抬高或等电位线17例、压低4例(P<0.05)。合并右心室梗死13例中,以Ⅲ/Ⅱ>1判断,11例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以RCA病变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Ⅰ、aVL导联抬高或等电位线多见于LCX病变,Ⅰ、aVL导联ST段压低则对诊断RCA阻塞具有很高的价值。ST段Ⅲ/Ⅱ>1判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和(或)侧壁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和侧壁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36例AIMI患者依据有无胸前导联和(或)侧壁导联ST段压低分为ST段压低组(甲组)和无ST段压低组(乙组).对两组间肌酸激酶峰值,射血分数及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分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了比较,并对临床可能的危险因子进行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侧壁导联ST段压低危险度与Ⅱ、Ⅲ、aVF导联的ST段抬高值相关(OR=4.185 9,P<0.05),与V1~3导联ST段压低值相关(OR=5.068 7,P<0.05),同时,随着左回旋支(LCX)狭窄的加重,侧壁导联ST段压低概率有增加倾向(OR=3.377 4,P>0.05).胸前导联ST段压低危险度仅与Ⅰ、aVL导联的ST段压低值相关(OR=5.374 3,P<0.05).结论:AIMI侧壁导联ST段压低与Ⅱ、Ⅲ、aVF抬高程度有关,同时提示可能伴有LCX病变,而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则反映了侧壁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特征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58例,了解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关系.结果 当STⅢ大于STⅡ,87%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而STⅢ小于STⅡ时,69%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只占31%.58例病人中单支血管病变22例(38%),伴胸导联ST改变者6例(27%);多支病变36例(62%),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34例(94%);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Ⅱ/Ⅲ的比值有助于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伴胸导联改变者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并且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Ⅱ、Ⅲ和V1导联ST段变化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的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部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I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IAMI右冠状动脉(右冠)闭塞占74%,回旋支闭塞占26%,并发右心室梗死占13.1%。46例存在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右冠近段闭塞并发有右心室梗死的10例中7例存在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和V1导联ST段抬高。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和V1导联ST段抬高的同时存在,高度提示右冠近段闭塞,并提示并发右室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冠脉造影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V1、STV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根据就诊时第一份心电图V1、V2导联ST段抬高、元改变及压低情况分为A组(6例,STV1抬高≥1.0mm、STV2压低≥0.5mm);B组(13例,STV1无改变、STV2压低≥0.5mm);C组(34例STV1及STV2均压低≥0.5mm);D组(13例,STV1及STV2均无改变).四组之间进行心电图、临床指标及冠脉造影比较.结果冠造发现A组及B组的罪犯血管(除B组1例为前降支近段闭塞外)全部为右冠状动脉,两组患者近段血管病变(RPL)发生率无明显差异(83%对88%,P>0.05),B组的RPL明显高于C、D两组(25%及22%,P均<0.05).A、B两组右室梗死(RMI)发生率无区别(66%与70%,P>0.05),但B组RMI发生率明显高于C、D两组(14%及7%,P均<0.05).A、B两组病人的低血压和(或)休克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但明显高于C、D两组.A、B、C、D四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Q波下壁心肌梗死STV1无改变或抬高、STV2压低者病情重,是右冠脉闭塞位置高,坏死范围广泛且有可能合并右室梗死的证据,而STV1、STV2均压低或无改变者病情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ST段抬高组(16例)和非ST段压低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适合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型术并检测B型钠尿肽(BNP).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尤其是圆锥支闭塞(P<0.01),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与下壁右室心梗相比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抬高表明为右冠状动脉近段或开口闭塞且多伴右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13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不给予欣维宁治疗,B组欣维宁持续静脉泵入24 h,C组欣维宁持续静脉泵入48 h.结果 3组基础临床情况、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心绞痛、再梗死、死亡发生率和血小板集聚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甘油日用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梗死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心绞痛、再梗死、死亡发生率和血小板集聚率亦降低(P<0.05);硝酸甘油日用量有所减少(P<0.01).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欣维宁能显著减少梗死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硝酸甘油日用量,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明显降低血小板集聚率,而48 h组更优于24 h组,且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 ( 、 、a VF) ST段下移≥ 0 .0 5 m V组与 <0 .0 5 m V组的 、a VL导联 ST80 值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两组的左前降支 6段 ( LAD6 )或 LAD始部病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 0 .0 5 m V对 L AD6 或 LAD始部病变预测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 : 导联 5 9%、5 0 % ; 导联 83%、70 % ;a VF导联 83%、70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预示 LAD6 或 L AD始部病变是高前侧壁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的“镜像”反应 ,表现为 、a VL导联 ST段抬高 ;它与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多支病变以及胸前导联 ST段抬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将急诊PCI术成功后1h的18导联心电图与患者入院当时心电图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偏移振幅,按抬高ST段下降幅度分为A、B两组.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均测定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