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肝脏也含有少量脂肪,仅占肝湿重的5%,而且和细胞成分结合在一起,细胞内不出现脂滴。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肝细胞内出现脂滴时,称脂肪肝。堆积在肝内的脂肪可以是甘油三酯(TG)、磷脂、糖脂、胆固醇等,由于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是TG的堆积所致,故一般所称的脂肪肝即属此类。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内脂肪超过肝重7%便是脂肪肝,甚者达40%~50%,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肝呈米黄色、灰黄色,组织片苏丹Ⅲ染色见肝细胞内红色脂滴致肝细胞肿大而核被挤向周边。急性及早期脂肪肝,TG及胆固醇以微粒分散于肝细胞浆内,称微滴型脂肝。糖尿病脂肝核内糖原沉积如泡状,不要误为脂滴。 脂肪肝发生机制尚未清楚,大致有下列一种或数种因素:①总热量高且脂肪或糖过量,或进入肝内脂肪酸超负荷;②低蛋自或肝内载脂蛋白形成不足致使脂肪滞留肝内;③阿内氧化脂肪酸能力下降或者合成脂肪酸增多。具体原因有肥胖、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分类及其诊断策略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一、脂肪肝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脂肪肝(liver steatosis and fatty liver)是一种病理学概念,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肝活检3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且弥漫分布于全肝。根据肝细胞内贮存脂滴的大小,分大泡型和小泡型脂肪肝,类脂质沉积病属于特殊类型的小泡型脂肪肝。典型的小泡型脂肪肝罕见,临床多呈急性经过;而大泡型脂肪肝则呈慢性经过,常伴有脂肪囊肿、脂肪性肉芽肿、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通常所述脂肪肝主要指慢性弥漫性大泡型为主的脂肪肝。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指肪肝的概念正常人每100克肝湿重约含4~5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脂(TG)20%,游离脂肪酸(FFA)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等。显微镜下正常肝组织仅少数贮脂细胞(Ito细胞)有脂滴。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斯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一、脂肪肝的概念正常人每100克肝湿重约含4~5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脂(TG)占20%,游离脂肪酸(FFA)占20%,胆固醇约7%,余为胆固醇酯等。显微镜下正常肝组织仅少数贮脂细胞(Ito细胞)有脂滴。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  相似文献   

6.
脂肪性肝病的基本概念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5,10(1):i001-i002
脂肪肝是一病理性概念,系指肝内脂质(三酰甘油)沉积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含有脂肪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根据肝细胞内脂肪滴的大小,脂肪肝可分为大泡型和小泡型两类。通常所说的脂肪肝主要是指以弥漫性大泡型为主的脂肪肝。脂肪性肝病则系指病变主要位于肝小叶  相似文献   

7.
保肝降脂饮对脂肪肝大鼠护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保肝降脂饮治疗脂肪肝的药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脂肪肝模型组、保肝降脂饮大、中、小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共6组。观察大、中、小剂量保肝降脂饮和东宝肝泰对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和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治疗组(P<005),而其SOD的活性较正常组和各治疗组明显降低。肝组织切片脂滴明显堆积,正常组没有脂滴堆积,各治疗组肝组织切片显示脂滴堆积较模型组轻。结论保肝降脂饮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含量,减轻肝细胞脂滴堆积,提高肝组织SOD活性,从而发挥降脂保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脂质沉积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系一种病理学概念。临床上脂肪肝被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I,)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肝系指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TG)过多堆积的病变而言。正常肝脏脂肪的含量约占肝重的3~5%,当脂肪异常堆积超  相似文献   

