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1]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其病情进行性发展,易导致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同时也是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DCM在成人及儿童均有发病,我国DCM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男女比例2.5:1[2]。近10年来针对DCM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国内该病的5年病死率仍高达80%[2]。显然,DCM患者的远期预后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心电图(ECG)联合超声心动图(UCG)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型心肌病(ICM)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心肌病患者,根据心肌病类型将其分为DCM组和ICM组,各30例.两组均应用ECG联合UCG检查,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ECG检测值、心脏形态结构变化及心脏瓣膜反流情况.结果 D...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2型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方法用竞争ELISA法检测44例2型糖尿病心肌病(DCM组)患者、44例2型糖尿病非心肌病(NDCM组)患者及40例体检健康者(CON组)血清MMP-2与TIMP-1水平。结果 CON、NDCM、DCM 3组血清MMP-2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水平依次升高,且DCM组高于N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与MMP-2呈高度负相关(r=-0.7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IMP-1水平升高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MMP-2/TIMP-1比值降低是DCM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TIMP-1与MMP-2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DCM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抑郁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抑郁心理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患者进行抑郁心理评估.结果 6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抑郁心理.结论 护士应该结合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抑郁心理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患者进行抑郁心理评估.结果 6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抑郁心理.结论 护士应该结合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应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4例作为DCM组,根据有无并发心力衰竭又分为A组(心力衰竭组,29例),B组(无心力衰竭组,25例),对照组为福建省省立医院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6例,测定所有患者血浆中BNP浓度及LVEF值,并观察其ROC曲线特征。结果 DCM组BNP、LVEF值为(3 820.71±2 934.3)ng/L、40.25%±9.80%;对照组BNP、LVEF值为(439.57±597.57)ng/L、58.79%±6.7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NP浓度高于B组患者BNP值,LVEF值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BNP和LVEF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69)。DCM组BNP和LVE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98、0.935。结论检测血浆BNP浓度与LVEF对扩张型心肌病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左心室受累,可伴有或不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芬兰儿童的发病率达2.6/10万。根据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肌病分类,DCM属于原发性心肌病中的混合性心肌病的亚型。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则将心肌病分为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1例,用ELISA方法测定IL-6,IL-1α,SIL-2R,IL-10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DCM患者血清中IL-6,IL-1α,sIL-2R及IL-10水平的升高,说明DCM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因素重要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在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指标差异,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在DCM和ICM的不同表现,结合心电图,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79例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ICM69例,DCM10例;1.ICM组心脏呈左心室腔扩张,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甚至心脏中下至心尖部无明显运动。DCM组,多个房室腔扩张呈球形,全心室壁均衡性变薄,室壁运动全心普遍减弱,呈弥漫性为其主要特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鉴别扩张性和缺血性心肌病最有效手段之一,结合心电图将大大提高准确率。两者治疗方法及手段明显不同,区分主要目的为了治疗。所以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在鉴别扩张性和缺血性心肌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肌病的分类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分为:①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omyophathy,DCM);②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hathy,HCM);③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hathy,RCM);其中最常见的DCM和HCM。  相似文献   

11.
