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大鼠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a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降压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组)。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经股静脉泵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20min。S组大鼠只做手术操作,泵注生理盐水。I组大鼠降压前用动脉夹阻断左肾动脉3次,每次5min,间隔5min再灌注。分别于降压前、降压60min、降压后120min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观察肾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C组大鼠经控制性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高于S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进一步升高,与S组同时点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组大鼠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低于C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均低于C组同时点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常用的灭螺药物,多数对鱼的毒性较大,运输、使用过程对人、畜也不安全。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新灭螺药物,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血防所、荆州地区血防所及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于1977~1978年对新农药——巴丹,进行了多次实验研究,证明对鱼毒性低,灭螺效果好。现将巴丹的基本特性、使用方法、灭螺作用简介如下。一、巴丹的基本特性巴丹(Padan)又名沙蚕胺、杀螟丹。分子量为273.5。本药为海生环节动物沙蚕毒素的一种衍生物,能杀灭30多种害虫,对虫害具有内吸、胃毒及触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瑞替普酶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03-2013-03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瑞替普酶和低分子肝素,B组给予瑞替普酶和低分子肝素,C组给予前列地尔和低分子肝素。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FEV1及FEV1/FVC)、溶栓后血管再通率、肺动脉平均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D-D)、蛋白S(PS)、蛋白C(PC)、凝血调节蛋白(TM)、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结果: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和和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动脉收缩压值和动脉氧分压值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肺动脉压力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PS、PC、D-D、PAT-1和TM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瑞替普酶和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具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和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n=60)和正常人(对照组,n=65)的5-羟色胺转运蛋白启动子区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结果分析患者组为60例,对照组为65人。①5-羟色胺转运蛋白启动子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5-羟色胺转运蛋白启动子区的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3%和20.0%,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8%和43.8%,差异均有显著性(χ2=7.591,7.214;P<0.05)。②5-羟色胺转运蛋白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所有被检测者共出现3种基因型:纯合子L/L(419bp,419bp)、杂合子S/L(375bp,419bp),S/S(375bp,375bp)。结论: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有较高频率的S/S基因型和S等位基因,5-羟色胺转运蛋白启动子区的S等位基因可能是抑郁症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细胞培养实验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骨形成,采用动物实验观察胰岛素和他汀类药物立普妥对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分组: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选择10只为空白对照组,余45只经鼠尾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40只符合造模标准,随机分为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所有大鼠皆给予相同普通饮食。胰岛素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接受中效胰岛素治疗,6~8U/d分两次颈背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按每只鼠每周血糖进行调整。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于实验第4天给予立普妥1.25mg/kg灌胃。糖尿病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③实验评估:9周末用乙醚麻醉,每组取4只大鼠去眼球取血之后处死。14周末应用同样方法处死剩余大鼠。均取腰椎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平均骨小梁厚度和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血中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测定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检测方法(碘标记)。结果:实验期间大鼠死亡5只,其中糖尿病未治疗组1只于第3周死亡,胰岛素组2只于第6周死亡,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2只于第7周死亡。①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光镜下见骨质疏松表现。14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治疗组骨组织微观结构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②平均骨小梁厚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9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14周末:糖尿病未治疗组及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④Ⅰ型胶原氨基端肽水平:9周末: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4周末:胰岛素治疗组、立普妥治疗组和胰岛素 立普妥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造模9周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②糖尿病大鼠骨质变化表现为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作用,主要以骨吸收增强为主。