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液反应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也可称为输液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和寒战。轻者体温在38℃左右 ,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 ;严重者出现寒战 ,高热可达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脉数等症状。1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或输液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1 2…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某输液门诊,一个病人为了早点输完液,自行将输液速度调快,结果引起输液反应,差点要了命。输液反应轻者表现为发热、发冷、寒战、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并不少见。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输液过多或过快反应、空气栓塞、静脉输液药物反应、静脉炎等。其中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输液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程度,而且易引起医疗纠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本文收集了我科发生的2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发热是人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没有一个人没发热过。发热虽然如此常见,却又常引起人们对它的误解,由此而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人们应该对发热有正确的认识。什么是发热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36~37℃。体温超过37.3℃,称为发热。体温超过39℃,称为高热。临床上,通常以口腔温度的测量值为标准。若测量腋下体温,则需在测量值上加0.5℃。发热是常见临床症状,患者的症状表现通常与体温高低、导致发热的病因有关。低热时,患者不  相似文献   

5.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是医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又使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为能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院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对输液反应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1输液反应类型常见者有三种,由细菌内毒素引起者称为热原反应,由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者称为类热原反应。其共有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有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昏迷、休克或死亡。此外还…  相似文献   

6.
熊勇 《健康大视野》2006,14(6):53-54
发热是急诊病人最常见的主诉及客观体征,发热的原因很复杂,居所有症状之首,许多疾病的首发症状都表现为发热,因此处理发热患者时必需先有清晰的诊断思路,才能从笼统的症状表现中明确诊断及治疗。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发热是机体为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一定程度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液体疗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但由于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如胶管变质),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常可在输液过程中引起严重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一、发热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较为常见,而且可致超高热,以夏秋季多见,笔者曾报告11例超高热,其中有4例为输液反应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颤抖、迅速转为高热或超高热,严重者发绀、心跳快、脉细、甚至休克及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1]。主要临床表现为受血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的1小时内发热,体温较输血前升高1℃,多伴有寒战、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和皮疹症状,在排除疾病本身或并发症以及治疗引起的体温升高的原因后,可认为是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随着输血技术和输血检验技术的发展,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越来越少,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却呈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提高输血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的受血者进行了一次现况观察。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从2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OVID-19流行期间我院1 053名发热门诊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发热门诊患者有效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21年5月至9月到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温、发热时间,主要及伴随症状、相关辅助检查等。结果 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就诊时体温多在39℃以下。45.87%的患者白细胞升高,65.05%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升高。61.54%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16.28%患者胸部CT提示“炎性改变”。发热患者疾病谱依次为:呼吸道感染、胃肠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急性乳腺炎。结论 近期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较多,病种涉及多学科。发热门诊应配有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的医务人员,更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及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的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衣国 《中国校医》2007,21(3):332-333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腹泻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腹泻伴发热也很常见,但腹泻患者在给予抗生素补液过程中出现畏寒、寒颤、头痛、烦躁,体温持续升高到39~41℃,且一般的退热剂效果欠佳,需用非那根针剂肌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滴注、冬眠疗法及物理降温等特殊方法才能使体温下降的病例却不多见,是原发病的中毒血症症状?还是输液反应?或是药物热?有时很难判别。为弄清产生高热的原因,本人对1993-2006年间所诊治的57例病案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出现的输液反应情况,对引起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讨论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本年度儿科门诊49输液反应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进过对患者病例的深入研究,在49例输液不良反应患者中,均为输液后15-60Min,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寒颤、发热、四肢冰冷、心慌心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用药及具体表现,我们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发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液,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脱敏、给氧、气管插管、物理降温等有效措施。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了解与认识,掌握输液的适应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等等,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2.
输液反应致严重休克并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 ,其临床表现酷似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所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oxicshocksyn drome ,TSS)者较罕见。我院近几年共收治此类病人 2 0例 ,抢救治疗后均痊愈。现报告如下。1 病例2 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19~ 70岁 ,平均 4 1 9岁。其中 15例输液反应在住院时发生 ,5例在基层医院发病后转来我院。所有病例临床上均未发现有金葡菌或链球菌感染病灶。输液反应发生前 ,体温正常者 16例 ,低度发热(T <38℃ )者 3例 ,仅 1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有…  相似文献   

13.
章琴 《中国校医》2010,24(4):274-274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发热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引起感染性发热的原因是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感染。我科收治的发热患者均为感染性发热。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因疾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发热分3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体温上升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  相似文献   

14.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产生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中含有杂质、输液管内附有硫化合物、死菌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这些热原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发热反应。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5岁,畏寒、发热50d,气促30d于2006年6月5日入院。患者于5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为38.5℃,热型不规则,无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盗汗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按“感冒”输液治疗1周(用药不详)后畏寒、发热消失,间隔10d后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周,  相似文献   

16.
解海荣  王翠英  陈丽 《工企医刊》2003,16(1):102-102
输液是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医护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环环抓紧,防止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1 输液反应这是临床上最常见、最主要、反应最快的不良反应之一,由热原引起(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及代谢产物,是药理活性极强的一种物质)。热质进入机体后,通过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冷,发热、寒战、高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同时给予镇静及抗过敏药物和对症处理。查明输液反应的各种原因,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建立热原追踪报告制度,减少  相似文献   

17.
张骁 《药物与人》1998,11(6):12-13
藻酸双酯钠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多糖硫酸酯类海洋药物,具有抗凝血、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高脂血症等均有良好疗效。一、不良反应随着藻酸双酯钠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其不良反应也日渐增多,且涉及多系统。为安全用药,特简述如下: 1.发热反应: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可引起患者体温升高,多在37.2~38.5℃之间,一般发生在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见呼吸道发热疾病的临床特点及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GS)的鉴别。方法:发热门诊诊治的以发热体温高于38℃伴呼吸道症状患者702例,对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治疗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常见呼吸道发热患者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96例占总数的85%,577病例白细胞计数不高占82%,淋巴细胞计数不降低,X线检查正常或仅有支气管炎表现。有基础肺部或全身疾病患者,虽然有发热,但往往以肺部或全身原发疾病相应症状为重要或首发表现,可有气急,体温以中度发热为主,78%病例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比例升高。胸片除肺炎改变外,多有肺部基础疾病的表现,抗生素治疗有效;而单纯性肺炎胸部X线多表现为节段性或局灶性肺炎。这部分病例也以发热为主要或首发症状,一般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急少见,易与SARS混淆。结论:临床呼吸道发热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容易忽略,要注意筛查。单纯性肺炎与SARS的鉴别,应结合流行病史、治疗反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19.
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在临床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如发冷、寒战、发热等.出现输液反应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死亡等情况.根据以往经验,输液反应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是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