地尔硫[艹卓]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严重心肌病,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至今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且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1996年Figuna等报告地尔硫治疗DCM多中心试验(DiDi试验),显示地尔硫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1,2].我们对地尔硫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心肌质量与心室容积关系.方法 运用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DCM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相对室壁厚度(即室壁厚度与左室舒张末内径的比值)、左室心肌质量(LVM)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与左室舒张末容积(LVVd)及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VdI)的比值,分析DCM患者室壁厚度与左室内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的关系.结果 DCM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壁厚度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其与左室内径的比值与正常人比较减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都较正常人显著增加,而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左室容积指数之比较正常人降低.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壁相对变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左室容积指数之比较正常人降低,反映了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肥大是以长径增大为主.超声心动图技术尤其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测量左室心肌质量和左室容积,因而能反映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肌质量与心室容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波电交替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分析25例出现T波电交替DCM患者和25例无T波电交替DCM患者的动态心动图来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有T波电交替患者22例(88%)出现室性心律失常,2例猝死;无T波电交替患者10例(40%)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无猝死;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波电交替对预测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MI)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应用RT-3DE系统三维圆盘总和法分别测量26例MI组患者、10例DCM组患者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双平面Simpson法和M型超声心动图(ME)Teichholz法的测值比较。结果①MI组、DCM组2-DE的LVEDV、LVESV测值低于RT-3DE;②MI组、DCM组ME的LVEDV、LVESV、LVEF测值高于RT-3DE;③RT-3DE、2-DE、ME显示MI组、DCM组患者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尤以DCM组为著。④对照组、MI组及DCM组RT-3DE与2-DE的LVEF测值高度相关;⑤对照组、MI组及DCM组RT-3DE与ME的LVEF测值高度相关。结论RT-3DE能显示心腔立体结构,较客观反映MI及D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汪大金  阮长武  张代富  王瑞娟 《新医学》2002,33(12):724-72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15例DCM和17名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CM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其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DCM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可能对DCM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胎儿心肌病(FCMs)的病因、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70例FCMs的临床、超声、病理资料和临床结局, 并进行全外显子组及全基因组测序明确相关遗传学改变。结果原发性FCMs共55例(78.6%, 55/70), 包括39例心肌致密化不全(NVM)、1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和1例限制型心肌病(RCM)。继发性FCMs共15例(21.4%, 15/70), 病因包括母体抗Ro/La抗体阳性(7例DCM)、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儿(2例DCM, 2例HCM)、贫血(2例DCM)、母体糖尿病(1例HCM)及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例DCM)。最终9例胎儿出生, 3例围产期死亡, 58例因宫内治疗无效或确诊后直接引产。30例原发性FCMs进行遗传学检测, 13例有遗传学改变(12例NVM, 1例HCM)。结论原发性FCMs较继发性FCMs相对多见。胎儿NVM病因中遗传学改变所占比例较高, 胎儿DCM及HCM可由原发性或由继发性病因导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及正常人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并对DCM患者CAR表达值与心功能值[射血分数(EF)]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心肌病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和7.21,P均<0.01),而且其MFI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增加,外周血白细胞CAR水平的检测,有助于DC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20例 DCM患者进行心肌活检后病理形态学分析及运用核素心脏血池显像测得各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 结果 所有 DCM患者心肌活检结果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肥大、变性、肌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核素心脏血池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功能障碍.心肌病变半定量分析表明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稀疏化及心肌细胞肥大 2+~ 4+组心功能各项指标 [LVEF分别为( 26± 10)%,( 26± 10)%,( 24± 7)%; PER分别为( 1.54± 0.32) ,(1.51± 0.40),(1.39± 0.23)EDV/s]明显差于 1+组 [LVEF分别为( 49± 7)%,( 49± 7)%,( 47± 6)%; PER分别为( 2.79± 0.33) ,(2.83± 0.31),(2.81± 0.35)EDV/s](t=7.927,7.927,8.145,P< 0.01).心肌活检光镜形态测量指标与心功能之间两者高度相关. 结论 DCM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减少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可分为4型,即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RCM)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D/C)。其中HCM与DC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HCM的发病率大约为1/500^[1-2],而DCM的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3]。目前HCM与DCM的发病病因及致病机理尚不确切明了。  相似文献   

20.
QT离散度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忠才  陈良海 《临床荟萃》1997,12(14):636-637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时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SCD),预后差。本研究通过对DCM患者QT离散度(QT_d)的研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期望对病情估计、预后判断提供参数。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2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扩张型心肌病(1981年夏志鸿拟定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患者70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排除近1个月内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心房纤颤及电解质紊乱者,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1±15岁。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