③立普妥及胰岛素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骨质的形成,抑制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培养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钾通道阻断剂对硝普钠诱导的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4在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两天以内SD大鼠海马组织做神经元分散细胞原代培养,培养第8天时,分别以不同浓度硝普钠(0.01mmol/L,0.1mmol/L,0.5mmol/L,1mmol/L)处理18h,采用MTT法观察硝普钠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②硝普钠(0.1mmol/L)处理前10min培养液内预先分别给予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1mmol/L、4-氨基砒碇1mmol/L、Iberiotoxin(IBTX)100nmol/L或paxilline100μmol/L,18h后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结果:①低浓度硝普钠(0.01mmol/L)对培养海马神经元存活无影响(P>0.05),增大硝普钠浓度至0.1mmol/L,0.5mmol/L或1mmol/L可引起神经元存活率浓度依赖性地降低(P<0.001)。②硝普钠(0.1mmol/L)处理前10min给予不同类型钾通道阻断剂,广谱钾通道阻断剂1mmol/L四乙铵或A型钾通道阻断剂1mmol/L4-氨基砒碇均不能降低硝普钠诱导的神经元死亡(P>0.05);两种不同的特异性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100nmol/LIBTX或10μmol/Lpaxilline均可完全保护硝普钠诱导的神经元死亡(P<0.001)。结论: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死亡,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对一氧化氮诱导的神经元死亡具有完全保护作用,提示阻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可能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n=35,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胆红素及尿酸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白介素(IL)-6、IL-7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胆红素和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能力缺损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9岁。因"左膝肿痛3周"入院,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余。专科检查:左膝S2T2[S:肿胀度评分2分(0-2分)、T:疼痛度评分2分(0-3分)],轻度屈曲畸形;双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膝超声所见:左侧膝关节髌上囊、内侧、外侧及腘窝内均见低回声区,以髌上囊为著,较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用Fibroscan测定68例肝脏疾病患者的以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标准,对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诊断肝纤维化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Fibroscan诊断有无肝纤维化(S0/S1~4)的敏感性为83.33%(45/54),特异性为62.28%(9/14),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3.53%(50/68)。Fibroscan诊断严重肝纤维化(S3-4/S0-2)的敏感性为63.33%(19/30),特异性为81.58%(31/38),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3.52%(50/68)。Fibroscan诊断肝硬化(≥S4/S0~3)的敏感性为66.67%(8/12),特异性为89.29%(50/56),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5.29%(58/68)。结论:Fibroscan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结构特征,探讨其与脑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20例OSAHS患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仪(PSG)检查,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鼾症、轻度、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PSG检测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呼吸暂停指数(AHI)、S1、S2、S3、S4、快眼动睡眠(REM)、微觉醒指数(M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不同程度的OSAHS中AHI与BMI(r=0.521)、S1(r=0.216)、S2(r=0.182)、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而与REM(r=-0.231),S3(r=-0.212)、S4(r=-0.103)呈负相关。结论:OSAHS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浅睡眠比例增加,深睡眠比例减少,微觉醒指数上升,可能与患者脑功能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分析其对该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34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S100-β蛋白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后GOS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对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轻型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组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为0.137±0.025,0.192±0.038和0.276±0.097ng/ml。与对照组相比,轻型(F=0.126,P=0.008)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组(F=38.17,P=0.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与重型颅脑损伤组间血清S100-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β蛋白鉴别对照组与轻型颅脑损伤组的AUC为0.870(95%CI:0.776~0.964,P0.01);S100-β蛋白鉴别健康对照组与重型颅脑损伤组的AUC为0.914(95%CI:0.850~0.978,P0.01)。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r=-0.792,P0.01)。结论 S100-β蛋白在轻型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与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可用于颅脑损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背景:药物以缓释片剂形式存在,可减少用药次数,延长释药时间,有利于其治疗效应的发挥.目的:制备萘普生缓释片,考察其处方工艺因素对体外溶出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重复测量设计在2005-09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萘普生、Ⅱ号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和硬脂酸由广州市新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乙醇为分析纯.方法:经单因素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萘普生缓释片处方(萘普生250g,HPMC(K4M)12.5g,乙醇适量,硬脂酸镁1.2g).以不同材料(硬脂酸、HPMC、20%丙烯酸树脂Il、聚维酮K30),不同黏度规格的HPMC(K4M,K15M,K100M),不同硬度的HPMC(2,4,6kg),在相同粒度和相同压力下压片.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材料、不同黏度规格的HPMC、不同硬度对释放度的影响.测定并比较萘普生缓释片的释药速度及释放效果.结果:①材料为HPMC的缓释片较符合缓释片标准.