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CG)及消化性溃疡(PU)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及P物质(SP)均和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如胃酸分泌,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胃肠道运动及胃肠粘膜血管舒缩相当密切。Hp感染引起的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胃肠激素和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0引言为了解呋喃carbopol(FUcarbopol)混悬液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有效作用时间,对胃内Hp清除率和根除率进行探讨.1方法经内镜及胃粘膜Hp检查、14C尿素呼吸试验均为阳性的住院患者96例.男79例,女17例,平均年龄349岁±21?..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文探讨Hp感染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PU)患儿对Hp清除率、胃肠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PU合并Hp感染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Hp清除率,记录2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胃肠激素[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肾上腺髓质素(AM)、生长抑素(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治疗后,观察组的Hp清除率为88.37%,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观察组的上腹疼痛、反酸、腹胀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GAS、MTL、A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  相似文献   

6.
引起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而根除Hp可使胃炎缓解,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1,2].由于青藏高原某部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海拔2800m~5300m的高原缺氧环境,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为提高高原部队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水平,我们在对青藏高原某部进行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5种根除Hp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以期筛选出适合于高原部队对Hp阳性的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案,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驻青藏高原某部(海拔280…  相似文献   

7.
目的 cagA 基因阳性 Hp 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用 ELISA 检测55例慢性胃炎和3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 Hp CagA IgG 水平。结果慢性胃炎患者的 CagA IgG 阳性率为47.3%,其阳性血清的平均 CagA IgG 水平为27.9±12.9U/ml,而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阳性率为72.7%,CagA IgG 水平为41.6±18.0U/ml,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和 p<0.01)。结论 CagA 阳性 Hp 具有致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8.
幽门 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胃粘膜中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Hp是慢性胃窦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ALTL)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亦有密切关系,被WHO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9.
田淑杰  江燕 《山东医药》2005,45(25):49-4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一氧化氮合酶(iNOS)为诱导型酶,其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2003~2004年,我们观察了73例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iNOS表达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毫米波加药物治疗Hp+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Hp+)的消化性溃疡(PU)愈合和复发的物理治疗(毫米波mmW)及其联合药物治疗的前景.方法本组PU93例采用mmW辐射探头对PU患者体表胃投影区照射30min,(n=50)每日1~2次,联合药物(甲哨唑+西咪替丁)在Hp+的PU愈合和复发的疗效进行研究,并与对照组43例进行比较.结果mmW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用药物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100%(50/50)及98%(49/50).1年后复发率为4%(2/50);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905%(38/43),Hp根除率508%(25/43),1年后复发率209%(9/43).说明Hp根除与溃疡复发有一定关系,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mmV联合药物治疗Hp+PU愈合和复发优于单用H2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并HD感染的发病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Hp阳性(观察组)和阴性(对照组)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相关致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在35岁以上、男性、企业管理以及机关工作者、喜食熏烤与腌泡食物、喜食大蒜/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嗜酒、长期吸烟、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既往病史、有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后并有Hp感染的几率均相对更高(P〈0.05)。结论应及早加强对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高危发病人群的干预,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对高龄、有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的人群采取防控措施等,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经被公认为消化性溃疡发病、病变活动、顽固不愈以及复发的主要因素,其根除治疗是当前胃肠病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许多研究表明:单一用药难以消除Hp,本文应用洛赛克单一药物和三联用药(洛赛克 德诺 灭滴灵)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能加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但其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了解根除H.pylori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癌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样本选自胃癌高发区:上海郊区的金山区和奉贤区。共纳入36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有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伴或不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或Hz受体阻滞剂加两种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单纯慢性胃炎患者予西沙必利、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予西米替丁治疗。在第1年和第4年末随访胃镜,根据H.pylori是否根除将患者分为两组: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所有胃黏膜活检标本由两位病理科医师统一复读。结果:至第4年末,有120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其中H.pylori持续根除组54例,阳转组5例;H.pylori持续未根除组45例,阴转组16例。持续根除组第1年随访时,活动性炎症比例减少(P<O.05);第4年随访时,慢性炎症和肠化程度以及活动性炎症比例减少(P<O.05)。持续未根除组第1年随访时,慢性炎症程度增加(P<O.05);第4年随访时,慢性炎症和肠化程度以及活动性炎症比例增加(P<O.05),萎缩程度较第1年随访时增加(P<O.05)。结论:根除H.pylori可以减轻慢性胃炎的炎症程度,防止肠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之后,Hp与上胃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己证实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且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及胃腺癌密切相关,因而Hp感染的治疗成为目前胃肠病工作最关注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可引起多种消化不良及疼痛等症状,有些甚至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我们应用胃安冲剂治疗上述疾病,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11月—1993年11月,对Hp感染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儿,应用思密达治疗,并与铋剂作比较,以期评价该药在治疗H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因消化道症状来我院就诊,经胃电图、X造影或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血清Hp抗体阳性;尿氨~(15)N排泄试验证实为活动性Hp感染的病儿共25名,年龄5—13岁,平均8.72岁;男16例,女9例;慢性胃炎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3例。1.2 治疗方法 随机分病儿为两组,A组为铋剂组,13例;B组为思密达组,12例。A组:铋剂<7岁,0.5片/次,4次/d×4周,>7岁,1片/次,4次/d×4周。B组:思密达3g/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也与许多胃肠外疾病有关。由于H.pylori感染可引起上消化道正常生理状况发生变化,而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与上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系又极为密切,故人们推测H.pylori感染与胰腺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并就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此文就该方面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各年龄段消化性溃疡(PU)发病机制的特点.方法对不同年龄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尿素酶和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幽门螺旋杆菌(Hp)及血清与胃液中胃泌素(GAS)、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素(ET-1)的水平.结果溃疡组与胃炎组相比,餐后血清GAS水平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及胃液EGF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T-1水平偏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相比,餐后血清GAS水平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及胃液EGF水平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T-1水平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PU(从低到高)相比,空腹血清GAS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血清GAS水平均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及胃液EGF水平均而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T-1水平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阶段,与PU的发病机制有关的血清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内皮素及HP感染等因素既存在相似作用,但也有程度上的差别,这为临床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B型胃炎即指胃窦炎,临床上较A型胃炎更为常见。B型胃炎大多数伴有胃酸过高,90%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由于Hp的生物学特性使伴有Hp感染的B型胃炎疗程长、治愈率低且易于复发。本研究选用近3年来我院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硫糖铝联合治疗伴Hp感染的B型胃炎38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Hp定植与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的关系,但是对于胃息肉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较少。胃癌的发生是胃粘膜上皮异常增生的结果,胃息肉是以上皮细胞的增生为特征。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上皮增生的相关性对阐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我们对93例胃息肉进行分析,探讨Hp感染与胃息肉发生类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