10.
正常成年人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3%~5%。在某些异常的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10%.或在组织学上超过50%的肝实质脂肪化时,称之为脂肪肝严重者肝脂肪含量可高至肝总重量的40%~50%.脂肪肝主要是甘油三酯量增加,但少数遗传疾病,如Tangier病、Walman病、Coroli—Schiff病等的脂肪肝,则以胆吲醇在肝内积存为主脂肪肝在我国报告不多,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笔者应用超声诊断脂肪肝患者728例,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与脂肪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世庆  孙金凤 《山东医药》2000,40(13):44-45
正常人每100g肝脏的湿重含4~5g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脂质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肝细胞脂变超过1/3时,即称为脂肪肝。糖尿病是脂肪肝的常见病因,糖尿病致脂肪肝的发病率为21%~78%,成年发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较多。1 发病机理糖尿病致脂肪肝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下列因素可能与本病有关:①脂肪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产生糖代谢障碍,脂肪动员增加,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祛湿化瘀方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SD雄性大鼠36只,SPF级,随机取5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以高脂饲料(普通饲料+2%胆固醇+10%猪油)饲养12周诱导脂肪肝。期间在第7周起,按随机号分模型组(11只)、祛湿化瘀方组(10只)及对照药物甘乐组(10只),分别予以相应药物或蒸馏水灌胃6周。取材后观察肝组织病理(HE染色和油红染色)、电镜超微结构;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血清ALT和AST活性、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等变化。结果:模型组肝体肥大,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脂肪变性,电镜可见肝细胞内存在大量脂滴,肝组织中TG含量达正常组5.2倍、FFA含量显著升高,但血脂含量和ALT、AST活性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变化。祛湿化瘀方组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肝组织TG和FFA含量(其均值分别为模型组的54.5%和72.5%),并显著优于对照药物甘乐组。结论:祛湿化瘀方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理想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三步曲是一个连续性的、进行性加重的肝脏损害过程。因此,对脂肪肝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的防治在临床工作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家祥  刘英棣 《肝脏》2001,6(3):194-195
各种原因致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 ,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 ,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贮积 ,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 %以上 ,或在组织学上有 5 0 %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 ,即称之为脂肪肝或脂肪浸润。按肝细胞脂肪贮积量的大小 ,可分为轻度脂肪肝 ,其脂肪量超过肝重的 5 %~ 10 % ;中度脂肪肝 ( 10 %~2 5 %之间 ) ;重度脂肪肝 ( 2 5 %~ 5 0 %以上 )。脂肪肝是一可逆过程 ,其特点是三酰甘油在肝细胞内堆积。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有肥胖、酗酒、营养不良、糖尿病、高脂血症、化疗、服用过量类固醇激素、全肠道外营养和糖原非浸润病等。…  相似文献   

16.
肖春阳  陆伦根 《肝脏》2014,(11):874-87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内甘油三酯(TG)堆积为特点的疾病,发达国家成人发病率30%,儿童为10%。NAFLD定义是对无重度酗酒、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瘦且健康的人,超过5%的肝细胞出现脂质堆积或者TG 含量超过95%。肝内脂质的异常堆积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明确相关。本文主要阐述NAFLD生理和细胞机制,以及脂质诱发肝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肝组织切片在光镜下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组织有脂滴存在时,即可称为脂肪肝[1].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技术是磁共振(MR)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常用技术之一,多用于人体脏器含脂病变的定性诊断和定量检测,具有准确、方便、快捷、安全、无创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脂肪肝等腹腔脏器脂肪病变的临床诊断中[2].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与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脂肪肝 ( FL)是常见的弥漫性肝病 ,表现为肝内蓄积脂肪量的异常。正常肝组织内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 3%~ 5 % ,包括甘油三酯 ( TG)、脂肪酸 ( FA)、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组织内脂质超过肝湿重的 5 % ,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 1 /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 ,称为FL。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够明确 ,但认为脂质过氧化 ( LP)损伤是导致 FL的重要因素之一[1] 。1 LP在 F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实验证明 ,LP反应可干扰肝内脂类代谢 ,而脂质沉积的增多又能加重 LP反应 ,遂形成恶性循环 [2 ]。目前报道与 LP相…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当脂质[主要为甘油三酯(TG)]在肝细胞内大量沉积,超过肝重量(浸重)的10%(正常值为3%~5%)或在组织学上,超过50%的肝实质脂肪化时,称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含量可以高至40%~50%。引起本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肝脏病信息学小组将其归纳为:①营养因素引起的脂肪肝,其中包括恶性营养不良病(多见于儿童)、蛋白质-热量营养不  相似文献   

20.
重视并加强对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更多见的还是全身性疾患在肝脏的一种病理过程。一般人口中约10%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 能引起肝赃脂肪变性的原因很多,如过多饮酒、糖尿病、肥胖症、中毒、营养不良、妊娠、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先天性代谢缺陷等。脂类在肝内的沉积可呈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堆积一般有两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以脂肪滴的形式占据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