用黏度规格为K4M所制缓释片8h释放度符合缓释片标准.硬度为2,4,6Kg,压力越大,释放越慢.②所制备的萘普生缓释片在12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结论:该处方制出的萘普生缓释片具有理想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TPN治疗对老年腹部外科患者血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对腹部外科老年患者的全血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 :6 1例不能经口进食≥ 7d的腹部外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TPN组和常规输液组 ,用旋转黏度计测定TPN治疗前及治疗 7d后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 ,作自身对照 ,并与常规输液组作比较。结果 :TPN组在TPN前切变率为 2 0 0s-1、5s-1时的全血黏度 (mPa·s)和切变率为 10 0 -1S 时的血浆黏度(mPa·s)分别为 3.4 9± 0 .6 7,7.2 6± 1.2 7,1.4 8± 0 .13;在TPN后切变率为 2 0 0 -1S 、5 -1S 时的全血黏度 (mPa·S)和切变率为 10 0 -1S时的血浆黏度 (mPa·S)分别为 3.83± 0 .86 ,7.5 1± 1.4 1,1.5 2± 0 .12 ;常规输液组治疗后切变率为 2 0 0 -1S 、5 -1S 时的全血黏度 (mPa·S)和切变率为 10 0 -1S 时的血浆黏度 (mPa·S)分别为 3.6 0± 0 .6 2 ,8.0 7± 1.17,1.5 0± 0 .12。经t检验 ,TPN前后不同切变率的全血和血浆黏度均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TPN治疗后与常规输液组治疗后不同切变率的全血和血浆黏度也均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结论 :腹部外科老年患者用TPN治疗 7d ,不引起全血及血浆黏度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合并偏瘫组与未合并偏瘫组。选取同期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不同组别S100β,NPY,NSE水平,NIHSS评分和认知功能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100β,NPY,NSE水平与认知功能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100β,NPY,NSE水平、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t=-52.865,-28.738,-32.462,-43.546,P0.001),认知功能低于对照组;偏瘫组患者的S100β,NPY,NSE水平,NIHSS评分均高于未合并偏瘫组(分别t=-6.155,-10.741,-8.899,-9.629,P0.001),认知功能低于未合并偏瘫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100β,NPY,NSE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认知功能总分呈负相关。结论:S100β,NPY,NSE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及噻萘普汀的保护机制.方法:设立对照组(b)和实验组(a、c),a组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c组在予甲基苯丙胺前7天予噻萘普汀;b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甲基苯丙胺可损害神经元的轴突、树突,并诱导凋亡.结论:甲基苯丙胺通过诱导凋亡,引起神经毒性;预先予噻萘普汀具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S1PR5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为研究鞘氨醇-1-磷酸受体5(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5,S1PR5)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工具。方法:根据S1PR5基因第三外显子碱基序列,设计针对S1PR5基因的sgRNA(single guide RNA),构建sgRNA表达质粒,利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sgRNA和Cas9后,将Cas9 mRNA和sgRNA对C57BL/6小鼠的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使用T7E1酶切和或基因测序检测S1PR5基因碱基的突变情况,然后应用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检测S1PR5是否被成功敲除。结果:获得了2种S1PR5基因突变的F2代纯合子小鼠,即基因分别缺失170 bp和215 bp的S1PR5-170/-170小鼠和S1PR5-215/-215小鼠。在这两种小鼠中,S1PR5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没有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S1PR5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为探讨S1PR5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Raf-1蛋白259位丝氨酸(Ser,S)突变成天冬氨酸(Asp,D),构建突变型GST-Raf-1220-268S259D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及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pGE X-4T-1-Raf-1220-268为模板,运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扩增出Raf-1220-268S259D基因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GST沉降实验鉴定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正确,获得模拟磷酸化GST-Raf-1220-268蛋白.GST沉降实验检测到目的蛋白和14-3-3蛋白具有体外特异性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GST-Raf-1220-268S259D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及纯化了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针对Raf-1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常规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患者,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及多巴胺。结果:硝普钠与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0例,显效者占46.7%(14/30),有效者占40%(12/30),总有效率为86.7%(26/3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硝普钠和多巴胺能有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治疗中使用阿替普酶(rt-PA)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按照实验设计,于2010-07-2012-06间将20例中重度急性期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成导管接触溶栓组(10例,留置导管于肺动脉血栓处,2h内持续导管泵入阿替普酶50mg)、外周静脉溶栓组(10例,15mg静脉推注,其余35mg滴注2h)。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肺动脉CTA等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溶栓1d及5d后,其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部分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期肺血栓栓塞症,在相同剂量、相同使用时间的情况下对比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溶栓,临床治疗短期表现前者优于后者。所以我们认为在临床上采用阿替普酶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是安全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外周静脉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